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農业技术推广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不同国家农业推广模式进行总结,探讨对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为黑龙江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21-01
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研究并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先进的推广体系模式
世界各国农技推广主体各有不同,其中主要包含了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相关科研院、所、以专门大学为主体的教育单位、农民自发性组织的农会和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等几种类型。
1.1 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日本采用的是政府和农协双轨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即以日本在农林水产省经营局设立的普及处、都道府县的农政部下设的普及教育部为主体,结合农业科研与教学,形成政府系列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再结合农协组织的服务体系,构成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供农业技术、农村生活改善、青年教育、妇女能力开发、农业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信息收集、环境保护等技术服务。
1.2 新西兰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新西兰施行的是政府商业化机构、学校和科研机构、农协、私人机构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西兰农业生产特色,即:绵阳养殖技术、耕作技术、肉牛饲养技术、奶酪业生产及加工;农场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等方面。
1.3 德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德国采用政府、农业委员会与私人机构联合推广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其中将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教育培训、农业经营和管理、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家庭贫困与营养等纳入到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之中。
1.4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美国实行的是政府、农学院与私人机构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其服务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包括了诸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家政服务、以及社区开发等重要内容。
1.5 我国成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有四类:一是示范带动型,如农业科技示范园(场)。二是指导教育型,如科技特派员和农业部实施的科技入户,通过定点指导推广农业技术。三是参与学习型,如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组织有相关需求的农民学习某方面专业技能。四是商业开发型,如农资连锁经营,依靠优质农产品开发及物资服务,带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 充足的推广经费供给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基本都形成了在财政预算、拨款等方面长期而有效的拨款与监督机制,对农技推广工作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障。
中央政府是美国农业科研单位与推广工作的主要投资者。早在1914年,就以法案的形式确定了农技推广相关配套经费的划拨和使用规范[1,2]。日本的农技推广工作的各项配套资金,是由中央政府与各级基层政府共同划拨,国家将相关资金以“交付金”形式划拨给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根据一定比例追加配套资金。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日本中央政府每年用于农技推广的经费约占日本全国农产品总产值的0.6%~0.7%,约占日本全国农业相关预算总额的1.5%[3]。作为法国主要农业推广机构的农业发展协会,其主要运作资金的20%来自于政府,来自农业产品税的资金约占20%,其余资金主要由农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及农户共同分摊。其中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主体,农户的分摊额仅占5%左右[4]。
各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将科研院、所、专业大学、政府机构紧密的整合起来,通过建立完备的资金保障计划,形成有资金保障,有科学研究,有先进推广方式的农技推广体系。
3 政府的主导地位
国外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基本上都相对弱化了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量引入了社会力量。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使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加立体化。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对农户进行不同领域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对于农业推广经费,各个国家都有着严格的经费划拨措施和规定,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经费保障。在政府投入的同时,不但鼓励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使得各项经费能够充足、高效的推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4 启示
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国内推广模式更具有中国特色,其先进性对于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不难看出,上述模式成功的要素一是提供直观的效果,便于模仿,让农民眼见为实,增强信任度;二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三是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四是“技物”结合,以高经济收益拉动需求,加速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庆堂.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经验借鉴及启示[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9:319-320 322
[2]许先.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4):127-131.
[3]孔详智, 楼栋. 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2(1):14-25
[4]陈英.法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学术论坛, 2005(5):76-79.
作者简介:丁宁(1983-),男,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化及农业技术推广研究。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21-01
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研究并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先进的推广体系模式
世界各国农技推广主体各有不同,其中主要包含了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相关科研院、所、以专门大学为主体的教育单位、农民自发性组织的农会和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等几种类型。
1.1 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日本采用的是政府和农协双轨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即以日本在农林水产省经营局设立的普及处、都道府县的农政部下设的普及教育部为主体,结合农业科研与教学,形成政府系列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再结合农协组织的服务体系,构成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供农业技术、农村生活改善、青年教育、妇女能力开发、农业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信息收集、环境保护等技术服务。
1.2 新西兰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新西兰施行的是政府商业化机构、学校和科研机构、农协、私人机构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西兰农业生产特色,即:绵阳养殖技术、耕作技术、肉牛饲养技术、奶酪业生产及加工;农场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等方面。
1.3 德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德国采用政府、农业委员会与私人机构联合推广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其中将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教育培训、农业经营和管理、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家庭贫困与营养等纳入到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之中。
1.4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美国实行的是政府、农学院与私人机构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其服务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包括了诸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家政服务、以及社区开发等重要内容。
1.5 我国成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有四类:一是示范带动型,如农业科技示范园(场)。二是指导教育型,如科技特派员和农业部实施的科技入户,通过定点指导推广农业技术。三是参与学习型,如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组织有相关需求的农民学习某方面专业技能。四是商业开发型,如农资连锁经营,依靠优质农产品开发及物资服务,带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 充足的推广经费供给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基本都形成了在财政预算、拨款等方面长期而有效的拨款与监督机制,对农技推广工作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障。
中央政府是美国农业科研单位与推广工作的主要投资者。早在1914年,就以法案的形式确定了农技推广相关配套经费的划拨和使用规范[1,2]。日本的农技推广工作的各项配套资金,是由中央政府与各级基层政府共同划拨,国家将相关资金以“交付金”形式划拨给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根据一定比例追加配套资金。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日本中央政府每年用于农技推广的经费约占日本全国农产品总产值的0.6%~0.7%,约占日本全国农业相关预算总额的1.5%[3]。作为法国主要农业推广机构的农业发展协会,其主要运作资金的20%来自于政府,来自农业产品税的资金约占20%,其余资金主要由农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及农户共同分摊。其中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主体,农户的分摊额仅占5%左右[4]。
各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将科研院、所、专业大学、政府机构紧密的整合起来,通过建立完备的资金保障计划,形成有资金保障,有科学研究,有先进推广方式的农技推广体系。
3 政府的主导地位
国外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基本上都相对弱化了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量引入了社会力量。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使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加立体化。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对农户进行不同领域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对于农业推广经费,各个国家都有着严格的经费划拨措施和规定,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经费保障。在政府投入的同时,不但鼓励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使得各项经费能够充足、高效的推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4 启示
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国内推广模式更具有中国特色,其先进性对于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不难看出,上述模式成功的要素一是提供直观的效果,便于模仿,让农民眼见为实,增强信任度;二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三是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四是“技物”结合,以高经济收益拉动需求,加速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庆堂.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经验借鉴及启示[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9:319-320 322
[2]许先.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4):127-131.
[3]孔详智, 楼栋. 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2(1):14-25
[4]陈英.法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学术论坛, 2005(5):76-79.
作者简介:丁宁(1983-),男,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化及农业技术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