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语感培养,促进思维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词语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仍是这样。
  但在实践中,中高段的词语教学往往存在着两个倾向:一是“泛化”,认为词语教学主要是低段的事,所以蜻蜓点水,走过场;二是低效重复,简单照搬低段词语教学的方法,仍从音、形、意等方面亦步亦趋推进教学,看似扎实,实则低效。追究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本的还是在于对词语教学的阶段重点把握不准。
  如何正确把握词语教学在中高段的阶段特点,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作用?第二学段,关于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课标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第三学段,更进一步要求“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只有站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高度来看待词语教学,努力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才能发挥词语教学应有的作用,使“词语成为阅读(语言输入)和表达(语言输出)的枢纽和桥梁”。
  教学实施中怎样操作?根据多年的课堂实践和课堂观察,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
  
  一、聚焦关键,体会情意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不仅具有很好的典范性,而且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文章语言都是用词精当,独具匠心,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更是极富情味。但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语言感受能力的限制,往往容易忽略它们。此时,教师必须设法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关注点聚焦到这些关键词上,引导他们主动去品味。如我在教学《西湖》(苏教版三年级)一课时,这样处理——
  (师读,有意将“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中的“织成”读成“长成”。)
  生:(异口同声)老师读错了!不是“长成”,是“织成”。
  师:是吗?该不是课文写错了吧,树木怎么可能是“织成”呢?
  生:我觉得课文没有写错,用“织成”是因为西湖边上的树木太多,长在哪里都互相交叉着了。
  生:树木长得太多,又太密了,把其他东西都遮住了所以用“织成”。
  师:噢,你们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看来还真是我错了。那你们能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在上述案例中,老师有意将“织成”读成“长成”,引导学生关注“织成”这一词语的妙处,体会到树木的茂盛,更让学生感受了词语表达的准确性。
  
  二、替换比较,品味语境
  教材选文,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在遣词造句上是非常精到的。一些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是非常妥帖的。通过语境体验,换一换,比一比等方式,在比较、品味中感受重点词语运用的精妙,对于学生体会词语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语境感十分重要。如我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词语教学片段——
  师:“镇定”什么意思?
  生:镇定就是沉着,不慌张。
  师:那这里用“沉着”行吗?
  (学生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意见难以统一)
  师:课前老师查了字典,字典上是这么说的:镇定是指遇到危急的情况一点儿不慌张。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当时白求恩面临的是怎样危急的情况?
  (学生充分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从“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白求恩大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生:课文前面说“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我从“陆续”这个词体会到伤员很多,说明战斗进行得很激烈。
  生:我觉得当时白求恩面对的敌人也是十分可怕的,这里说“敌人不断反扑”。
  师:面对这么疯狂的敌人,不断增多的伤员,仍能不顾疲倦,不顾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的人,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生:镇定自如
  师:你觉得此处该用“沉着”,还是“镇定”?
  生:镇定!
  学生在教师点拨下,从“镇定”的词义出发,通过与文本的自主对话,充分体验了当时万分危急的形势,在特定的语境中完成对“镇定”一词深层品悟,同时白求恩大夫“镇定自如”的形象也在学生心中树立。
  于是,词语教学就与阅读的展开和谐相融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语境感必然会得到发展。
  
  三、整合往复,领悟内涵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包括其本身的客观意义和表达者所赋予的主观意义。能否较好地领悟表达者所赋予的主观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语感水平。对学生来说,把握词语在语境中表达者所赋予的主观意义是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在《穷人》一课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师:你们知道“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吗?桑娜会因什么而忐忑?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来说一说。
  生:桑娜害怕丈夫不肯收留两个孩子,害怕自己没办法养活这么多孩子,更害怕丈夫揍自己。
  生:老师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如果“更害怕丈夫揍”,桑娜就不会把孩子留下了。我觉得应该这么说“更害怕丈夫不肯收留两个孩子。”
  师:是呀,令桑娜“忐忑不安”的又岂止是挨丈夫的揍!她还为什么而“忐忑不安”呢?
  生:还有对生活的担忧。
  生:“忐忑不安”也说明桑娜内心很矛盾,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让丈夫很劳累,但她又不能对桑娜的孩子弃之不管。
  师:是呀,一个“忐忑不安”包含的绝不仅仅是桑娜的紧张害怕,还有她内心的担忧,更有激烈的矛盾斗争。
  在上述案例中,“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开始学生始终囿于“害怕”;而结合说话练习,在对自己思维的梳理和思辨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忐忑不安”除了“担忧”“害怕”,更有着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此时,一个善良而真实的“穷人”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学生心中。词语的学习也经历了一个从客观词义理解到语境词义感悟,再到人物精神体验的过程,使三维目标的达成有了很好的契合点。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也会有所发展。
  当词语教学真正融入阅读之中,一个个鲜活的词语,必将成为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使教学变得简约但不浅薄,简洁但不简单。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物理知识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内容较为枯燥、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普遍缺乏兴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抵触物理学习。笔者在轮岗教学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一、科学分组,分层教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能力层次等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以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百年的洗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古诗文70篇(段)”,还附上了推荐篇目。古诗对小学生的滋养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一、情理兼顾——古诗内容诠释的基础元素  罗丹说:感情是文学作品的根本。这句话揭示了诗的固有特征,那就是抒情。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以情动人是古诗实现其认识作用、教
古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用字凝练,意象丰富,意蕴深远,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诗词教学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趣,通过诵读和语言品味,理解诗词的意思,透过意象把握意境,才能领会诗词深远的意蕴。  下面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说“雨”——激活经验,生发意趣  1.说说自己对雨的感受。回忆唐诗宋词中哪些诗句藏着“雨”字,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受。
新课程的实施,使当今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教师在角色转变上还不够到位,还缺乏坚持。教师只有真正地转变角色,用新课程所透射出的理性光辉来照耀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才能充满明丽的光彩。下面,我想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从是非对错的裁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激励者    应试型的语文课程评价,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
[摘 要]“教”和“学”是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不能孤立而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进行感悟、对文本的空白展开想象补充,并加强学法指导,这样才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它们完美契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低年级 教与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集体代表接受表彰  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用双手呵护温馨家庭;她们是医生、教师、工人、企业家——她们用臂膀扛起社会责任。她们或投身基层,为群众谋求发展、鞠躬尽瘁;或奋斗在行业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为时代的发展添柴加薪;她们在陇原大地上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引领着社会前进的脚步。  2017年,经各级人社部门、妇联组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甘肃省三八红旗手(
為帮老伴儿圆梦,广州81岁的张永胜和老伴儿拍摄了一组梦幻婚纱照。在这组婚纱照中,童心未泯的爷爷和奶奶化身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还模仿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经典剧照。张爷爷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带老伴儿参加一场梦幻婚礼。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老师“人民教育家”称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正式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老师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获此殊荣者。关于于漪老师的报道和研究已然非常丰富,然而,作为一线教师,总结向于漪老师学习的经历和体会,分析于漪老师专业更新与生命常青的教育人生特质,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获得教益。  一、远在天边的星辰  第一次听到于漪老师的名字,是在20
[摘 要]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和内容。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指向思维能力的课后题的教学,教师可通过提取文本信息—加工语言材料—比对学习成果这三个步骤,并搭建思维支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准确性、关联性、逻辑性,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沐浴文字背后的精神。这篇文章讲述这样的故事: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林肯,以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才华,化解了人们对他的嘲讽和羞辱;通过不懈的努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全文以对话串联,语言朴实,耐人寻味。在教学中,积极开通多种渠道,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角色心里,深入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真切体验人物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