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明确要求,武汉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最大机遇、最大使命。
7月20日,武汉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吹响了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冲锋号,呼吁全市上下投身时代大变革,让武汉成为“互联网 ”创新创业试验场,力争5到1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完成国家使命。
完成国家使命,惟有创新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决定城市兴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们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创新是武汉的传统,我们要完成国家使命,惟有创新。”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动员大会上说,武汉精神已到了面临最严峻挑战的时刻,“没路径给我们选择,没时间给我们犹豫,必须全部心力投入创新改革。以创新的实际成果和成就,证明创新是武汉精神内含的基因,让武汉精神闪耀新的光芒,让这座城市拥有生生不息的未来。”
武汉绝不能输,输了就输掉了未来!
在动员会上,阮成发大声发问:“为什么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多的创新资源,却没能成长出具有国内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新兴产业?”“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冲在创新第一线,主导研发方向路径选择、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人才成果评价激励等,干了很多本该由市场和企业主导的事情。”
阮成发指出:当前,武汉很多创新创业企业难找到中高端人才,难找到足够的创业投资,难得到优质的创业服务。创业不便利、成本过高,新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东南飞”、“北上漂”这种现象仍在上演。
阮成发要求弘扬武汉精神,向硅谷学习、向深圳学习。他说,硅谷,是全球公认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创新能力首屈一指。我们必须对标硅谷、深圳。找准关键症结,直击痛点、对症下药,系统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超前布局,非禁即入
武汉的创新规划是:适度超前布局,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实现从“0”到“1”的颠覆式进步。重点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产业领域。其中,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重点布局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地球空间信息、物联网、全光网络、量子通信等领域;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布局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各类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未有法律法规禁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
到2020年,武汉市将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框架;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功能;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型、开放式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互联网 ”全面渗入百姓生活
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强化金融创新功能,建设科技金融特区;全力支持高校院所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高开放创新水平,建设全球研发网络重要节点城市。同时还有几个配套的“接地气”实施方案。
1、引才——为创业者提供上万公租房。
为了培养出武汉的乔布斯、马云、马化腾,武汉将全力支持领军人才和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及相当层次的人才),给予每人一次性200万元奖励补贴。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资助。
2、办事——数据跑路代替市民跑腿。
2015年底前,武汉市将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出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清单,目录外事项一律不得实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今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将精简到2000项以下,取消和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实现市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与相关部门自建系统数据对接、互联互通,部门间审批信息共享。同时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
将建设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1(1个云数据中心) 3(3个云服务平台) 1(1个政府公开数据库) N(多个信息服务窗口)”的大数据云服务模式,打通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用“数据跑路”代替市民跑腿。
3、出行——车主可用APP智能停车。
“互联网 交通”,已经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有诸多运用。全市将建立综合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打造城市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将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规范发展网络约租车。
4、上网——公共场所WiFi“敞开用”。
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WiFi的市民,今后在公共场所都能享受到免费快捷的无线网络。武汉将不断提高4G/LTE WiFi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和物联网、车联网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公益免费WiFi的全覆盖和统一运营管理。
今年将完成1000个公共场所热点建设,实现全市主要公共区域公益免费WiFi全覆盖,无线宽带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20M。争取实现网络收费全国最低、网速全国最快。
5、环保——3D实景化管理166个湖泊。
武汉将建设覆盖全市河道、湖泊和供排水设施的水务物联网,促进水厂智能管理、节能降耗和水资源保护,综合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空间地理数据,与规划、公安、水文、气象等多部门共享数据,建设指挥湖泊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全市166个湖泊自动远程监测和3D实景智能化管理,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6、居家——APP上查养老机构分布图。
支持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发展和推广图像精准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服务技术,推动企业在物业管理方面开展小区智能网络、智能安防、智能物管、智慧商圈和智能家庭管家服务。
统筹政府部门及市场机构的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搭建全市统一的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智能化养老机构分布地图应用项目。
7月20日,武汉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吹响了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冲锋号,呼吁全市上下投身时代大变革,让武汉成为“互联网 ”创新创业试验场,力争5到1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完成国家使命。
完成国家使命,惟有创新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决定城市兴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们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创新是武汉的传统,我们要完成国家使命,惟有创新。”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动员大会上说,武汉精神已到了面临最严峻挑战的时刻,“没路径给我们选择,没时间给我们犹豫,必须全部心力投入创新改革。以创新的实际成果和成就,证明创新是武汉精神内含的基因,让武汉精神闪耀新的光芒,让这座城市拥有生生不息的未来。”
武汉绝不能输,输了就输掉了未来!
