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借助影像化的建构模式,通过主人公的梦与回忆的模糊性表述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主人公作自我解析。本文试从亲情、友情、爱情三方面的碎片化叙事,对作品中梦与回忆的素材进行解析,探索主人公通过梦与回忆,在解谜与结谜中寻找真相,完成自我救赎,最终陷入更深自我迷失的悲剧意蕴。作品的根本意义在于探究人类命运的无序性、荒诞性,以及人在命运的蓄意谋划下彻底迷失的悲剧性。
   关键词:《地球最后的夜晚》;梦的解析;悲剧意蕴
  中图分类号: J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0)12-0084-04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毕赣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作品,影片讲述了男主人公罗纮武因父亲去世回到老家,回忆起12年前的往事,继而开始寻找当年失去消息的恋人万绮雯的故事。影片通过现实、回忆、梦境三个时空,穿插主人公亲情、友情、爱情的碎片化叙事,利用现实发出寻找的动作,利用回忆构成梦的材料来源,利用梦境构成寻找的结果。
   整部影片从表面看是对恋人的寻找,其实是罗纮武对自我的一种追寻,因年少时个人情感的多层面缺失,导致个人的心理发展趋于停滞。罗纮武通过个人经历的回忆,利用已有的线索一步步向真实的自我靠近,在寻找的过程中,进行了自我身份的再次确认,最后在梦境中,通过对本我的窥视探索,对潜意识的深层挖掘,在看似解谜的过程中重新将自我囚禁在了新的谜团里。我们看到了渺小人物在面对命运捉弄时的奋起反抗,在人生谜题前的勇敢救赎,但是,却依旧无法挣脱命运的捆绑与束缚,最后沦落到了新的命运漩涡里。
   影片中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梦境的呈现,因为梦的无逻辑性、虚幻性等特点,导演在对梦境的建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梦的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等内容,才能够把梦境“真实”的呈现。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对潜意识的一种释放,是对现实生活中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满足。导演通过建构梦境,表现罗纮武的内心世界,探析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从而挖掘人物最真实的想法,由潜意识到意识,通过梦境反映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无法实现的情感层面的真实诉求,从而对人物真实的自我进行重新阐释。
  一、梦的影像化建构
   梦是存在于人类精神层面的活动,弗洛伊德认为,“构成梦中内容的所有材料都源自人的经历,它们在梦中被重新加工、回忆”[1],同时“将潜藏的梦意转化为显性的梦境过程,被称为梦的工作”[2],只有梦的工作顺利完成,梦境才可能进入人的意识,成为做梦者能够清楚回忆到的梦境最终影像。现实中梦境大多是以视觉图像出现的,在梦的工作处理中,出现在梦中的内容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伪装以通过审查作用,所以表现出的梦境会有无逻辑感与陌生感。要把梦境以实际影像化的表达方式还原与呈现在银幕上,就需要导演能够熟悉梦的工作,了解梦的素材,认识到梦的功能,才能给观众一种真实梦境的感觉。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毕赣用独到的见解与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主人公的梦境进行了复原与呈现,利用回忆与现实的经历作为梦境的材料来源,通过梦的浓缩与移置、梦的表现力以及润饰的作用,用60分钟的长镜头讲述了主人公的一场看似非理性的与无逻辑的梦。梦中的视觉影像没有现实时空观念的限制,梦境中人物的“撞脸”、空中飞翔、旋转的房屋、时间的停滞等现象,都是莫名其妙的,但是正是这些非理性的内容,才成为了梦境真实性的依据。
