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绘本构图与色彩表现的魅力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绘本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元素,给美术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生机。《亨利爷爷找幸运》是一本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围绕小主人翁“艾米”的问题“幸运是什么”展开,通过亨利爷爷寻找“幸运是什么”的过程,最终发现 “幸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体会”。该绘本除了能让幼儿学会感恩和知足外,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价值:其一,绘本中的构图合理,与文字表达的意境契合,能激发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并能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其二,绘本中色彩的运用,渲染了画面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本文以《亨利爷爷找幸运》为例,记录师幼共同感受、欣賞、发现绘本“美”的“对话”,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把美术欣赏中的思考展现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一、师幼共读,在对话中发现绘本艺术表现的奥秘
  (一)构图欣赏,发现图画的韵律之美
  整体阅读绘本之后,幼儿初步了解了亨利爷爷寻找幸运的过程,感受到亨利爷爷发现幸运的四个片段。正是亨利爷爷领悟“幸运”的四个场景,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第二次阅读时,我们着重欣赏绘本中的四幅图画,对画面有了新的发现。
  1.“U”型构图——在共情感受中理解构图展现的分享喜悦
  具体场景:亨利爷爷与流浪汉分享馅饼的场面(图1)。
  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跨页中呈现的构图 ,问道:“这个形状像什么?”“像月牙、像小船、像微笑的嘴巴!”幼儿纷纷回答。“那我们一起试着做这个表情吧。”大家一起微笑,发现微笑时上扬的嘴角和构图非常相似。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用这种构图来表现这幅场景呢?”有的幼儿说:“它画了两件事情,前面是亨利爷爷自己吃,后面是给流浪汉吃。”还有的说:“因为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亨利爷爷听到流浪汉说,遇到好心人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所以用微笑的形状来画。”教师最后小结:“这种构图方法,画了两件连续发生的事情,而且还把他们的心情藏在了里面。”幼儿自发地鼓起掌来,夸赞画家真的很牛。
  接着,教师指着空白处问:“为什么会把文字放在这儿?放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幼儿回答:“因为这里很空。字写在这里,让人看了很舒服,要是写在下面,会看不见的。”“说得很有道理,字放在这里,既让人看得清楚,又能让画面和文字摆放的很和谐。”
  教师手记:鼓励幼儿在读图中发现构图之美,结合故事情节、人物情绪,感受图文合奏的构图意境。
  2. “√”型构图——在生活经验中感受构图表现的美好心情
  具体场景:亨利爷爷坐看大家玩耍的场景(图2)。
  教师引导:“爷爷坐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放暑假的小朋友在哪里?这么多人物连成什么形状?加上亨利爷爷之后,构图又有什么变化?”
  幼儿陷入思索,教师发现幼儿思索中遇到困难,鼓励幼儿伸出手,顺着“亨利爷爷”“小朋友”“妈妈”的图像划过,幼儿在勾画中发现,构图原来是一个“√”型。大家会心地笑了,原来,当肉眼看不出来构图时,还可以借助动作去发现。
  教师说:“为什么用这种图形呢?”幼儿回答:“这是对的意思。”“√型构图用在这儿还有什么用意?”幼儿说:“因为亨利看到小朋友快乐,自己也快乐,所以用√。”
  孩子们明白了此处的构图,不仅能使画面丰富,还能表达亨利爷爷喜悦的心情。
  教师手记:及时引导幼儿发现构图的奥妙,不仅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也为幼儿积累了构图呈现的形式。
  3. 散点式构图——在动作启示下发现多样构图的秘密
  具体场景:亨利爷爷发现更多幸运的场面(见图3)。
  教师问:“亨利爷爷在画面的什么地方?这些幸运的场景是怎样布局的呢?”有的幼儿说:“亨利爷爷在画面的角落里。”有的幼儿说:“幸运场景是散开来画的。”还有的幼儿说:“应该是斜线排列的。”
  语言对儿童的指导是抽象的,不妨用动作来实际体验。大家伸出手,在图像上寻找规律,果然,这些场景虽然分散,但也有斜线排列的规律(如图3-1)。
  教师继续追问:“还能看出不一样的构图吗?”幼儿回答:“我发现啦!还是斜格组成的。还有,还有,中间四个场景像一个方格,外面的又像一个大大的方格。”一下子,孩子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构图,我们按图索骥,发现果真如此!(见图3-2,图3-3)教师竖起大拇指:“好厉害!构图中的奥妙,都被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啦。”
  教师手记:同样的散点图画,在幼儿的仔细观察、动作探究下,发现了不一样的构图形式。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中,幼儿享受着自主学习、分享发现的快乐。