在动员会上,阮成发大声发问:“为什么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多的创新资源,却没能成长出具有国内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新兴产业?”“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冲在创新第一线,主导研发方向路径选择、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人才成果评价激励等,干了很多本该由市场和企业主导的事情。”
阮成发指出:当前,武汉很多创新创业企业难找到中高端人才,难找到足够的创业投资,难得到优质的创业服务。创业不便利、成本过高,新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东南飞”、“北上漂”这种现象仍在上演。
阮成发要求弘扬武汉精神,向硅谷学习、向深圳学习。他说,硅谷,是全球公认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创新能力首屈一指。我们必须对标硅谷、深圳。找准关键症结,直击痛点、对症下药,系统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超前布局,非禁即入
武汉的创新规划是:适度超前布局,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实现从“0”到“1”的颠覆式进步。重点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产业领域。其中,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重点布局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地球空间信息、物联网、全光网络、量子通信等领域;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布局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各类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未有法律法规禁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
到2020年,武汉市将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框架;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功能;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型、开放式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互联网 ”全面渗入百姓生活
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强化金融创新功能,建设科技金融特区;全力支持高校院所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高开放创新水平,建设全球研发网络重要节点城市。同时还有几个配套的“接地气”实施方案。
1、引才——为创业者提供上万公租房。
为了培养出武汉的乔布斯、马云、马化腾,武汉将全力支持领军人才和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及相当层次的人才),给予每人一次性200万元奖励补贴。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资助。
2、办事——数据跑路代替市民跑腿。
2015年底前,武汉市将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出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清单,目录外事项一律不得实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今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将精简到2000项以下,取消和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实现市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与相关部门自建系统数据对接、互联互通,部门间审批信息共享。同时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
将建设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1(1个云数据中心) 3(3个云服务平台) 1(1个政府公开数据库) N(多个信息服务窗口)”的大数据云服务模式,打通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用“数据跑路”代替市民跑腿。
3、出行——车主可用APP智能停车。
“互联网 交通”,已经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有诸多运用。全市将建立综合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打造城市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将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规范发展网络约租车。
4、上网——公共场所WiFi“敞开用”。
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WiFi的市民,今后在公共场所都能享受到免费快捷的无线网络。武汉将不断提高4G/LTE WiFi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和物联网、车联网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公益免费WiFi的全覆盖和统一运营管理。
今年将完成1000个公共场所热点建设,实现全市主要公共区域公益免费WiFi全覆盖,无线宽带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20M。争取实现网络收费全国最低、网速全国最快。
5、环保——3D实景化管理166个湖泊。
武汉将建设覆盖全市河道、湖泊和供排水设施的水务物联网,促进水厂智能管理、节能降耗和水资源保护,综合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空间地理数据,与规划、公安、水文、气象等多部门共享数据,建设指挥湖泊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全市166个湖泊自动远程监测和3D实景智能化管理,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6、居家——APP上查养老机构分布图。
支持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发展和推广图像精准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服务技术,推动企业在物业管理方面开展小区智能网络、智能安防、智能物管、智慧商圈和智能家庭管家服务。
统筹政府部门及市场机构的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搭建全市统一的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智能化养老机构分布地图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