   梦的浓缩与梦的移置作用主要作用于环境、人物以及事物重要程度上,这两个作用在工作中经常相互服务,经常在移置作用发生的同时,浓缩作用也随之发生。“梦的浓缩作用,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成‘集合形象’和‘复合形象’”[1]。在梦的移置作用中,“相似性、一致性、共同性在梦中一般是通过集合为某个统一体的方式表现出来”[1]。《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导演对梦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角色与环境进行移置与浓缩,再配合润饰作用,实现梦境的表达。
   首先,梦中出现的小白猫就是一个复合形象,它同时拥有两个人物的身份特征,一个是罗纮武已去世的好友白猫,一个是罗纮武未出世的儿子,这两者在现实中都没有了存在实体,他们的形象只活在记忆与想象中,梦境通过这个共同特性,运用颠倒现实的手法展示了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一面,让两者继续“活”在罗纮武的心里。同时,两者都还有爱说谎的特征,这也为两个不同人物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一些分别属于两者的个人特征被浓缩在一起,如刻有老鹰图案的兵乓球拍,老鹰象征着白猫,乒乓球象征着儿子,此外,小白猫这个名字也是代表了两者的集合,导演利用同一符号把两个人物进行融合,利用众多的相似性将身份重新组合,成功地创造了新的人物。梦境中的另外两个主要人物也有类似的融合,凯珍与红发女人在梦中都是以陌生人的身份出现的,但是却都有着熟人的脸,并且有着相似的举动或特征,这也表明其中发生了浓缩与移置。
   其次,梦境中对于环境空间的表现,也利用了浓缩与移置的手法,将现实中不在同一时空生活的人聚集在了一起,所有人和事都被限定在同一个大的空间中,一个矿洞连接一个虚拟的乡村,所有与罗纮武情感相关的亲人、爱人和好友都被放在统一的时空中。其中,梦境中的空间形象,都是罗纮武在回忆事物的基础上做出的构造,矿洞与白猫相联系,梦境中被烧毁的房子和罗纮武家的房子会出现下雨漏水,楼下被淹成水池的情况相同。利用梦境自身的特性,将周围环境进行移置,连接在一起,有助于梦境中故事的連续呈现,也凸显了梦境本身不受现实限制的特性。
   最后,因为梦境没有表现因果关系的能力,所有出现的图像都是各自并列排列的。而梦的润饰作用是对经过梦的一系列伪装形成的零碎、片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使梦的内容从表面上看起来连贯、有条理,但从深层上理解却又是更深的一种修饰与伪装,使梦的一些内容看起来有意义,但实际却相去甚远。影片中,导演利用60分钟的长镜头对梦境进行表达,让整个梦境没有间断,给观众同等时间的感官体验,切实达到进入梦境的感受,并且梦境中出现的很多空镜头画面中,以摄影机的视点随意游走,画面没有跟随的主体,这一点表达了梦境中意识的一种流动,跟随内心去展开想象。这些内容的表现都是为了完成梦的工作,使得梦能有高度的还原,达到人们对梦境的真实体验。   二、解谜与结谜
   通过了解梦的建构,我们知道梦中出现的内容都经过了梦的审查,很多形象与原型差别较大。梦的内容不仅是表面闪过的形象,更是代表了人物潜意识中被现实压抑的欲望和本能。“我们将梦中的情景称为‘显性的梦境’,将隐于其后、需要通过一连串联想才能获得的内容,称为‘潜藏的梦意’”[2]。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1],而这种愿望就存在于潜藏的梦意之中,通过对潜藏梦意的分析则可以解开梦境中所有的困惑谜团。
   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三位,小白猫、红发女人和凯珍,分别代表着罗纮武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现实中所有人的离去,对罗纮武的内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因为父亲去世重回故土,便开始了寻找之旅,他才有勇气真正面对内心的想法,不再逃避。梦境中,罗纮武对内心的每一层情感都做了全新探索与追寻,他想要真正面对当年逃避的自己,真正解开内心的谜团,真正做到内心的释怀。所以,对于潜藏的梦意的解读,就是对人物潜意识的挖掘,也是对自我困惑的解谜,我们能看到他在梦境中做出的努力,但是也能看到寻找的背后实质却是更大层面的迷失,使自我再次掉进了迷失的漩涡里。
