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晟新材巨亏源自减值异常信披和资金压力问题突出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晟新材减值准备不但计提比较集中,且从解释理由不难看出有人为的故意,而近期信披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近年资金压力所催生的其他不合理现象,是值得投资人警惕的。
   2月28日,主要生产高分子发泡材料的上市公司天晟新材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快报,在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17%的情况下,净利润由盈转亏,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67亿元,同比下降1750.08%。如此的业绩表现,很快就收到了交易所下发的问询函。3月12日,天晟新材经过一次延期后,才回复了交易所问询。
   在业绩快报中,天晟新材解释了2019年在营收增长的情况出现亏损的原因是计提了商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联营企业投资损失,正是这几项计提,才导致公司出现营收增长而业绩亏损。然而对于公司的解释,《红周刊》记者分析其公开披露的年报、问询函回复等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些减值准备不但计提比较集中,而且从解释理由来看,不排除有人为的可能。

奇怪的商誉减值


   根据天晟新材2019年业绩快报,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21.05万元,同比下降1750.0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提商誉、存货等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商誉减值准备预计计提10100万元,主要与全资子公司江苏新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新光环保”)相关。
   新光环保是天晟新材于2014年完成收购的公司。当时公司收购新光环保以现金支付2亿元、发行股份3215.4340万股支付2亿元对价,合计对价为4亿元,这一收购价相对于新光环保6248.38万元净资产而言增值了546.57%,确认商誉超过3.05亿元。理论上,商誉也是一项资产,但在资本市场上有很多案例却说明,大量商誉的存在往往让上市公司担负了一定的资产减值压力或风险。换而言之,天晟新材收购新光环保所确认的3.05亿元商誉使得该公司具有了数亿元商誉减值的“空间”。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上市公司就计划计提商誉减值超过1亿元。
   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天晟新材解释称:“2019下半年后期,几个重点跟踪项目的招标模式出现了一些以前无法预计的新变化,一直采取业主单位甲供物资招标的模式,变换成了工程总承包(EPC)招标;招标模式改变后,总承包方采取了最高限价下的最低价招标方式,导致项目竞争加剧、售价降低;2019年下半年铁路声屏障市场又推出三种新产品,这三种新产品全部为央企单位研发推出,其中一种已在新建的重点项目中成功推广招标,此三种新产品皆准备采取专利控制、专利授权的形式应用于声屏障的一些细分领域,这些限制,使得中标的难度加大,并导致2019年新光环保实际净利润比预测净利润下降。”而且,天晟新材预计这些变化将对新光环保所处的铁路声屏障市场带来两到三年的影响,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从天晟新材披露的公告来看,新光环保所对应的商誉早就有计提减值的需要了。比如在2017年披露的《关于江苏新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014-2016年度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鉴证报告》中,交易对方承诺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新光环保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600万元、3600万元和5800万元,承诺净利润总额12000万元;可实际完成情况却是3089.34万元、4577.17万元和4759.30万元,12425.81万元合计金额虽然超过承诺金额425.81万元,但从2016年业绩实现情况看,所单年实现的4759.30万元金额明显小于业绩承诺的5800万元,如此情况说明新光环保业绩已经出现了不利变化。根据20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新光环保2017年完成的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2227万元,而2018年也仅实现4051万元净利润,两年实现的净利润均低于2016年业绩承诺实现情况。
   业绩承诺踩线完成,且完成后业绩随即变脸,如此鲜明的变化不仅让人怀疑其当初高溢价收购的合理性,且在新光环保业绩持续下滑下,公司却迟迟未进行商誉减值,而是一直等到2019年才去集中计提商誉减值,且这还跟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多项资产同时去计提减值,如此的安排让人怀疑,公司是否存在业绩“洗大澡”动机?

