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介绍了疣的各种治疗方法:5-FU局部和皮内注射疗效一样,75%病例好转。在5-FU和安慰剂作双盲试验比较中,5-FU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安慰剂组为20%。用5%5-FU油膏涂于损害上,并以不透水胶布封贴,24小时换一次,连续4周,疗效虽好,但疗程长。Morison用25%羟脲二甲基亚砜和40%碘苷二甲基亚砜液外涂均无效,失败原因是二甲基亚砜使药物吸收太快而作用于疣的时间短。后改为4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了疣的各种治疗方法:5-FU局部和皮内注射疗效一样,75%病例好转。在5-FU和安慰剂作双盲试验比较中,5-FU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安慰剂组为20%。用5%5-FU油膏涂于损害上,并以不透水胶布封贴,24小时换一次,连续4周,疗效虽好,但疗程长。Morison用25%羟脲二甲基亚砜和40%碘苷二甲基亚砜液外涂均无效,失败原因是二甲基亚砜使药物吸收太快而作用于疣的时间短。后改为40~20%碘苷乳剂加封包,疗程4周,疗效极好,但降至10%的浓度时疗效减弱,Mishima等静脉注射争光霉素治疗3例均治愈。
其他文献
皮肤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皮肤癌也和其他内脏癌瘤一样,其治疗原则是在肿瘤尚小而无转移的早期行外科根治术,把它全部切除。但是,鳞状细胞癌好发于颜面、头部、四肢和阴茎,特别是在颜面部,广泛切除往往是困难的。由于手术创伤、出血、病人身体一般状况和年龄等问题,对于已经相当巨大的鳞状细胞癌立即手术切除时往往有不少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术前先作化疗,即使没有把肿瘤消除,如能缩小一些,手术切除
作者从1968年~1977年用利福平治疗了100多例瘤型麻风患者,本文报道这方面的短期和长期的临床试验以及鼠足垫接种的细菌学研究的结果。细菌学研究:采用正常的CBA鼠和经过胸腺摘除和X线照射而致成免疫缺陷的CBA鼠(T/R),将麻风杆菌接种于后足垫。取10株麻风杆菌(4株取自未经治疗的患者,6株取自耐砜类药的瘤型麻风),接种分4组(每组6只正常鼠)。3组分别用含利福平浓度为0.01%,0.005%
作者用裸鼠进行接种人麻风菌的试验。鼠种是BALB/c-nu/nu。菌株来自瘤型麻风患者采取的结节(4株)。其中1株(LL-51株)是新鲜菌液,其它3株为在-20℃保存的菌液。对雄裸鼠是将菌液接种于两侧精囊内,对雌裸鼠是将菌液接种于两侧足垫内及静脉内。各实验鼠在它死亡后或即将死亡前,剖检它的接种部位以及肺、肝、脾、肾及淋巴结等部位作涂片查菌。对照组用LL-43和49菌株接种于杂交鼠(nu/+)的精囊
新近文献中对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效果报道不一致.据大多数作者论述对该病皮损的复发,病程和疼痛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致敏的T淋巴细胞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而单纯疱疹所产生的高滴度抗体,不能阻止单纯疱疹的发病.鉴于左旋咪唑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因而作者进行了左旋咪唑治疗单纯疱疹的临床观察.共治疗30例,病期1.5~21年,每年发作6~15次,均为成人.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LNS)是首由川崎于1967年所命名.其主要临床表现(在760例中)为发热(95%),结膜充血(88%),口唇潮红与干燥(90%),手掌,足底发红(88%),肢端硬肿(76%),指尖脱皮(94%),躯干多形性皮疹(92%)以及颈淋巴结肿(75%).病因尚不清楚.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并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患.
在皮肤科领域里,对于和特定HLA抗原有关联的疾病的报告,始自1971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和1972年(寻常性银屑病以及疱疹样皮炎等疾病).本文就所收集的277篇报告,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再研讨,有意义的差异以“联合计算比较误差(Combinedestimate of relative risk)”5以上和X2值100以上为标准,判定其关联性.
作者报告一例斑块型汗管瘤.患者29岁,家庭妇女,体健,从20岁时右颈侧有无症状的棕色斑块,22岁时在其他医院曾作活检,无明确结论.在26岁左右,于斑块的下方出现几个肤色的丘疹,由于皮损有增大趋势和美容关系,而来就诊.检查时见有棕色、轻度隆起苔癣样斑块沿下颌骨平行排列.眼睑有几个小的相同性质的斑块.两侧胸部有孤立的丘疹.组织学检查:棘层肥厚,基底层黑素颗粒增加.有汗管瘤的典型纤维上皮瘤样“岛”.有许
由于麻风杆菌耐氨苯砜菌株的普遍出现,将需要对现在实行的麻风控制作重大的改变。作者对埃塞俄比亚1973~1977年5年间的可疑耐DDS麻风病人作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是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地区和以外地区门诊病人。过去许多病人曾用不规则或低剂量DDS治疗,疗期从2~21年不等。
在某些皮肤疾病的末梢血或局部病变中常伴随嗜酸性粒细胞(简称EOS)增多,这是皮肤科医生所熟知的.EOS在某些皮肤病为什么增高,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关于EOS与皮肤病有关的功能及发生机理有许多研究,兹就搜集到的资料作如下归纳.
自从Wilson于1869年提出扁平苔癣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以来,至今其病因仍不清楚,治疗仅为对症性的。由于缺乏特异性治疗及其病因可能是病毒性的,故作者决定试用左旋咪唑治疗扁平苔癣,因为这种驱虫剂,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显示其对细胞免疫的作用,并对某些病毒性疾病可能有效。本文是在美国试用左旋咪唑治疗扁平苔癣的第一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