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影视改编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大众中有极高的认可度,因而对于《西游记》的影视化改编也是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孙悟空这一角色凭借独特的魅力早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全民偶像”。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盛况”不但没有衰退之势,而且随着近年来几部孙悟空电影的热播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孙悟空热,对于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对其进行深刻研究,这不仅是对于社会热点现象保持敏锐感觉应有的态度,更是可以以此作为折射社会群体心理的重要依据。
  一、集体无意识的认同与回归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存在,它根植于一代人,甚至是一个民族之中,它的存在是不自觉的,孙悟空这一形象极具浪漫主义幻想色彩。符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审美。它被人们所熟知的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沉淀,成为一个时代和民族的记忆。从最初的小说文学形象,发展演化到戏曲,说书,皮影戏,木偶戏,甚至街头卖艺,到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光与影的结合中人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这只猴子。不可否认,电视,电影比之文字有更大的优势,这种艺术形式借助声光电,把人们无意识深渊中的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认同展现出来,广大观众也对“集体无意识”下文化积淀的原型获得极大的认同和满足。“接受美学认为,文学史是作品的接受史,作为文化产业产品的电视剧,强调观众接受的重要性更大。接受者的记忆形象、想象形象与客观的文本形象碰撞交流所产生的意义,便是艺术作品的一次新的意义生成。”[1]当孙悟空这一形象不仅仅是存在于文字,它也开始进入影视作品中时,它的受众就不仅仅只是读者,而且还是观众。埋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推动孙悟空跳上大银幕,在民族意识深处的原动力是疾恶如仇的战斗精神,有玉宇澄清万里埃的不凡勇气。正是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激活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所以孙悟空的影视影像才会层出不穷,达到了一股全民性质的“孙悟空热”。
  二、经典的解构游戏
  任何经典形象因其超越时空的力量所展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但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永恒与变化,建构与解构的辩证统一之中。对任何经典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已经不再有唯一确定的标准。打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并对“中心话语”进行质疑。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兴起,它不是作为一个时间观念,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断地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孙悟空的“正统”形象历来都是“高大全”,“英勇神武”。但是在当前的话语语境中,人们已经不再迷信于“传统”和“权威”。对孙悟空形象的颠覆和消解,更加关注整体之外的边缘话语成为新的潮流。一九九五年由刘镇伟指导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便是对孙悟空做出的最“无厘头”的解构。在电影中孙悟空去取经不再是“使命”而更像是“工作”,满口的脏话和英文,甚至与妖精谈起了恋爱,《大话西游》中充满了怪诞。对于怪诞,斯坦尼斯拉夫曾说:真正的怪诞是赋予丰富的包罗万象的内在内容以极鲜明的外部形式,也加以大胆的合理化,而达到高度夸张的境地。[2]怪诞应该显得极为清楚明确这种荒诞的改编与颠覆,看似是对经典的诋毁,实则是一部后现代生活的自我镜像。
  《大话西游》对于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的解构在当时虽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是也表现出了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对于个体,部分,个性的关照。折射出了现代人的生活面貌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当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现象时,会有越来做多的孙悟空形象被解构,被搬上大荧幕,“孙悟空热”便会一直存在。
  三、后殖民时期中国身份的重新书写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的语境中,东西方文化仍然处在不平等的对立中。在西方人看来,东方文化仍是处在从属地位的次等品。在西方自以为是的虚构中,东方文化屡屡遭到误读和误解。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这场不平等的对话,处在东方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如何重新书写新的“中国形象”,在全球化的话语权争夺中赢得主动,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但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如何进行自我身份的有效书写,如何进行文化的自卫,反击,推廣,这些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文化的“阐释的焦虑”。如何避免妄自尊大的“文化大跃进”?如何在面对西方压力时不卑不亢,保持自我立场?
  返回来看我们的影视媒体。着眼于如何书写自我文化身份的问题,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解答:扎根于民族传统之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选择孙悟空这一传统的文化形象作为我们的超级英雄,一方面抵制了西方的文化入侵,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人以我的文化身份认同。使得民族文化的自觉性,避免了面对外族文化的“失声”局面。所以,在后殖民主义的浪潮下如何重新书写中国自身的文化形象,唤起民族文化的觉醒,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求中。孙悟空作为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被推上了前台。1926年初试荧屏开始,经典不断的延续,86年央视版的《西游记》播出达到一个高峰,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万人空巷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面对“西化”时我们找到了根基与武器,在“阐释焦虑”中找到了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二十一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入侵仍然强势。压迫,剥削,侵略的本质仍未改变。所以新时期我们的超级英雄仍然活跃在电视电影的一线,“孙悟空热”仍然经久不衰。
  注释:
  [1]塞尔登.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胡静. 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及其反叛者[J]. 艺术百家, 2004(4):9-14.
其他文献
从生态女性主义审美价值及其整体性原则这两个角度出发,挖掘薇拉·凯瑟小说中的生态审美价值与审美内涵,唤起整个社会对生态问题和对女性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From the two a
摘 要: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美国所谓的“爵士时代”。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作家,他们被一战和现实的一些困扰所伤而变得失落、迷失,即是所谓的“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一些学者认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似”与“相异”、“密切”与“对立”的悖论关系。  关键词:“迷惘的一代”;相似;相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保元物语》是日本中世前期的军记物语之一,围绕保元之乱,叙述了以崇德院和后白河天皇为首的皇位之争,最终后白河天皇得到了胜利。两方阵营的武士众多,形象鲜明,其中作为后白河天皇一方的大将军源义朝功不可没,因此本文从义朝保元战乱前期的出场出发,定位其战前的形象。  关键词:源义朝;武士;栋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
目的探讨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7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功能性
作者简介:吴宛柔(1990-),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一、斯芬克斯之迷  斯芬克斯是古希臘神话中的象征性最强的人兽一体的形象,她有着女人的面容、狮子的身体、老鹰的翅膀、蛇一样的尾巴,传说她蹲守在忒拜城外通向城内的十字路口,要求过往的人回答她的谜语,凡是回答不上来
期刊
摘 要:莫里亚克在《爱的荒漠》中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把往事和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孤独、空虚。本文将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理性与情感的冲突、自我感的丧失三个方面对《爱的荒漠》中的孤独心理进行解读,以揭示人类物质文明下的精神危机。  关键词:孤独;价值观;理性;自我感  作者简介:张芸,女,湖南衡阳人,1993年3月出生,湘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梦幻小说是韩国古典小说一个特殊的门类,涉及作品数量多、特色鲜明,幻梦小说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涵盖了“梦游录”小说、梦字类小说等诸多幻梦结构
摘 要:英语是我国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下,对于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在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除了掌握充分的英语和汉语之间转换的知识,还需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促使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更加精准、全面的翻译,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改变传统阅读局限性。但是,结合当前我国英语文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之际,中共湖南省委表彰了 100名优秀共产党员,其中有 6位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是王景海 (株洲 )、王守仁 (湖南省农业厅 )、王占宗 (湖南省电视大学 )、蒋文模 (
摘 要: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采用传奇故事的叙述方法,利用象征,讽刺等写作技巧,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拜金主义导致人性的扭曲。通过分析小说中木马这个意象,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主题。在故事的不同阶段,作者赋予了木马不同的具体含义,还通过木马这一意象采用讽刺等手法深化了小说主题。  关键词:木马;讽刺;象征  作者简介:张旭颖(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鹤岗市人,翻译硕士,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