存货跌价难以“服众”


   同样让人觉得奇怪的还有2019年业绩快报中提到的,2019年度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约为7550万元,这一情况主要是与全资子公司常州天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天晟复合”)相关。
   在2018年年报中,公司期末存货账面余额35240.41万元,其中只计提了979.93万元的跌价准备,远远低于2019年业绩快报中拟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天晟新材在20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中表示,天晟复合的存货为硬质发泡材料,有极强的耐高温、耐腐蚀性,在较长年限中,基本不影响质量,因此并没有對存货计提较大金额的跌价准备。可既然如此,为何公司在2019年年末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会突然大幅增加呢?
   在2019年业绩快报问询函回复中,公司解释称,天晟复合的存货库龄略长,但不存在毁损变质失去经济价值的原因,而导致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是市场对产品需要的变化。也就是说,存货的质量没问题,就是市场不需要了。
   如此解释显然是难以服众的,其在2018年未大额计提跌价准备时,只考虑了存货可长期保存而不变质,而到了2019年拟计提数千万元跌价准备时就搬出市场需求的原因,如此解释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对存货跌价风险的评估不但要考虑存货本身的性质,而且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供求变化的。
   因此,公司在2019年对存货计提大额跌价准备,并同时与商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多个项目一道进行的行为,难免让人怀疑其有故意跨年度调节业绩的可能。

信披问题让人担忧


   对比天晟新材20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和2019年业绩快报、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等事项的解释,不难发现其对同一个事项有着不同的说明角度和解释,表面上看似“十分合理”,但实际上其背后很可能存在信披违规现象。    根据2020年3月8日发布的《关于对常州天晟新材及相关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监管层对天晟新材及其董事长吴海宙、总裁徐奕、董秘许冬冬给予通报评批处分。违规原因是,他们在投资者及媒体线上交流会中未客观、完整反映前舱支架缓冲垫产品、呼吸机配件等业务的实际状况,于2月21日披露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仍未准确、完整披露前舱支架缓冲垫产品、提供呼吸机配件以及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业务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具体影响,直至2月26日在《关注函回复公告》中才予以披露。相关当事人负有重要责任,为此他们受到了处分。
   虽说上述相关人员受处分的事项跟2019年业绩快报中提及的商誉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事项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既然公司存在上述对外披露信息的不客观,甚至相对滞后披露的先例,那么在其他业务和事项中的信披也难免让人有不准确的担忧,否则前文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解释也就不应该存在矛盾之处了。

