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该课程进行了全面教学改革,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构建教学目标,以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为宗旨整合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從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反思实践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反思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等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直接对应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语言领域,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它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年龄特点,对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语言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合理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定位,结合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 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构建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工作。教师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决定着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建设一支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理念武装起来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
当今社会要求个体具备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作为启蒙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需要持续“充电”,持续学习和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只是幼儿教师长期的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要注重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提升学生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为其后续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提出了“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反思性实践者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使学生在保教实践中能注意观察、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专业反思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依据《标准》中提出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内容,即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结合学生需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生应在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儿童语言教育观念,具备分析和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培养对幼儿及工作的积极情感态度。
第二,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和特点、《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幼儿语言领域目标、幼儿园语言领域五大类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基本理论知识。
第三,能力目标。形成运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反思并解决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评价与反思活动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 以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为宗旨整合教学内容
在“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下,《指南》指出应关注儿童的学习品质和独特的学习特点。要实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和发展。“3—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2]3—6岁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包括语言倾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文明习惯。“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8岁是儿童学习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关键期。”[2]幼儿教师应在培养幼儿口语交流能力的同时,为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做好准备。
为实现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首先学生应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年龄班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常见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种类、作用及其设计与组织等基本知识;之后学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操作,内化成个人的实践教学智慧。
因此,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纲要》和《指南》的基本精神,形成了由幼儿语言教育概述、谈话活动、辩论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六个模块构成横向的教学内容,由设计活动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说课的能力、评价活动的能力、反思活动的能力五大能力为纵向的实训教学内容。横向和纵向的教学内容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保障准幼儿园教师具备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能力。
3 以强化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要树立科学的语言教育理念,又要能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还要能提供支持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策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然而,教学中长期使用的重理论讲述、轻实践运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似懂非懂,不知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因此,教师不能再采用单一的讲授法,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实训法等,让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反思、实践能力。
3.1 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3]。教师或学生收集不同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录像、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以及语言教学活动录像等教学材料,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与规律、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知识建构时,才能转化为个人知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不仅改善了教师满堂灌、学用脱节等问题,而且锻炼了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发现与解决问题、反思与探究的实践能力。
3.2 模拟幼儿园教学情境实训,发展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模拟幼儿园教学情境实训,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并由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和幼儿进行试教的实践活动。这既可以检验学生理解语言教育理论知识的程度,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个人完成幼儿园语言领域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辩论活动、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五种类型活动方案的设计。之后学生编写活动说课稿,准备活动教具和制作PPT,并准备模拟幼儿园情境实施活动。
其次,在模拟幼儿园教学情境开展活动时,由教师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学生首先对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说课,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效果预测几个方面解说。
然后,随机抽取另一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小组其余学生扮演幼儿开展活动。扮演幼儿的学生要模拟小组教学对象的语言和行为。这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模拟开展活动前,扮演教师的学生说明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等,以使其他同学评析小组的活动情况。活动中要求学生全程录像,便于学生后期学习和反思,并提出修改方案。
通过转化角色,既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念,始终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又能在实践操作中内化为个人知识,发展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
4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
过去该课程的考核一般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主要以学生作业为依据,期末考试主要基于学生在试卷上的答题情况给予认定。这种主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优化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1 采取全过程评价的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占50%,主要包括学生考勤、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完成实践作业的质量(包括收集与分析幼儿语言发展的案例、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说课等内容);期末成绩也占50%,主要考核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的能力、评价与反思活动的能力。
对说课的评价,主要由教师现场围绕说课思路、说课内容、教师的语言和教态等方面给予现场评价。小组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情境结束后,由本组一名学生评价活动的实施情况并给本组打分,再由其他两个小组的代表评价并打分。评价标准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活动项目讨论制定,活动结束后由教师给出总体的评价和指导,并为小组打分,最终通过平均分确定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活动后,每位同学根据活动组织情况和教师的评价,修订活动方案并写出活动反思。
4.2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学中主要对学生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评价。小组对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案例的解读、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说课及反思等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下功夫。这既改变了结果性评价中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集中复习、死记硬背的弊端,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对教学作出有效调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3 多元评价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可以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听课与评课的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但是,该课程的教学仍需进一步改革,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教学见习、实习环节,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感性经验,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智慧的生成;结合专业技能比赛中的语言项目如朗诵、讲故事、教学活动设计与说课等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Z].2011.
