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小学生作文创新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各类教育教学杂志,可以看到许多探讨作文创新的方法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作文创新”对于一般小学生习作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提法。小学生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因如此,每个真诚地写作的小学生。他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新的。即使是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细心地照料病中的孩子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对于讲述者自己来说。也是真实而真诚的,也是新的。这个“新”是相对于习作者本身而言的。就如同每个人都要经历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样,他是在走着自己的成长道路。即使前面已经有亿万人这样做过,但于具体的人而言,依然需要重复这个过程,而且总是沉浸在不断获得新经验的喜悦之中。因此,我们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小学生作文中屡屡出现的“老调重谈”。以宽容的心态等待孩子完成他的成长。就如同耐心等待孩子完成学语的过程,然后才来期待他的妙语连珠。
  曾经有位同行感叹“写来写去总是家里成员、老师同学、亲戚朋友这类人干着互相关爱、矛盾化解、吃喝玩闹这样的事”,并因而生出了平淡、单调而腻味之感,进而有了对“新”的强烈期盼。其实,这是一个阅历甚广的人对儿童世界的俯视而生发的一种期待。我们一旦回到真正的写作状态中来观照。就会发现,对于每个真诚地想要表达的人来说,他所说的,对他本人而言一定是“全新”的。不管他想要表达的是对父母关爱的感激。还是同伴友爱的感动,他都是真诚的,没有新旧之分。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进行了横向比较之后,才产生了似曾相识。颇有雷同之“旧”感。
  要求学生作文“创新”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提出。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
  这依然涉及到新旧问题。孩子在了解和尝试过“旧”:的之后,才有可能谈到新的。也才可能出现主动突破常规的新的尝试——创新。笔者更愿意称学生貌似平淡无奇的习作为“试旧”,有了“旧”经验之后,创新就有了可能和基础,破旧方能立新。旧经验的获得除了学生自己尝试的这条途径之外,还有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这一途径。因此,广泛的阅读成为作文创新的一块垫脚石。
  写人、记事作文的创新是学生的习作到了一定水平之后的主动追求,是综合了“选材、立意、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多方面能力的集中展示。作为教师。无非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素材,挖掘意义,尝试新形式上下工夫。笔者曾经和学生戏称,经济社会中聪明的老板所用的策略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习作——
  人无我有——自己的独特经历是我的素材宝库。要尽最大的可能挖掘。
  人有我新——非要写同样的事件或者素材,我要独具慧眼,看出别人看不出的意义,寻找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散联想也好,求异逆反也好,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人新我换——当别人也用上了换个角度写这个法宝的时候。我就要考虑给文章改头换面大整容了,写人可以用上医生写病历写处方的形式。也不妨试试档案管理员写档案的法子,甚至厨师的菜谱也可以换作习作的新形式……
  相对于提倡作文的创新而言。笔者更看重提倡作文的个性。丰富自己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生活,保持独特的个性,坚持独有的语言风格。这些才是作文的真正意义。因为,写作文就是在用文字向外界展示一个独特的“我”。这个“独特的我”是最有魅力的,也是他人眼里最有阅读价值的——每个人都对与众不同,与已有别的人葆有永恒的好奇。好好在文字中展示“独特的我”,让别人了解和理解“独特的我”,才是作文最终的价值。
  为此。笔者倡导学生人手一个“发现本”。每天都要写“我的发现”,可以是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真善美,发现假丑恶……不少于100字,不必交给老师,但要给别人阅读,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这个“发现本”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的素材宝库,每个人从自己貌似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着属于自己的养分,获得多姿多彩的体验,形成各有千秋的姿态。生活滋养人格,人格成就文章!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也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其中孔子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思想历来为人所称道。每次教读此文,我都会被孔子所营造的那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所深深折服。文中虽曰“闲坐”,而于闲坐之外,我更看到一种充满着宽容、张扬着个性的“课堂”。  当孔老师问诸弟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时候,子路、求(冉有)、赤(公西华)纷纷各抒己见,大胆陈词。而作为他们的老师,孔子一直在认
期刊
因庆长假期间,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新村里、城河边。广场上处处飘溢着甜甜的花香。看到那小小的、金色的小花,我想到了我的学生:这么香、这么美的桂花,孩子们一定看到了吧,那他们注意观察了吗?国庆假期刚刚过,我便翻开学生的日记本,却只有两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了桂花,再问问平行班级的老师,注意观察、描写桂花的也寥寥无几。我来到班上问:“孩子们,这两天有一种花开放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是桂花。”全班有一半
期刊
伫立于窗前,远处一片静默,我知道,隔着浅浅的海峡,那隐约可见的岛屿便是小金门;我曾无数次眺望,遗憾的是可望不可即,咫尺天涯,近在眼前却不能探访。  2010年10月上旬,带着沉甸甸的夙愿,终于踏上了数十年来只能远眺的金门,并转乘飞机到了宝岛台湾。在会长王立根带领下,我们福建省语文学会代表团一行先后走访了台北市立南湖中学、台中私立明道中学、南投县旭光中学、台湾阅读文化基金会及台北市一家诚品书店。  
期刊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内容日渐丰富,各种各样的节日丰富多彩,节日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会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审美情趣,其代表性与活动性是生活中其他内容所不具备的。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或古老或新生的节日背后,都蕴含着无此深刻的文化内涵。一份
期刊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光绪31年),初名凝秀小学堂,是江阴地区较早创办的学校之一。从1905年建校至今,以其爱国进步、改革创新的创业精神,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修身立德、文明育人的办学宗旨,铸造了百年灿烂的教育历史。  1999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坚持“顺应教改,科研兴校”的办学方向,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重点,历经了起步(“三大课程”提出)、进入(“全
期刊
“境界”一词由“境”与“界”合成,二者本属同义。《说文解字》释“界”为“竟也”,“竟”即是“境”。印度佛经来到中土,翻译中常用“境界”一词,将它从原来实指疆土界限的含义提升到精神层面,常指人生和宗教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梁启超说:“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人们对宇宙人生的不同觉悟,构成不同的境界。  语文及语文的教学也有其
期刊
一、文学教学内容的无视与缺失    进入初三阶段,面临中考复习纷繁芜杂的种种事项,一线语文教师忙得焦头烂额,但苦干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缺失鲜明的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复习条块,使长达半学期之久的语文复习陷入无序、无味、无效状态。  对文学教学内容的漠视或无视,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缺失环节。而文学作品恰恰是初三语文教学与复习的重头内容,对其采取无视或不复习的态度,显然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
期刊
负责教科研工作有一些年头了,已习惯于把握教育教学的宏观走向。但近几年我回到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一个微观的细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排公开课课目时,不少教师对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均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一下子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是什么原因让老教师和新教师都对这篇情辞皆美的文章退避三舍?老教师说:这篇课文上好了不容易,学生的情感体验较肤浅,效果不好。年轻教师说:这篇文章字面简单,教起
期刊
音乐与文学是缪斯女神神殿里最为璀璨的明珠。自人类文明起始。它们就相依相存,推动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蒙昧走向文明。  当人类的先民面对自然不可测的威力而战栗,当我们的祖先要传承文明之时,音乐与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的重要选择。审视艺术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所有种族艺术的初级阶段都会有一种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音乐与文学从来就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姊妹艺术,从西方的艺术发展中
期刊
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南京长江路上,有一所70年历史的小学,这所1958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小学,1998年批准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的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优教师荟萃、办学特色鲜明,以20年的“和谐教育”受到众人关注。这,就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一、20年和谐教育探索历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长小人就提出“和谐教育”的办学思想,1987年王兰老师领衔的“为了学生和谐发展的整体改革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