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课堂教学仅仅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样不能让学生区分作品的典型性和普通性,学生的抽象理解水平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是一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我以高中语文课堂为阵地不断探索,也找到了一些启迪高中生理性思维的措施。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整合;高中;理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中没问颇多,不少教师使劲浑身解数,也真的能够做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然而,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还甚远。因而,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课堂,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将论述类文本整合教学,可以起到启迪高中生理性思维的作用,可以为高中生开拓思维的空间。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做到语言和思维两位一体
教育教学,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因而,加强理性思维的开发,是当务之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思维培育提到16处,涉及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目标各个方面,而其中“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它的核心内容。孙绍振教授说:“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培养非常有情感的,同时又非常有深邃思想的一代人。”(《作文教学的症结》《语文建设》2011年第11期)孙教授还专门撰文《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1年高考作文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一文,倡导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他认为“要培养一个在大学里乃到社会上,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人,必须发展他的理性思维。” 情感和理性,审美情感和理性批判,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均不可或缺。
特级教师任富强指出: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既应重视情感、审美、具象等文学性因素,丰富情感体验,展示少年人的绮思丽想;尤应重视实证、逻辑、思辩等科学理性的因素,培养其缜密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如果仅顺因学生心理的感性需求,而忽视甚至漠视其理性发展,尤其是未能通过阅读等方式来增进学生的思想,便很难避免学生理性思想能力的萎缩,以致于产生“思想缺席”的现象。(任富强,《写作是磨练思想的利器》《新作文》2004年第6期)
二、在文本整合教学中,训练高中生思维
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理解和评价能力上淋漓尽致的显示出来。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或是他的思维能力比较弱,他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更不能恰当评价一篇文章,举一反三。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不经过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同样也是无法真正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本文所整合教学的课文大多是文言文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思而后行”都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我们高中语文所选的文本,也充满睿智的思考,散发着理性的光辉。我们的整合教学是以专题形式展开,从某个角度突破。这种教学是对以往串讲法的改革与提升。
下面举一种方法:归纳课文内容,学会概括共性
整合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种树郭橐驼传》,《庖丁解牛》。
预期得出道理:尊重天道,按自然规律办事。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寡人之于国也》,《种树郭橐驼传》,《庖丁解牛》三篇课文,提供给我们归纳思维的训练材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我们把上述三段话放在一起,让学生品读后思考,这些话中共同包涵了什么内容。通过对话,追问得出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天道,按自然规律办事。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用一组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里的“不违农时”,不用“数罟”,“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按农渔林生产规律办事,农业生产时间,收获时间都是由季节决定的。向大自然索取,还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的也是一种尊重天性的表现。顺其天性,就是不溺爱,不拔苗助长。
莊子在《庖丁解牛》中告诉我们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领悟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课本之外,引进一些材料加以补充,用来整合课内的文章。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我们认识到,在阅读实用类文本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把阅读重点放在文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方式上,从而把握文章的逻辑、线索,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明确论述对象。论述类文章展示的是推理的力量,严谨的证明,形式的齐整。
总之,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高中语文课堂为阵地,不断进行探索,也采用以上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我觉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构建科学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的核心系统,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认识思维规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如果我们语文教学中多角度地合理地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加以情感沟通 ,一定能把学生厌倦的课堂变成文学家思想家的天地,严谨的推理、归纳思维也定能把学生塑造成个性张扬的思想者。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整合;高中;理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中没问颇多,不少教师使劲浑身解数,也真的能够做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然而,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还甚远。因而,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课堂,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将论述类文本整合教学,可以起到启迪高中生理性思维的作用,可以为高中生开拓思维的空间。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做到语言和思维两位一体
教育教学,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因而,加强理性思维的开发,是当务之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思维培育提到16处,涉及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目标各个方面,而其中“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它的核心内容。孙绍振教授说:“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培养非常有情感的,同时又非常有深邃思想的一代人。”(《作文教学的症结》《语文建设》2011年第11期)孙教授还专门撰文《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1年高考作文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一文,倡导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他认为“要培养一个在大学里乃到社会上,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人,必须发展他的理性思维。” 情感和理性,审美情感和理性批判,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均不可或缺。
特级教师任富强指出: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既应重视情感、审美、具象等文学性因素,丰富情感体验,展示少年人的绮思丽想;尤应重视实证、逻辑、思辩等科学理性的因素,培养其缜密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如果仅顺因学生心理的感性需求,而忽视甚至漠视其理性发展,尤其是未能通过阅读等方式来增进学生的思想,便很难避免学生理性思想能力的萎缩,以致于产生“思想缺席”的现象。(任富强,《写作是磨练思想的利器》《新作文》2004年第6期)
二、在文本整合教学中,训练高中生思维
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理解和评价能力上淋漓尽致的显示出来。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或是他的思维能力比较弱,他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更不能恰当评价一篇文章,举一反三。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不经过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同样也是无法真正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本文所整合教学的课文大多是文言文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思而后行”都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我们高中语文所选的文本,也充满睿智的思考,散发着理性的光辉。我们的整合教学是以专题形式展开,从某个角度突破。这种教学是对以往串讲法的改革与提升。
下面举一种方法:归纳课文内容,学会概括共性
整合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种树郭橐驼传》,《庖丁解牛》。
预期得出道理:尊重天道,按自然规律办事。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寡人之于国也》,《种树郭橐驼传》,《庖丁解牛》三篇课文,提供给我们归纳思维的训练材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我们把上述三段话放在一起,让学生品读后思考,这些话中共同包涵了什么内容。通过对话,追问得出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天道,按自然规律办事。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用一组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里的“不违农时”,不用“数罟”,“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按农渔林生产规律办事,农业生产时间,收获时间都是由季节决定的。向大自然索取,还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的也是一种尊重天性的表现。顺其天性,就是不溺爱,不拔苗助长。
莊子在《庖丁解牛》中告诉我们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领悟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课本之外,引进一些材料加以补充,用来整合课内的文章。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我们认识到,在阅读实用类文本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把阅读重点放在文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方式上,从而把握文章的逻辑、线索,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明确论述对象。论述类文章展示的是推理的力量,严谨的证明,形式的齐整。
总之,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高中语文课堂为阵地,不断进行探索,也采用以上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我觉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构建科学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的核心系统,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认识思维规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如果我们语文教学中多角度地合理地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加以情感沟通 ,一定能把学生厌倦的课堂变成文学家思想家的天地,严谨的推理、归纳思维也定能把学生塑造成个性张扬的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