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可以用心去感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历来是我校的一道美景。今年四年级有篇抒情散文《桂花雨》,课前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桂花盛开时的美景,同时搜集历代文人墨客赞美桂花的诗句,以便体验课文中摇桂花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此时,我恰好从《无锡日报》上看到一幅盲人赏花的新闻图片,立刻觉得这是一个习作的好素材,于是精心设计了一个富有新意的想象习作训练。上课伊始,我出示图片,说:“同学们,这张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赏花。”
  “一群人赏花为什么成了新闻呢?”我说,“我们来看看报道:10月11日,几名盲人在大香林景区内闻香赏桂花。当日,浙江绍兴大香林景区邀请绍兴盲人协会的12位盲人用触摸、闻香等感知方式‘赏桂花识秋景’,感受美好大自然,迎接10月15日的国际盲人节。”
  学生们非常惊讶:“盲人怎么赏桂花啊?”
  “同学们,生活中大家也许都看见过盲人,但我们从未走进过盲人的世界。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当三分钟“盲人”,来欣赏月季花。别着急,先听老师介绍有关月季花的知识,然后小组成员依次触摸月季花的花朵、枝条、叶子,闻一闻月季花的香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学生开始闭眼赏花,然后说着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我用手轻轻地抚摸月季花的叶面,觉得很光滑,边缘有锯齿。”
  “月季花的花朵比较大,层层展开。用手摸一摸,像绸子一样光滑、细腻。老师告诉我们,这朵花是粉色的,我觉得它像一个穿着淡粉色衣裙的少女,正亭亭玉立地站在晨风中。”
  “我吸口气,闻了一闻,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泌入心脾,烦躁的心情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伴之而来的是一种快乐的心情。”
  同学们当了一会儿“盲人”,走进盲人的情感世界,真切地去体验了盲人赏花的感受。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细腻的文字快乐地记录着内心的波动。
  “同学们,盲人的双眼虽然失明了,但是他们的心灵是向往光明的,他们也渴望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啊。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这幅新闻图片,想象一下,这群特殊的朋友会怎样去欣赏芬芳的桂花树。”
  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小博士”蒋舜站起来说:“你看,那位慈祥的老大爷走到桂花树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粗糙的枝条,将脸慢慢地靠近桂花间,深吸一口气,舒心地闻着桂花那香甜的芬芳,陶醉在花的世界里了。”
  “观察得细致,从盲人赏桂时的神情、动作,感受其内心活动,把人物说具体了。”我及时点评。
  善于想象的曹梦绘声绘色地说:“那位穿着红衣服的盲姑娘站在桂花树下,一呼吸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于是,她兴奋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一朵朵小花。啊,那么柔软,似一粒粒小米。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摇了摇枝条,一阵‘桂花雨’落在她的头上、肩上、背上、手上、脚上,芳香立刻充满了她的全身,也穿透了她的心房,她幸福地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阵阵掌声。
  “很有文学细胞。会想象,才能妙笔生花呀!”我竖起了大拇指。
  有“小诗人”之称的周雪珂清了清嗓子说:“清风徐来,花香弥漫,我仿佛听到盲人朋友们正在吟诗呢!‘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真是具有诗情画意。”
  “老师,我也来背两句。”班级小主持人颜磊热情地举手说:“‘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当他诵读到最后一句时,班里的同学都齐声应和起来。
  我也来了兴致,接了一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此时的教室里,充满了诗的韵味。校园里盛开的桂花香味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也悠悠地在同学们心田里飘香。
  “同学们,一篇好文章要以情动人,要学会有个性地表达。咱们来读读盲人海伦·凯勒的优美文字,看看哪些地方能体现出作者文笔的细腻、情感的真挚?”说着,我在投影仪上映示了一段精彩语段:“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搜寻叶芽,这大自然冬眠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花朵令人愉快的丝绒般的质感,发现她惊人的盘绕结构,为我揭示出大自然的某种神奇。如果我非常幸运,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我高兴得让小溪清凉的溪水从我张开的手指间涌流而过。”
  “啊,这段话真美,靠触觉感受的海伦居然能体会出花朵丝绒般的质感,太神奇了!”朱清说话的声音轻轻的,但口齿十分清楚。
  “我特别欣赏这一句:‘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因为海伦热爱生命,才能如此用心感受世界,连小鸟在枝头欢歌时的样子都能想象并触摸到!”徐娇说。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对盲人赏桂,你有何特别的感受?”我将话题转移到文章表达的主题上。
  阴汝玺抢先发言:“盲人的内心世界其实也很敏锐,只要用心感知,他们也能感受精彩的世界。”
  “大自然的美,不仅可以用眼睛去欣赏,更需要用心去体会。”坐在最后一排的曹星宇站起来响亮地回答。
  “只要你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灵,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丽。”“阅读大王”周雪珂看问题一向很有水准。
  我问:“那你们愿意把这幅特别的图画,用文字描写出来吗?”学生们连连点头。
  “你想取一个怎样新颖一点的题目呢?”我着意强调“新颖”两个字,“小组讨论一下。”
  两分钟后,一个个题目诞生了:《美,可以用心去感受》《感动人心灵的一个小镜头》《盲人赏桂》……我说题目自定,但是大部分同学都用了第一个题目,也许,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第一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可以用心去感受!