[2]李季湄,馮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9-8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反思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等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直接对应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语言领域,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它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年龄特点,对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语言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合理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定位,结合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 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构建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工作。教师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决定着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建设一支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理念武装起来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
当今社会要求个体具备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作为启蒙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需要持续“充电”,持续学习和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只是幼儿教师长期的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要注重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提升学生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为其后续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提出了“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反思性实践者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使学生在保教实践中能注意观察、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专业反思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依据《标准》中提出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内容,即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结合学生需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生应在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儿童语言教育观念,具备分析和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培养对幼儿及工作的积极情感态度。
第二,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和特点、《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幼儿语言领域目标、幼儿园语言领域五大类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基本理论知识。
第三,能力目标。形成运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反思并解决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评价与反思活动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 以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为宗旨整合教学内容
在“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下,《指南》指出应关注儿童的学习品质和独特的学习特点。要实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和发展。“3—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2]3—6岁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包括语言倾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文明习惯。“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8岁是儿童学习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关键期。”[2]幼儿教师应在培养幼儿口语交流能力的同时,为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做好准备。
为实现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首先学生应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年龄班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常见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种类、作用及其设计与组织等基本知识;之后学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操作,内化成个人的实践教学智慧。
因此,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纲要》和《指南》的基本精神,形成了由幼儿语言教育概述、谈话活动、辩论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六个模块构成横向的教学内容,由设计活动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说课的能力、评价活动的能力、反思活动的能力五大能力为纵向的实训教学内容。横向和纵向的教学内容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保障准幼儿园教师具备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能力。
3 以强化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要树立科学的语言教育理念,又要能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还要能提供支持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策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然而,教学中长期使用的重理论讲述、轻实践运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似懂非懂,不知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因此,教师不能再采用单一的讲授法,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实训法等,让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反思、实践能力。
3.1 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3]。教师或学生收集不同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录像、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以及语言教学活动录像等教学材料,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与规律、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知识建构时,才能转化为个人知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不仅改善了教师满堂灌、学用脱节等问题,而且锻炼了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发现与解决问题、反思与探究的实践能力。
3.2 模拟幼儿园教学情境实训,发展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模拟幼儿园教学情境实训,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并由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和幼儿进行试教的实践活动。这既可以检验学生理解语言教育理论知识的程度,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个人完成幼儿园语言领域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辩论活动、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五种类型活动方案的设计。之后学生编写活动说课稿,准备活动教具和制作PPT,并准备模拟幼儿园情境实施活动。
其次,在模拟幼儿园教学情境开展活动时,由教师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学生首先对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说课,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效果预测几个方面解说。
然后,随机抽取另一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小组其余学生扮演幼儿开展活动。扮演幼儿的学生要模拟小组教学对象的语言和行为。这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模拟开展活动前,扮演教师的学生说明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等,以使其他同学评析小组的活动情况。活动中要求学生全程录像,便于学生后期学习和反思,并提出修改方案。
通过转化角色,既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念,始终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又能在实践操作中内化为个人知识,发展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
4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
过去该课程的考核一般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主要以学生作业为依据,期末考试主要基于学生在试卷上的答题情况给予认定。这种主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优化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1 采取全过程评价的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占50%,主要包括学生考勤、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完成实践作业的质量(包括收集与分析幼儿语言发展的案例、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说课等内容);期末成绩也占50%,主要考核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的能力、评价与反思活动的能力。
对说课的评价,主要由教师现场围绕说课思路、说课内容、教师的语言和教态等方面给予现场评价。小组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情境结束后,由本组一名学生评价活动的实施情况并给本组打分,再由其他两个小组的代表评价并打分。评价标准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活动项目讨论制定,活动结束后由教师给出总体的评价和指导,并为小组打分,最终通过平均分确定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活动后,每位同学根据活动组织情况和教师的评价,修订活动方案并写出活动反思。
4.2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学中主要对学生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评价。小组对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案例的解读、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说课及反思等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下功夫。这既改变了结果性评价中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集中复习、死记硬背的弊端,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对教学作出有效调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3 多元评价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可以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听课与评课的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但是,该课程的教学仍需进一步改革,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教学见习、实习环节,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感性经验,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智慧的生成;结合专业技能比赛中的语言项目如朗诵、讲故事、教学活动设计与说课等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Z].2011.
[2]李季湄,馮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9-8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