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话享受“阳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们,如果不小心在郊外迷了路,不要慌,大树会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叶子稀的一面是北方,叶子稠的那一面是南方――因为南面正对着阳光。其实何止是大树,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更需要阳光。没有阳光万物将停止生长,没有阳光心灵将充满沮丧。阳光是爱,爱就是阳光。那么,如何让我们语文课堂洒满“阳光”呢?
  一、让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激发潜在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学习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合作对话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到表现的机会增多了,另外,同学们觉得面对老师时那种无形的压力变小了,在小组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例如:我在教《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激发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⑴讨论:田忌为什么能反败为胜?齐威王为什么会由胜转败?⑵操作:用准备好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演示第二次赛马的过程。⑶想象:如果你们是齐威王,会用什么办法再胜田忌?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把全身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这里虽然也有竞争,但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如果成功了,就会感到为集体争了光,即使失败了,个体也不会受到过多的伤害。
  二、让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体验深层的爱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科学的角度看,它是理性的;从艺术的角度看,它是审美的。语文教学有自身特定的规律,体现着严谨的科学性;语文教学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体现着独特的艺术性。作者通过文本丰富的书面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去研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字里行间感受文本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文中蕴涵的深层的爱。
  如《伞花》这一课,通过描写同学为老师送伞,老师送同学回家的这一事例,表达了同学爱老师,老师爱同学的浓浓师生情。怎样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份师生情谊呢?我摒弃繁文琐碎的情节分析,而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己去读课文,反复读,反复悟;一边读,一边把感动自己的词句划下来,并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被感动,从中说明了什么?由于充分地让学生们研读文本,学生们大都感悟得比较丰富而深刻,课堂踊跃发言者很多:
  生:老师,我觉得“伞已经塞到了老师们的手里”这个“塞”也看出同学爱老师,因为他们怕老师不收他们的伞,所以用“塞”,而不是用“放”或“给”。
  生:还有“同学们呢?有的顶着塑料布跑了,有的两个人合着一把小雨伞跑了。”这里也令人感动。同学们把自己的伞送给老师,自己却宁可和同学挤在一把小雨伞里,宁可自己被雨淋湿。这太让人感动了。
  生:我觉得老师也很爱同学,课文里说“老师们高兴地抚摸着同学们的头。”显然,老师们被同学们的行为感动了,他们用这个动作表达对学生的喜爱。
  ……
  在与文本真诚的对话中,学生被课文深深地感动着。爱,这种最朴实和纯真的情感,早就被纳入学生人生体验的长河之中,并不断地丰富和演变。
  三、让学生与主人公换位对话,享受美好的爱
  教师要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在与主人公共命运中享受着美好的爱。
  如《丑小鸭》一文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并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我用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的那只丑小鸭,随着故事情节,一起去体验丑小鸭的种种遭遇,与他同悲喜,共命运。文中丑小鸭经历了几次不幸的磨难,由于学生把自己溶入了课文,他们很快对丑小鸭充满了无限同情,在读到“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喜欢他”时,有些学生的眼睛湿润了。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时的情景,去体验丑小鸭的心情,去体验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他们的心与丑小鸭产生了共鸣。在读完第五自然段时,我动情地说:“面对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要坚强,有的说要把丑小鸭抱在怀里带回家去,有的替丑小鸭表达愤慨和不平。在学习课文的结尾时,我紧紧抓住丑小鸭变成天鹅后从心底里发出欢乐的呼喊:“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这一句,让学生也尽情地发自内心地呼喊体会一下,再与前面不幸的遭遇相对比,当他们在经历了几次情感起伏的跌宕,与丑小鸭一起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时,丑小鸭的形象、丑小鸭的感情、丑小鸭的精神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也真正享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美好的爱。
  四、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感悟丰富的爱
  记得在一次辅导区公开课上听朱老师上《给予树》一课时,当孩子们已经被小金吉娅用自己仅有的20美元为陌生小女孩买圣诞礼物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朱老师让学生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我以为孩子们的意见都是大同小异,会说他们体会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一种同情的爱,可出乎意料的是,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站起来说,除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他还体会到了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爱,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才使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愿望得以实现。我吃惊了,这质朴的语言中包含着多么真切的感悟啊!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好好找一找,文中还有那些蕴涵的爱。我静静地倾听着学生的发言:在妈妈的担心和感动中有伟大的母爱;在孩子们互相试探和暗示中有亲密无间的手足之爱;在金吉娅的沉默不语中有她对妈妈和哥哥姐姐源自血肉亲情的最自然的爱……这些都是学生的心灵感悟啊!
  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这与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但这也需要老师的爱,需要老师用爱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用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尽情的释放,才能彻底开启学生的心灵,使其在爱的滋养中塑造高尚的灵魂。
  语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语文老师在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中与学生的动情对话中必然引领每一个学生经历深刻的心灵之旅。让语文课堂洒满“阳光”,让语文课堂流淌浓浓的爱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也具有时代性。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发展的班集体,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对班级管理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学生目标的制定、班级自我管理机构的建立、团队活动的开展、竞争机制的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与同行们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  【关键词】学生学习生活主人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关乎学校的生命。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都是在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结构等基础上进行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知识迁移。区域地理是承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平台,涉及范围广,内容庞杂,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之一,也是地理高考复习的瓶颈,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策略,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识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繁杂、容量大往往导致学习
一直以来,我有同感于吕淑湘先生的一句话:"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是在农村小学里,语文老师们应该早就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狭隘,思维不开阔,语言匮乏,阅读理解、习作、口语交际等板块的教学更是不尽人意,语文能力很难有进展。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抱怨,家长无视,学生无辜的恶性循环局面。可是,农村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他们基本处于课外阅读领域的"三无"区间。即一无充足的书源,二无良
一、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兴国安邦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决策。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靠教育,小学教育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学校创新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学习,切实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
综合思维是指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维方式,其目的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历史与社会课程强调把以时间逻辑为主的历史和以空间逻辑为主的地理综合统一,在分析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思维的重建[1]。综合课程要求教师转变为具有综合性知识的新教师,成为与学生一同进行综合研究的创新型教师。综合课程在综合探究的基础上把历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口语交际教学要与课本教学紧密结合,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结合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本教学生活实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说话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明确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倡导课堂上的随和性与亲和力,主张让亲和的气氛渲染整个课堂,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美德亲和力和谐主动性积极性  孝敬父母、遵守诺言、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这些事例到处可见。对此,我崇尚!我赞美!我学习!因为这都是众人所极力推崇的美德,我也不例外。那么亲和力是否也称得上是美德中的一种呢?资料上、电脑上没有具体显示,我也不敢妄下结论。但它在
开始于世纪之初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年,它犹如一股强大的洪流在社会的呼唤中以迅猛之势不断推进。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教育都在接受者改革浪潮的洗礼。顺应时代需求,感悟课改理念,发扬创新精神这是我们乡村语文教师的共同愿望。但在高举课程改革这面旗帜之时,我们确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阻碍了而改革的步伐,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感疲惫和困惑。“参与课改,行之不易”这是我们乡村语文教师内心深处的感叹。  一、转变陈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