  我期待着阅读学生精彩的描写。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南丰小学)
其他文献
文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起了2005年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一次文学对话——北大附中的一位高二同学向在场的知名作家发出过的疑问。  当今社会,泛娱乐化大行其道。虽然也讲文化,但媒体给人的多是感官刺激,很多人都在娱乐与被娱乐中迷失了自我。  是的,我们为什么要强逼青少年去读鲁迅,我们为什么非要民众读张炜四百万字的《你在高原》,不读唐诗宋词又会如何?  一位作家说:对当下的文学,我是悲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一般路径,即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具体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和方法。  一、大体把握诗意  “大体把握诗意”,必须对古诗文所描绘的生活景象有所了解。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由于唐代离现在已一千多年
期刊
尽管从汉字的构造与书写来说,书法教育对于汉语汉文化的习得以及良好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但时至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强调来突显,换句话来说,书法教育在今天成了问题。如此重要的一个文化推动缘何就成了问题?制造这个问题的又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都是可以大而化之的问题,但想要说清楚看明白却并非易事。  一、已经发生的历史:“作为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的一去不复返  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大致是这样一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课文样式。前一阵子,有人曾对这类课文颇有微词,说这是苏教版编者自以为是的“创造”,而且认为,以文来包诗必然会冲淡了诗的味道。许多老师也因为从未接触过这种体裁的课文,教学中不知道诗是重点,亦或文是重点?面对种种误解与困惑,很有必要对这种类型课文的由来以及如何教学的若干问题,做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先来说说这种体裁的由来。首先应该肯定,这种体裁样式绝不是苏教
期刊
亲近童诗,诵读童诗,可以使儿童的语言净化,情趣提升,阅读品位提高。笔者想从一堂诗教课来谈谈如何进行童诗创作的指导。  一、游戏中播下诗的种子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游戏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片段1】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对答游戏:我来问,你来答。什么虫儿空中飞?  生:蜻蜓。  师:请把句子说完整。  生:蜻蜓空中飞。  师:什么虫儿树上叫?  生:知了树上叫。 
期刊
一、指导练吹,体验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玩吹气球的游戏。(板书:吹气球)  师:每人从信封里拿一个气球。先摸一摸,什么感觉?看一看,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练习吹一吹,感受一下你吹气球时的动作。(板书:人物动作)  师:你们吹得多带劲呀!你刚刚是怎么吹的?谁来说说你吹气球时的动作?(生答略)  二、比赛吹球,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要想把吹气球的过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还要再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经过十年的实验,今年发布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迈出的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一、强化“母语”意识,注重传统继承  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是“中西教育理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真正做到了“贯通传统,修正西方教育观念”。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期刊
苏州市新庄小学李美芬老师:  我认为,课堂转型首先需要我们教师准确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其次,课堂上我们就要准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教学中,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逐段逐段地讲读,只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就行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教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教学目的,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依托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演绎乐学的
期刊
“人参、大黄、黄芩、黄芪、茯苓、白术、川芎”,这是出现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处处留心”中的七个中草药名称。除“人参”外,其他六种,同学们大都没见过,自然也读不准它们的名称。上课时,同学们借助拼音,好一会儿才把它们一个个认清了,读准了。事实上,如果不看注音,“川芎”一词我也读不准。  七个中药名难倒了一班师生,家长们“学识”如何呢?我琢磨着,要不,让同学们开展一次测试,就用这七个名称,考考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