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描景物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拥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课文导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技法讲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在写百草园时,作者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于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中展现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的性格和情趣。结合上面的选段,具体分析如下:
  描写顺序妙安排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堪称经典。选段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这些景物在视觉上呈现由低到高的状态,在我们面前一下子营造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现了作者童年的无限乐趣。
  多种感官用灵活
  视觉:选段中,“碧绿”“紫红”“珊瑚珠”都是写颜色的,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在孩子眼里特有的美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中,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因为它的体型较其他昆虫肥大,而且还体现了儿童对生灵特别的感受。
  触觉:“光滑的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的年代久远;之所以会让人知道,是因为童年时期的鲁迅已经摸过它多次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把看不到的昆虫描绘出来,给百草园平添了几分趣味,也令读者回味无穷。
  味觉:“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一句,将覆盆子酸酸甜甜的味道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似乎也品尝到了覆盆子的味道。
  动静之间添乐趣
  文中,“石井栏”“菜畦”“皂荚树”“桑葚”均属于静态描写,而“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则为动态描写。一静一动,使原本寂静的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生机。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由昆虫的动态表现反衬出百草园的寂静。“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里的动态描写更为百草园增添了无限乐趣。
  【即学即练】
  1.结合语境,从修辞、感官等角度,品析选段中的语句。
  这山高,高得四周的山都矮下去了,晴好的天气,从哪个角度看山顶的槐,都是要仰视的,那槐花似乎开在半空中。在蓝天的衬托下,槐花闪着星星般的光彩。雨天,没有人来看槐了,兵们站在兵营的走廊里看,槐花是浮在半空中的。有小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槐花与槐叶一起,响着细碎的沙沙声,像是小声地议论这些兵。天黑下来,兵看见槐只是黑黑的影,兵就听槐花与槐叶说话,只是声音小得稍不留神,就叫山风吹岔了。
  (选自刘云《山上槐花云中开》)
  
  
  2.请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身边的某种景物,写出它在不同形态下的不
  同特征。(不少于300字,答题纸自备)
其他文献
特拉維斯·卡兰尼克出生于七十年代末的旧金山。他从小对电脑非常着迷,六年级时就学会了编程,高中毕业后,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大二时,卡兰尼克选择了辍学,雄心勃勃地与6位好友创办了一家网站。原本他们只是想做个网络搜索引擎,没想到没多久它就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然而两年后,卡兰尼克的网站被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侵犯版权,并索赔2.5亿美元,最终卡兰尼克在支付了100万美元后
期刊
【课文导入】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
期刊
昏黄的灯光下,外祖母头上的几缕银丝格外显眼。在我心里,这不是苍老的标志,而是一朵美丽的花。  前段时间,母亲外出学习一周,临走前,把乡下的外祖母接来照顾我。我有些不耐烦,我又不是小孩子,自己难道还不会照顾自己吗?本以为外祖母因家里忙会拒绝的,没想到,她竟愉快地答应了。  那晚,我背着书包,伴着清冷的月光回到家。推开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外祖母立马笑着迎了上来:“放学啦,妮儿?”边说边接过我肩头的书
期刊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小桃树,长得枝繁叶茂。听妈妈说,我出生那年,她亲手栽下了这棵桃树。  春天,一朵朵粉色的桃花在叶间招摇,让人眼花缭乱,这一朵傲立在枝头,那一朵又好像在和身旁的蝴蝶聊着天。桃花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似形影不离的朋友。我望着满树桃花,笑着、叫着:桃树呀桃树,我们一起照张相,把春天留住吧。”桃花落到我的头上,仿佛在应和着:“好呀,好呀。”  夏天,桃树上挂满了青色的小毛桃。我家养的小猫
期刊
不知怎的,每一次回乡下老家探望已近古稀的爷爷奶奶时,总能瞧见一位浓眉大眼的壮汉坐在村口那棵老桑树下的青石板上,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出神,见到我们便“嘿嘿”直笑。每到这时,奶奶便攥紧眉头,快步走过。时间一久,我便心生好奇。后来才从奶奶口中得知,他是邻居王爷爷的儿子,是个傻子,没事儿就喜欢坐在桑树下,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从那以后,每次从他身旁走过,我都特意装出一副趾高气扬、大摇大摆的样子。他却像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部分中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不过,让学校管理者煞费苦心的,并不是手机,而是某些学生利用手机玩微信、刷微博、听音乐、打游戏、查答案,反倒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为了加强对手机的管理,新学年开学之际,各中学都会发布手机禁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或在校内使用手机。由此,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上学的话题便引发了多方讨论……  《北京晚报》(2018.6.22) 孩子出门上学步行时会
期刊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了,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
期刊
【情境回溯】  一对父子坐在公交车上,往家的方向走。没过多时,那位父亲耐不住寂寞,张嘴要和儿子聊天。没想到那名少年却轻轻地“嘘”了一下,然后轻声说:“到家再说吧。”这时,那位父亲好像意會到什么,马上闭了嘴。事后,那位父亲逢人就说:“我家儿子懂事了,我也要注意自己的文明素养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那名少年的文明素养,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尊重他人,信守约定
期刊
夜晚,我坐在书桌前,翻阅着编辑老师寄来的《作文周刊》。橘黄色的灯光温柔地落在书桌上,笼罩着我,周围一片静谧,只有《作文周刊》上的文字悄悄地流淌着,流进我记忆的河里……  读小学时,当教师的父亲便给我订了一份《作文周刊》。那时的《作文周刊》长什么样子,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但我仍清楚地记得,一看到穿绿制服的邮递员叔叔,骑着绿色的自行车驶向我们学校,我就欢天喜地——邮递员叔叔又给我送《作文周刊》来啦!
期刊
鲁迅的文章用词精彩,少有人及。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为了体现百草园之美,便借鸣蝉“长吟”的动作突出其声音之洪亮;写黄蜂用“伏”,突出其“肥胖”之状;写叫天子用“窜”,突出其速度之快;写油蛉、蟋蟀的鸣叫分别以“低唱”与“弹琴”修饰。在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所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充满了童真童趣,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欣赏之情。而在写三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