   梦境开始,罗纮武以后退的状态经过一个隧道,到达了矿洞,这里的隧道、矿洞联系了去世的白猫,暗示了罗纮武所说的“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一个朋友的死亡开始的”[3]。随后他进入一間房子,罗纮武在房间里把小白猫从囚禁的柜子里放出来。弗洛伊德认为,房子、盒子等一类的物体在梦中都是对女性的一种象征,这里房子的出现可以关联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即母亲和爱人,显示出对母爱的怀念和对情人的留恋。小白猫出现的柜子,代表着女性的子宫,而罗纮武开门把它放出来,表现了他对自己未出世孩子的一种渴望与期待。在人物小白猫身上,12岁、打乒乓球、他爸的外套等元素间接证明了这是罗纮武的儿子,而其它因素,爱说谎、老鹰图案、白猫的名字等象征元素代表了好友白猫,对这两个人物,罗纮武有着深深的负罪感,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白猫的意外去世,因为没有能力保护女友,导致儿子未出世就离世。
   梦中,他想为小白猫做出弥补,但最后还是小白猫自己留在了矿洞,他不仅没有帮助到小白猫,还在小白猫的帮助下才走出矿洞。离开之时,他穿走外套、拿走乒乓球拍,这件外套象征着小白猫的父亲,球拍上的老鹰象征白猫的父亲,这里他给予了自己两个父亲的角色,他依然是想要保护好白猫和儿子,它不仅没有释怀,而是将更大的重任担在了肩上。
   梦境,会将最近一天实际发生的事作为内容素材,也会表现早已遗忘的记忆,很多时候,童年的经历经过伪装依然会出现在成年人的梦境中。罗纮武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他对母亲离去的不解和疑惑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在梦境中,红发女人有着白猫妈妈的脸,但是带有罗纮武妈妈的象征元素。在生活中,母爱的缺失让他把白猫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一样对待,他把对母亲的思念,母爱的渴望寄托在了白猫妈妈身上,从而麻痹自己也可以享受同样的母爱。梦中的红色头发、火把、疯女人、爱情、蜂蜜等元素,都是他记忆中与妈妈相关的事物,梦中的罗纮武在看待红发女人与养蜂男人的恋情时是一个冷静理智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他抢了“母亲”最贵重的东西——手表,也就象征着永远,他想要的是母亲对他永远不变、没有遗忘的爱。
   他与红发女人的对话以及最后让她与养蜂男人离开的行为,看似解开了母亲当年离他而去时留下的心结,但是,罗纮武在离开的路上连核吃掉了整个苹果。现实中,母亲告诉过他,人在最伤心的时候,会连着苹果的核,一起吃完。梦境中罗纮武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极度伤心与内心的不舍。同时,由于从小缺失母爱,便逐渐形成了罗纮武的“恋母情结”,在现实生活中,恋人万绮雯与他记忆中的母亲有着相似的样貌,梦中,他把从“母亲”那里得来的手表送给万绮雯,表示了对“恋母”的转移而不是放弃,把对母亲畸形的依恋表现在了情人身上,使得他虽对母亲的离开有所释怀但却又陷入了另一个不可调和的情形中。
   从现实中的万绮雯身上,罗纮武看到了母亲的影子,而对母亲的依恋、母爱的渴望也间接提供了两人在一起的可能。梦中的凯珍,虽然以陌生人的身份出现,但却有着万绮雯的外貌形象。罗纮武在现实中寻找恋人未果的情况下,他把内心的期望映射在了梦中,把万绮雯的特征赋予在凯珍身上,两人在梦中重新相识、相恋,梦中的美好过程代替了现实中两人恋情的不顺利。罗纮武期待中的爱情应当是甜美的、自由的,而现实中的万绮雯在他这里始终是个谜一样的存在,梦帮他实现了愿望,让他们重新经历了一次美好的爱情,没有离开的爱情。
   他内心对“恋母”的转移,使得他对凯珍的爱变得不纯粹。梦中,凯珍将烟花送给罗纮武,虽然在现实中只能燃烧1分钟,但梦中烟花的持续燃烧,不仅是对手表永远性的呼应,更是代表梦境中两人不灭的爱情之光。梦境的结尾部分,无论是手表的永远性,还是烟花的短暂性,在房子旋转起来的那一刻,梦中的一切都将定格,成为永恒。梦境中的爱情给予了罗纮武满足,代表着他的期待与向往,梦境最后的手表和烟花,将所有的美好停留在了梦中,表示了罗纮武内心希望梦中的一切是永恒的,没有离去的,暗示了罗纮武真实的陷入了这样的爱情中,再也无法抽身,表达了现在与过去和解的失败,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给了自己更大的负担与不解。