  4. 斜三角构图——在对比感受中寻味倾斜构图的初衷
  具体场景:亨利爷爷遇险场面(见图4)。
  教师:“这幅场景中,你发现作者的构图是什么形状?”众幼儿回答:“是三角形,而且还是斜的三角形。”有了前期的经验铺垫,孩子们很快捕捉到构图的特点。“为什么用斜的三角形来表现亨利爷爷遇到危险的场景呢?”教师的问题把孩子们问住了。“斜斜的三角形给你什么感受?”幼儿说:“感觉要倒了,不稳。”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是因为亨利爷爷遇到车祸,感觉很危险,所以用了斜的三角形。”
  教师手记:通过正三角、斜三角的构图对比,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个过程既是对比发现,也是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感悟绘本构图的过程。
  (二)色彩感受,领会作者的巧妙用意
  1. 巧用“追问”——发现色彩变化的奥妙
  教师:“封面(见图5)上的文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黄色字读什么?”幼儿回答:“前面是黑色,后面是黄色。读幸运!”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两个字用黄色呢?作者有什么用意?”幼儿回答:“不同的颜色,让我们一下就看到了。”教师:“显眼的作用,还有不同意见吗?”幼儿:“黄色看起来暖洋洋的,所以用这个颜色。”   教师手记:看似简单的两种字体颜色,却蕴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如果没有细致地停留观看,在追问中思考,或许教师、孩子都不会发现色彩在图画中的深层寓意。
  2. 对比“感受”——探究暖色背景的用意
  教师:“画面上以什么颜色为主?”(见图6)“橙色,黄色。”幼儿纷纷回答。教师:“这两种颜色是什么色系?”众幼儿:“暖色系。”教师继续追问:“在画面中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幼儿:“蓝色、白色。是亨利爷爷衣服的颜色。”教师:“白色、蓝色是什么色系呢?”众幼儿:“是冷色系。”
  教师手记:冷暖色系会给人带来两种不同的内在感受,画面中浓郁的橙色系,让孩子们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的甜蜜。由此迁移经验,孩子们不仅获得了以同色系为主的填色方法,又懂得对比色搭配带来的美感体验。
  3. 鼓励“质疑”——解惑中分享同伴的发现
  欣赏图7时,有孩子对画面中两棵大树提出疑问,如:“为什么要画树?”有的孩子回答:“在大树下可以乘凉。”还有孩子问:“为什么把大树放在中间?这样的构图有什么用意?是突出大树吗?”“为什么要画两棵树?一棵树也可以乘凉呀!”“如果画面中没有绿色的树和草地,有没有关系?”教师顺应孩子的需要,欣然接受大家对画面的“质疑”,并鼓励幼儿集体“解惑”。欣赏活动成了热闹的“辩论会”,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着“读图”的乐趣,交流着同伴的发现。
  教师手记:作者在画面中绘出两棵绿绿的树,也许是为了构图平衡,也许是为了色彩和谐。可孩子们却大胆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感悟出“同伴在一起”的温馨。因此,两棵树的表现不是偶然,而是“一棵大树很孤单,两棵大树是好朋友”“这个画面上都是幸运的、开心的场景”。或许,这也是原创者的初衷。
  二、探究发现,在实践操作中直观感受构图魅力
  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构图、色彩的重要性,发现它们为绘本内容服务的深层意义。在啧啧称赞之余,孩子们更想把从绘本中得到的启示用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于是,孩子们取出以往的作品,共同分析常用的构图形式,如中心式主体构图、满天星式分散构图、排队式并列构图。怎样把新的构图经验用起来,让作品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呢?做法如下:
  (一)更换组合形式,发现构图奥秘
  我们选择了一幅“满天星分散构图”方式的作品,为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构图奥秘,我们将这幅作品复印几份,把其中的绘画元素剪下来,并提供空白纸,请孩子们变化組合,自由拼摆,如平行、梳密、遮挡……在拼摆的过程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相同的绘画元素经过不同的拼摆,竟出现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二)设计构图版式,感受构图趣味
  有了拼摆的体验,孩子们对构图越发感兴趣。“构图”不再是一项“老师要孩子学”的技能,而是“我想发现构图趣味”的主动尝试。对于新的构图设计,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幼儿纷纷表达:“我想用U形构图,画各种各样的馅饼,就像亨利爷爷喜欢的馅饼。”“我想用主体构图,画一个大大的摩天轮。”“我想画各种幸运的事情,用斜线构图的方式。”虽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构图设想,但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彼此学习,都能表现出绘画主体、讲述出构图方法。孩子的个人差异也让我明白,丰富的感知是绘画创作的前提,绘本的导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感知体验,在作品中发现色彩运用的奥秘
  通过《亨利爷爷找幸运》中色彩的感知,孩子们发现色彩能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那么,如何把绘本中的用色经验迁移到幼儿绘画创作中呢?
