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老杂志的墨香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o200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其章,北京人,作家,研究民国电影和民国漫画,收藏民国画报和民国文艺杂志。出版有《搜书记》《北京往日抄》《封面秀》《玲珑文抄》等近三十部文化随笔,编撰有《电影杂志》《朴园日记》《北河沿日记》《东西两场访书记》等。
  谢其章先生祖籍宁波,出生于上海,襁褓之龄随父母迁居北京。在北京成长,学历并不高,用他的话说,“幼小初结业”,赶上特殊年代,“不及弱冠即赴农村插队落户,知青身份凡八年”。上世纪90年代,谢先生在北京琉璃厂旧书店里偶然看到一摞民国时期老杂志,一见钟情,从此开启了围绕老杂志收藏、阅读并写作的生涯。
  20年自由作家,30本文化随笔。谢先生说,他都记着账呢,到现在,稿费收入与藏书花销持平了。凡夫俗子如我们,心里暗想:没算物价上涨因素呀。但是谢先生说:我还享受了这个过程呢!
  是的,这个过程,让谢其章成为了谢其章。
  人的阅读口味,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张维祥:都知道您的阅读非常广泛,能否介绍一下您的阅读史?
  谢其章:其实我的阅读史也是大家的阅读史、全民的阅读史,并没什么特殊。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就是市面上有什么就读什么,那时品种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文革”前后那十几年我的阅读甚至基本是空白。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和大环境脱不开,更何况那时,多数家庭是买不起书的。
  安春华:上世纪80年代之后,书的种类应该是多起来了。
  谢其章:是的,80年代之后,人们的阅读可以有一点选择了。那时我读的书非常杂,什么《记者和新闻写作》《伊丽莎白二世》《国际礼仪》,摄影、侦探、人物传记,杂七杂八。当然,我搞书刊收藏之后,阅读基本上就是淘什么读什么了。
  张维祥:在石家庄的一次活动中,您和止庵都提到了自己的阅读史,您和他的阅读有何不同?
  谢其章:我和止庵的阅读可以说是两个路子,完全没有可比性。止庵是从小就有阅读癖好,只要是有字的书都看。先读书,后写作,一直到现在。而我呢,属于“全民都读”的那部分可以忽略不计,之后我是先藏书,后读书。
  另外,止庵是系统性读书的代表,他对哪一种内容或哪一位作家感兴趣,会尽可能搜集所有相关版本,做系统性的阅读,然后写出自己的心得来。而我的阅读比较随意,你从我80年代读的那些五花八门的书也能看出来。虽然那些书过后大多忘记了,好像没什么用,但也有好处,这唯一的好处就是,使我养成了持续读书的习惯,使我的阅读没有中断。
  张维祥:您觉得自己的阅读爱好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尤其在那个年代,有没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谢其章:也许有一点儿家庭的影响,因为我父亲就爱买书。家里有一个占一面墙的大书柜。这可能算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安春华:您父亲爱读什么书?
  谢其章:我父亲研究“明代的土地”这样一个专题,但是他从来没发表过文章,也没出过单行本,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他也算半个读书人吧。
  其实人的阅读口味、偏好,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也说不清,可能就是自然而然的。比如,有些内容我一直不喜欢,像神话、科幻、武侠,包括现代诗。四大名著别的都看,就是不看《西游记》,小时候读《西游记》的小人书行,但是你让我成年以后看《西游记》,做不到,因为我知道它是编的。我只爱看现实的、非虚构的,我在意所读东西的真实性、合理性、逻辑性,所以我的阅读口味一直以来偏重历史文化类、纪实类。并且我读书从来不受所谓名著、榜单、推荐的影响,只依着自己的兴趣。我不会像做功课似的硬着头皮读名著,看不下去也绝不要求自己硬看。
  张维祥:除了阅读现当代书籍,发现您的古典文学功底也不一般。您还坚持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吗?
  谢其章:大部头儿都不读了,就是读一些古代的掌故笔记,相当于“零食”吧。笔记这种文学形式,读起来比较轻松,一段儿一段儿的,随时可以停,随时可以续。而且都挺有趣儿。
  非说我有什么准备,我觉得是骨子里的个性
  张维祥:您是最早介入书刊收藏市场的那批人,而且在期刊收藏方面是国内最著名最有成就的,那么您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的?