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天晟新材2019年三季报披露,三季度末账上还有货币资金17740.26万元,跟期初(即2018年年末)的金额24546.93万元相比,有明显减少。与此同时,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46.61万元,呈现资金外流的情况。梳理2015年至2018年各年度财报,《红周刊》记者发现除了2015年天晟新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数13826.74万元之外,其后各年度金额都相对很小,分别只有-1845.01万元、1118.80万元、744.51万元。如此情况说明,仅凭经营活动,天晟新材是很难获取充裕的现金流量的。
   为了让经营周转更加顺利,天晟新材需要通过经营活动之外的渠道获得资金。从合并资产负债表可看到,2015年以来天晟新材的短期借款居高不下,2015年年末有34470万元,而2018年年末达到最高的48345万元,跟同期货币资金相比较,后者只能覆盖同期短期借款的一半而已。另外,2016年以后每年年末账上均有数千万元的长期借款。
   高额借款必然有高额的利息费用。根据20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2018年全年利息支出高达3746.09万元,这主要是使用数亿元短期借款及数千万元长期借款所付出的代价。而在2019年前三季度中,天晟新材的利息费用也高达2891.77万元,比2017年全年利息支出2646.09万元还要高出一些。
   然而奇怪的是,数亿元短期借款使得天晟新材支出数千万元的利息费用,而大约相当于同期短期借款金额一半的货币资金,各年度却只带来数百万元的利息收入而已。例如,2018年年末貨币资金为24546.93万元,但利息收入却只有317.16万元,而2018年全年利息支出3746.09万元所对应的却是48345万元短期借款,以及4000万元长期借款。
   天晟新材以短期借款为主,按规模计算,正常情况下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的比例应该跟短期借款与货币资金的比例大致相同才对,至少不应该出现10倍的差异。然而2018年天晟新材利息支出占借款比重却达7.16%,而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比重只有1.29%。如此情况或许反映出天晟新材年末资金较高,而全年特别是年中其他月份的资金相对较少的现实,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上市公司资金压力明显。
其他文献
面对此次疫情,医药股因其特殊性,短期内一些口罩、诊疗等概念被热炒,细分子板块收获不少涨幅,医药股普遍也相对跑赢市场。不过长期而言,相关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最重要的。本期《红周刊》邀请的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存表示,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端设备、新药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必将在疫情过后加速发展,药企业绩也会加速释放。医药医疗将迎来以“创新”为主要卖点的黄金十年。目前,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
期刊
大A韧劲十足   主持人:周四上午,泛舟开始让交易能力较差的小散先离场,这是咋回事?小泛先来说说。   泛舟:很简单一个逻辑,我们来市场是干吗的?   主持人:这还用问?来获得投资回报呗。   泛舟:通俗点就是赚钱来了,通过什么赚钱?   主持人:来股市大多数当然就是通过二级市场获得股价差的正收益。   泛舟:是啊,那么当市场内龙魂出现震荡,各板块开始骚动,看似都想上位之际,就是最危险
期刊
近年来公募圈价值投资盛行,基民对于定开基金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而在内地的基金公司中,东证资管对这类产品的布局最为广泛;在公司旗下的权益基金中,超过一半是定开型产品。东方红的示范效应迅速在公募圈发酵,以近期募集完成的权益新品为例,南方内需增长等也都成为新晋定开家族的一员。在A股近期走势受到国际股市暴跌拖累的影响下,这类短期不受流动性困扰的产品具备一定优势。定开产品灵活度更高  对定开产品来说,虽然流动
期刊
本周末,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月15日)又将到来,除了普通消费者关注这一天外,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关注这一天,因为各类资管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也都到了年度自审的时刻。就公募基金而言,在经历了20年的命运浮沉后,监管的不断收紧让老鼠仓之类的行业毒瘤变得愈发稀少,行业的运作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就在基金业整体环境更加规范的大背景下,《红周刊》记者发现,基金市场中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探讨,如权益类基金产品中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以下项目:创新药研发、营销渠道网络升级建设、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化学药物的研发、生产与营销的创新型制药企业,致力于重大疾病、突发性疾病的新药和特效药研发及产业化,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凭借自有核心技术,公司新药研发形成了1个
期刊
3月6日,主营业务为精密结构件和精密模具的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精密”)发布招股说明书,欲冲刺创业板。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股数不超过10338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1338万股。格林精密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精密构架件智能制造技改与扩产项目、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  从格林精密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其营业收入和业绩表现并不稳定,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
期刊
《红周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虽然总体来看A股还是明显强于周边市场,但也难独善其身,恐慌情绪蔓延的背景之下,有哪些行业是值得关注的呢?   邱诤:有一些行业近几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只是不符合此前的市场热点,所以并未引起明显的关注,如智能控制器行業就是其一。智能控制器是指独立完成某一类特定感知、计算与控制任务的嵌入式计算机单元,是集成了感知、信号处理、控制、通讯、电力电子和电磁兼容等技术的知识和技
期刊
2月26日晚间,通达股份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9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251.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1.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0.12%。公司表示,净利润大幅增加主要系母公司控制和优化成本,确保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稳步上升;同时全资子公司成都航飛航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业务稳定,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整体
期刊
近日,胜利精密发布公告称,2020年3月5日,苏州捷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捷力”)已完成相关工商登记变更及备案手续,本次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苏州捷力不再是公司全资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这意味着,胜利精密已经将苏州捷力出售给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苏州捷力外,营收曾占其半壁江山的德乐科技,以及子公司胜禹股份均被其纳入股权出售计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大股东一面大
期刊
2020年3月4日贝仕达克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开启了网上申购,其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667万股,股票代码为300822,发行价格为每股23.57元。据了解,贝仕达克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本次首发上市拟募集资金5.5亿元,分别用于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主营收入快速增长 智能控制器收入占比近90%  贝仕达克2010年成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