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而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本文分知识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探讨了各种方法。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探索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
  一、历史课堂提问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1、知识性的问题
  (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
  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大好的学生多多回答。
  2、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
  (1)提问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没有思维就无所谓学习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常常采用提问,但提问并不等于启发。这就要求教师设问时一定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一般在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熟悉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得出答案。
  例如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重点,但缺乏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不大。如果把问题改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析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情况就不同了,很有启发性。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认识更深刻了。
  例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问“为什么戊戌变法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属复习性提问,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
  (2)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时,向学生提问:“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一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如果再讲到“五四”运动时,再向学生提出“假如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还会爆发吗?”学生就会实现知识的迁移了。
  (3) 提问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设计问题时要有创造性,不能再拘泥于旧问题模式:答案惟一、观点正统、鲜明的阶级性。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那种看法并阐述理由。”这类问题答案不惟一,观点不统一,很有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这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联系现实法。抗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作了这样一段开场白:“目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抬头,军国主义势力复活,他们否认侵略罪行,否认历史,文部省甚至通过了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这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请同学们运用史实,谈谈自己的感想。”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对“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的控诉之中,但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中国已不是当时的中国,国际形势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感性认识历史,更要理性认识当今中日关系,你能为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发表高见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认为,教师提的问题应该符合以下要素:(1)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使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4)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在提问时,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语。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更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等等。只有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风,放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避免强迫依从、嘲笑讽刺的“家长作风”。
其他文献
政治课教学,人们往往会认为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知识性强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思想政治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便没有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
期刊
【摘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倾向于理论性,普通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达到“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宗旨,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有机组合,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 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老师;学生    所谓教学方法的组合,是指
期刊
【摘要】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课堂的最终目标。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本文就如何实现初中政治的高效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传统教育以“填鸭式”、“管束式”教学模式为主,始终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单纯强调智商的开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的内在的持久动力,这种内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行,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因此,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好的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顺利地进入教学情境。课堂引入的形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学生原旧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过渡到新的知识;二是给学生经感性认识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然后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
期刊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 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
期刊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
期刊
新课改实施以来,身在历史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在不断更新观念,探索着历史教学的成功之道。很多历史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化、“演义化”的方法改变了过去沉闷的、贝多芬(背多分)式的历史课堂,使历史课更加生动、鲜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细细追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简要说明。  这里的“演义”是指在历史课堂上采用声情、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感
期刊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 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
期刊
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导入新课做的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愉快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这已被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所证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时政新闻导入法  经常的联系时政也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那么,教师在授课时用鲜活的时政新闻导入,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