  谢其章:上世纪80年代还没有收藏这个概念,那时流行集邮。直到90年代,才开始出现“收藏”这个词,才有了收藏品拍卖。我记得1992年第一場拍卖也没产生大的影响,直到1996年拍卖活动才开始连续起来。说实话,在内地,收藏的历史不到30年。
  至于我是怎么抓住机遇的,我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只是那东西我看一眼就感觉惊艳。那是偶然一次走进琉璃厂的旧书店,看到民国时期的老杂志,当时非常震惊,好像推开了一扇门,一脚就踏进了另一个世界——原来还有这么多在我们的文学正史上没有提过的“遗珍”。这些杂志给我的感觉就是“别开生面”,无论是内容、装帧,都让人眼前一亮。在我之前,可能有无数人经过这里,看到它们而没有在意。
  要是非说我有什么准备,我觉得是骨子里的个性。有人问我,你怎么那么“鸡贼”呀,就发现了那些刊登张爱玲作品的老杂志?只能说:我喜欢“独特”的东西。“独特”也可以说是“各色”。我喜欢有才华的各色。张爱玲就是个天才,后来的王朔我也喜欢,我觉得他的机智、幽默无人能比。他们都是有才华的各色的人。
  安春华:那您自己是不是也是个各色的人呢?
  谢其章:有一点,骨子里不愿意从众。止庵也各色,我俩正好。我不喜欢无趣的人,但我这种人往往很难找到共鸣。
  张维祥:您的个性我喜欢,和您聊天很有趣,也很轻松,没压力。
  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古籍收藏的火热,可能还晚于报刊收藏,早期的古籍和期刊价格差不多,怎么舍得放弃古籍这块蛋糕?
  谢其章:古籍也分好多种,但是善本从来没便宜过,那是平常人家难以企及的,可以说,它不是什么蛋糕,它是一把刀!像韦力那样整屋子买书的藏书家才有多少?他光在天津就买了七间屋子的书。旧报刊就便宜多了,一块,两块,最多十块。所以不是我放弃古籍蛋糕,是我的经济能力只能收藏旧报刊。   安春华:您现在出了多少本书了?您觉得自己的书受欢迎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谢其章:加上今年按合同应该出来的两本,就有30本了。我的写作说不上多受欢迎,近乎自言自语,当然也有铁杆读者,但是非常“小众”。好多读者买我的书是因为里边的插图,这个卖点让我占了一半便宜。一图一文,有点读图时代的意思。2000年之后进入读图时代,流行这个,我正好赶上。
  另外一个呢,我写的书基本上都是文化随笔,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掌故,有点儿特色,或者说各色——全国跟自己高度相似的几乎没有。这大概也是有读者买账的原因。
  安春华:您的读者群体中,年轻人多吗?
  谢其章:几乎没有。豆瓣评书上边好多人表示看不懂我的书,确实他们已经形成现在这种思维定势了,回到过去很困难。原铁杆也有些审美疲劳了,骨子里还是没有还原民国现场。其实我为什么喜欢旧报刊收藏?因为要想还原民国现场,当时的环境、城市面貌、建筑、居室甚至衣服、日用品都没有了,你通过这些回不去,只能通过当时的旧报刊,通过读那时的语言,去体味那个不平凡的时代。
  张维祥:这些年您的写作量似乎比以前更高了,但您出书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量。是出于什么考虑?
  谢其章:出版节奏,见报节奏,这都是外界的事,不是我自己能决定的。当然我对自己也没有过多的要求,目前给《南方都市报》《上海书评》等报刊写着四个專栏,这就可以了。我还有别的爱好呢,追剧,看球……生活得多姿多彩不是。
  安春华:您最满意自己哪本书?最满意哪篇文章?
  谢其章:最满意商务印书馆出的《绕室旅行记》,封面、图片,编辑都充分尊重我的意见,并且反复推敲,可以说比较完美,内容也不差,基本上没有遗憾。我最满意的文章是收入这本书里的《不是回应——我为什么质疑“南玲北梅”》。这篇文章没靠材料,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安春华:您眼中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随笔是理想的随笔?
  谢其章:好文章这个没法说,我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和设标准,只能就某篇作品具体地说。当代文学我读到王朔为止。之后读的一些小说,冒昧地说一句,没入我老谢“各色”的眼。鲁迅、周作人、张爱玲,包括当代的王朔,有一种气味上的相投。王朔也是很难模仿的一位作家。
  我眼中的好随笔,得有点儿周氏兄弟、张爱玲或郁达夫那种味儿。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像董桥说的,“短短的篇章,甜甜的语言,淡淡的哀伤,浅浅的哲理”。
  安春华:您喜欢什么样的随笔语言?
  谢其章:文言里掺点俚语,白话里撒点之乎。总之就是在雅与俗之间掌握一个平衡。
  安春华:我知道您喜欢“溜溜儿的民国风”,但是没有那时的味道难道就不是好文章吗?