  三、《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悲剧意蕴
   朱光潜在谈古希腊悲剧时曾说:“从整个古希腊悲剧来看,我们可以说它们反映了一种相当阴郁的人生观,生来孱弱的人类注定了要永远进行到底,而战斗中的对手不仅有严酷的众神,而且有无情而变化莫测的命运”[4]。这种与命运战斗却又无法预测命运变化的无力感、脆弱感依然保留在当代人的个体观念中。除了生活中要与命运抗争,同时还需要与内心自我斗争,人活在世上,必须面临其本质存在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中,世界是荒诞的存在,尤其是加缪的哲学中,荒诞指的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做的只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生存”[5]。    在命运的捉弄下,12年前的罗纮武受到了多方面的创伤,首先,是小时候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离他而去;其次,是12年前因为离婚后精神恍惚,间接导致了好友白猫的死亡;最后,他爱上了杀人凶手的女人万绮雯,并为了万绮雯而杀了凶手左宏元,但万绮雯还是神秘失踪、离他而去了。这一系列事件,对他来说,都是心理的创伤,让他在自我认定与认同中得不到统一,对自我以及当时的环境产生了抵触心理,当他无法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时,他开始顺从命运的安排,采取了自我“压抑”的防御方式把过往的事件与回憶封存起来,并且选择逃离事件发生地。
   从电影故事文本出发,不难发现罗纮武的个人经历中有12年的缺失,因为12年前爱情的挫折、亲情的失落、友情的愧疚,成为他内心无法跨越的鸿沟,他的思绪与想法都停留在了离开凯里的那一年,停留在了那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上,这12年中,罗纮武这个人物只能说是空有一副皮囊。当他重回凯里,有勇气面对一切的时候,带来的却是更大的迷失。从年少时期遭受磨难时的逃避,到12年后,他有勇气面对这一切时,他做出了努力,想要解开内心的谜,想要完成自我的救赎,却一步步走向了更无常的命运深渊,他依旧陷入了情感的牢笼,把自己更深的囚禁了起来,可以说是命运的不可捉摸,也可以说是自我生存意义的丧失,让他一步步走向迷失的远方。
  四、小 结
   《地球最后的夜晚》归根到底是一次人物自我救赎的心理历程,它承载了主人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执念,整部影片都蕴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荒诞的世界中,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孤独人类的自我拯救,看到了救赎的失败、自我的再次迷失,看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助以及人类存在的荒诞与无意义。
  参考文献:
  [1](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方厚升译.梦的解析[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99+109+274+296.
  [2](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胤译.精神分析引论[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92+134.
  [3]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台词.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1.
