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那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们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架构,不容置疑,就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给孩子们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使教学活动不再枯燥无味。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阐述,信息技术手段的主要功能是“向孩子们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形等并能灵活选择和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景,能为孩子们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既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既能培养孩子们的技能,又能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空间感知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关于空间观念,新课标中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刻画描述的:“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孩子们需要达到的目标的要求。空间感知和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演示。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中有这样一个练习:
  我首先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个图形是由几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演示,让孩子们感受看不见的正方体如果不存在,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在动画的视觉感受中让孩子们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虽然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但一年级孩子们认识的时候是借助实际物体,将物体转化为形体,只是建立了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体的空间概念。五年级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一个转化过渡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转化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再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演示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再演示把两个半圆都平均分成16份,接着让孩子们想一想,这样继续分下去会怎么样?我这样做适时地给孩子们建立了空间观念,然后再通过动画演示把原来分开的两个半圆拉直交错拼好,紧接着让孩子们再想象如果这样无限制的分下去,那么拼成的图形会是一个怎样的形状?又一次抓住时机培养孩子们建立了空间观念。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的接受会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事实。这样孩子们也就会轻而易举地接受圆的面积就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接着再引导孩子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不攻自破了。
  二、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模型思想
  《课程标准(2011版)》顺应时代的需求,将模型思想作为数学基本思想之一,明确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孩子们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模型思想是新课标新增的核心理念之一。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要真正使孩子们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从相对简单到相对复杂,相对具体到相对抽象,逐步积累经验,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是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的课标要求,逐步渗透模型思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例2中,利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动画演示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见面的情景图,故事引入,首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边讲故事,边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 的情境图,把情境图上的内容换成喜羊羊和美羊羊参加聚会要穿衣服的这样一个故事,从而引出了一共有多少种穿法?这样的情景展示,孩子们就会主动帮助喜羊羊和美羊羊解决问题,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孩子们在一种宽松、有趣的氛围中自觉投入学习,然后自己拿学具动手摆一摆,从而很轻松地建立了搭配的数学模型,即发展孩子们的思维,又很巧妙的渗透了模型思想。
  三、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给孩子们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和思维发展的空间。计算机的动画、声像功能将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媒体刺激孩子们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的面积》中的外圆内方的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外圆内方的图形。接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各组展示(题中只给出了圆的半径是6厘米)。在展示过程中,有一个小组讨论的计算结果是这样的:6×2×2=24(平方厘米),这时我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你们组有这样的结论时,坐在下面的孩子们就已经炸开了锅。有孩子们大胆地问你们为什么要6×2,再×2又是什么意思呢?台上讲解的孩子们愣住了,然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接着又有一个孩子突然问,为什么不直接用6×3來计算呢?这时候我顺势利用动画演示,让孩子们边看边理解分析问题的实质,不仅给孩子们建立空间观念创造了素材,还适时地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无疑是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多样,也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赵国,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乡黄坪学校。
其他文献
在刚刚过去的黑龙江省晚报第七届好新闻评选中,笔者的《罗“管理”今晚过生日》、《爸爸,别再找“小姐”了》双双获得一等奖。回顾报道的前前后后,笔者认为,在不违反党性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实践,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强化,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方法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其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抽象思维相对有限,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的重要方式,即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本试验采用我校自行研制的马铃薯专用全价肥,一次性基施,供马铃薯全生育期的营养需要。经春、秋两季试验表明,这种肥料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效果,还有改善土壤物理性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而这也契合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若想对学生的课
摘 要:数学课程的设置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授课质量,教师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密切结合课本,积极运用生活元素。因此,本文主要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应用  一、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
“辽洋白”是由辽宁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陈庆华等科技人员,早在1982年开始用自选的优良玉米自交系配制成杂交组合,再和外引的玉米种质资源杂交组成群体,并继而运用辐射
随着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统计工作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作用,明确管理的内容和相关统计指标;并结合统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管理
摘 要:向量知识在高中数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还是许多其他知识点的解题工具。而对于向量知识的工具性研究探讨是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重要部分。本文就数学中向量知识的工具性进行研究解说,希望对于高中数学的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向量知识;工具性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构建学习,因此其中的各部分知识点具备一定的联系。而向量知识在高中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心脏”,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中起着“心灵净化”作用,为人类个体发展提供精神食粮和智力支撑.在图书馆管理制度如何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用相关分析、遗传通径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对13个二棱大麦品种群体和单株的5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他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