  (一)向名画拓展,感受冷暖色带来的视觉体验
  在色彩学上,色系可以分为暖色系和冷色系。暖色系是由太阳衍生出来的颜色,红、黄、橘让人觉着温暖。蓝、紫、绿让人觉着宁静,属于冷色系。我们引导孩子们欣赏大师的作品,如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的《红蛋太阳》、荷兰作家梵高的《星月夜》,进一步感受暖色、冷色表现的不同作品,从色彩变化、明暗、深浅对比中欣赏、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视觉体验。有了这样的感受,我们再回到绘本,发现色彩运用的奥秘。如绘本《我爸爸》,感受“爸爸”的橘黄色的格子睡衣,与爸爸拥抱时背景洒满阳光的画面……孩子们豁然开朗:作者用暖色是表达“与爸爸在一起温暖幸福”的内心体验。
  (二)从生活出发,用内心体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色彩与情绪也有一定的联系,很多孩子在绘画“发怒”时,不约而同用到红色,在画“悲伤难过”时,常常用深蓝、紫色、黑色表现。孩子们在绘画中的表现,是一种内心表达,也是情感的流露。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孩子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奥秘,从而在绘画用色中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内心情绪。在绘画“我的爸爸”时,一位孩子说:“我爸爸不怎么陪我玩,他就喜欢玩手机,就连上厕所时,也一直玩。”所以在作品中,他用蓝色表现了爸爸的服装,用黑色表现厕所的墙面,用颜色发泄他的不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泥工创作《火烈鸟》。在欣赏了卢梭笔下的《火烈鸟》,又到动物园观赏了真实的火烈鸟后,孩子们由衷地喜欢上这群与众不同的鸟类。回来后,他们用鲜艳的橘色、丰富的构图,表现出火烈鸟自由快乐的状态。
  在运用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关键要做到研“图”在先,关注、深入解读绘本中的重点画面和典型构图,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幼儿的新发现,帮助幼儿进行价值筛选。并能引导幼儿捕捉绘本中的情感元素,帮助幼儿积累情感体验,在读图、说图中感受构图、色彩的用意,挖掘画面中的情感元素,从而推动幼儿的美术创作。
其他文献
<正> 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为紫杉科紫杉属长绿针叶乔木,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药用价值巨大,素有“植物黄金”之称。从红豆杉树根、树皮、树叶中提取
<正>无论是医药流通企业还是医药物流企业,将来一定会走向供应链化,也就是上下游协同发展。面对新环境,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新环境取消三方审批。2016年2月
<正>胸腔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常用于气胸引流或胸腔手术后肺膨胀不佳的治疗[1]。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传统负压吸引装置是依据流体静力学原理设计,一般采用双或三胸瓶,连接方法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与“双心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正> "非典"时期出现了一个新词"零报告",这个"零报告"与"零距离"等其他"零……"词语形似实异。"零"在"零报告"中的用法与其他用法有所不同。通过对一定量语言事实材料的分析
期刊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Secco)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BP化工共同投资组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单项投资,总投资达人民币224.46亿元。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脑梗塞并脑出血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脑梗塞并脑出血患者56例,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收集患者影
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可大体分为人兽婚与兄妹婚两大类型。若从其单一类型文本的表层叙事结构来看,其或起源于氏族外婚制,或起源于氏族内婚制;若从其单一类型文本的深层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