  [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
  [责任编辑:艾涓]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剧《破冰行动》取材于2013年广东“雷霆扫毒”专项行动,该剧凭借其影像的真实还原力度与“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赢得了收视与口碑双丰收。本文将从主角英雄式成长、多面人性群像塑造角度剖析《破冰行动》的艺术创作内核,同时触及剧中所承载的大国意识与宗族社会景观,从多重视角解析该现实主义力作。   关键词:《破冰行动》;现实主义;人性;宗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线音频平台已经成为使用最普遍的场景应用工具。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达4.89亿,占全国网民用户规模的一半以上,预计2020年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将达5.42亿[1]。庞大的用户流量和“耳朵经济”背后呈现出网络音频平台发展的新生态。据报道,2020年1月,“荔枝”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在线音频平台,被人们称为“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本文将以荔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日渐深入,一个全新的全媒体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在新闻战线风起云涌变革的当下,出版领域也悄然推进着融合的进程。本文从诗人薛保勤新著《风从千年来》入手,分析诗歌通过网络传播成为爆款的核心要素,探究全媒体时代诗与歌灵动交融的可能,从而试图为未来诗歌出版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新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薛保勤;诗与歌  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要:低俗化现象是影响短视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短视频的低俗化发展广泛,研究受众面临低俗化的态度是研究短视频低俗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随机抽取抖音平台的短视频作为样本,研究短视频低俗化、短视频用户评论态度、网络意见领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受泛娱乐化和“信息茧房”的影响,短视频用户更倾向于赞成态度,低俗化倾向并不会对用户赞成或反对态度的评论倾向产生影响;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发挥传
期刊
摘要:国庆70周年是我国重大的历史事件,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这其中也不乏來自拉美国家的目光,总体看来,拉美国家主要的新闻媒体呈现的中国形象较为客观。此外,由于拉美媒体总体上对西方信源的依赖、拉美各个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远近不一和各个媒体对华态度的巨大差异,使得不同媒体对中国国庆70周年的报道在文章数量上差距悬殊,质量上良莠不齐,呈现出的中国形象也可谓“参差不一”。  关键词:国家形象;拉丁美洲;国庆7
期刊
摘要:历史民俗小镇积淀着古建筑群的历史底蕴,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历史民俗小镇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其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历史民俗小镇可以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其发展又能极大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在整合与梳理长临河老街故事挖掘和价值开发资料的基础上,把长临河古镇作为历史民俗小镇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对中国历史民俗小镇的未来发展
期刊
摘要:刘海粟的油画作品《太湖工人疗养院之雪》在用色上既延续了中国画“随类赋彩”之要义,不以色碍墨,又借西方近现代色彩学、心理学、物理学知识,以东方笔触,表西方印象派画面造型,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器、物、观念与美的体验在其作品中的集中体现。绘画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有象之器”,与物结合,在观念的适性引领下,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谐,而对“美”的认识的不同,也决定着画面的风格面貌。   关键词:刘海粟;
期刊
摘要:近年来疫苗事件频发,媒体的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以框架理论为指导,采用文本分析法,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光明日报》三家中央级党报关于“2005年安徽疫苗事件”“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2013年底2014年初乙肝疫苗事件”以及“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四起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中央级党报具有时效性让位于准确性、平衡性让位于专业性、报道角度多元化,报道寻求谨慎、
期刊
摘要:语言文字的差异是国际传播中的一大障碍。在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中,以“熊猫外交”为代表的动物媒介则跨越了语言符号的鸿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熊猫外交”为例,界定了“熊猫媒介”与“熊猫符号”的具体含义,分析了“熊猫媒介”与“熊猫符号”在中国对外传播活动中的传播机制、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并对中国在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媒介选择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熊猫外交”;“熊猫媒介”;“熊猫符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直播带货”渐渐火热,但受众量易流失的问题则很突出,以传播学视角研究网络直播销售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以直播营销浏览量波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罗永浩直播带货”为研究对象,从巴克综合式传播模式分析,归纳出以产品质量、实事求是为前提,以个性化内容为基础,以精准投放与实时反馈为依托,以特惠促销为手段,致力于为更多行业规划新媒体时代直播变现的蓝图。  关键词:“巴克”模式;直播营销;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