  谢其章:那时你越不过去呀,那时的好文章就是精致,又自然,达到了一种境界。现在的好多随笔,能看出来作者在使劲儿,这只能说明作者的功力不够,学养不够。我们讲究技巧,但是要没有形,要达到一种化境。
  编辑:郭文岭
其他文献
企业管理人员以其掌握的资源和对战略目标承担的责任,在企业中属于关键战略群组,开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人才人力资本准备度评估工程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该项工程分为四个步骤。  一、建立管理人员能力发展体系框架,指导整体工作的开展  管理人员能力发展体系以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为指导,包括三大体系7个模块的内容,如下图:  1.支撑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管理人员资格体系  资格体系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双元制”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模式。  从形式和特点来讲,“双元制”是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双元”,突出的是企业的主体地位。  由于中德两国背景的不同,“双元制”的借鉴不能全盘移植,而应通过创新和变革走向本土化,通过顶层设计走向中国化。  “双元制”,一个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  上世纪80年代初,“双元制”首次进入国内职业教育专家的视野之中。從一开始对其原封不动的“复
【本刊讯】为进一步提升公务员招录工作水平,帮助用人单位招录优秀、实用人才,重庆市在2015年公务员招录工作中,对招录条件、招录程序、招录形式等相关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明确招录职位职务层级,要求招录机关明确招录职位非领导职务层级;二是探索特殊职位招录,即除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外,个别单位经批准可以开展特殊职位招录工作;三是扩大专业科目考试面,为促进用人单位招录到实用
成功法则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西奥多·罗斯福  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我们与周围人们的关系。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积极的人脉,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这里列举了能够帮助你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人脉的小建议。  1.欣然接受不同意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人们的差异性,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当然,
【编者按】 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对自身在经济体中的定位和机会进行重新审视,企业需要思考是否重新定义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雇主品牌之间的关系和排序。构建互联网时代的优秀雇主关系,做好雇主品牌建设的创新成为关键。《职业》杂志记者走进“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聆听3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人力资源高管等与会专家的精彩演讲。  在成长的企业当中,雇主品牌对雇主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金钱奖励外,企业如何吸引
法国:大学开设殡仪管理专业  巴黎第九大学(又称巴黎多菲纳大学)顺应潮流,开设了一门特殊的殡仪管理专业,成为首所提供殡仪行业文凭的法国大学,希望为未来的殡仪公司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由于殡仪公司的运营离不开市场分析和营销管理,这一专业设置了市场营销、劳动法、企业管理、会计、税务等课程,还将带领学生参观盖布朗利博物馆。  法国大型殡仪服务网络“殡仪选择”公司是促成这门专业设立的主要力量。“殡仪选择”公
2010年12月2日,被誉为人力资源领域“奥斯卡”之称的第13届“中国人才(China Stale)评选”在希尔顿大饭店揭晓。此次评选活動经过数月的筹备,得到了136家企业与机构的积极响应。  该评选1998年首次在香港举办,在13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严格的评选标准及评选流程,评奖委员和获提名者均采取匿名原则。今年主办方CCH在奖项的设立及活动的组织上都有所创新,特别是专门针对本土中小型公司在奖项
杨姝说别人评价自己是一个经历既简单又繁复的人:简单在于,虽然在北京长大,骨子里却继承了父母遗传的东北黑土地的豪爽性格;虽然是地道的“工科女”,却一如既往地做起了需要每天与人打交道的HR工作;繁复在于,辗转北京、美国,这些年的生活经历累积了与大多数职业招聘经理人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处事方法;也表现在守着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十几年如一日,本身就是一种量的积累。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开朗的人,如果是用乐嘉
“世界末日”都熬过去了,我们的很多陈旧的求职理念也要变一变了。最新研究表明,知名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招聘的过程中在面对志趣相投的应聘者时,往往会给他们“开后门”。与传统观点相反,许多公司会在年底前的节假日期间继续招聘。研究工作习惯的研究人员称,“泡”在移动设备中长大的新一代越来越习惯靠在枕头上、躺着或蜷着身子使用移动设备。2013年青睐哪些新的求职理念?我们不妨来看看本期的“天下职场”。  夏天出
“在我国,几乎所有青少年,都是‘科幻迷’,科幻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创造祖国科技明天!”陈秉杰就这样吹响了“科幻迷”的集结号。  陈秉杰揣着自己的梦想,组织起全国各地有着科幻兴趣的90后大学生,创办了一家公益性的科普科幻网站——稞米网。陈秉杰希望通过稞米网,把全国各地的科幻迷汇聚起来,让中国的科幻爱好者不再是小众。  一只水杯、一副眼镜、一个双肩包,这些简单的装备,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