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叙事性想象的有效指导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孩童富于想象乃至幻想,正是孩童异于成人的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建议“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对孩童特征的尊重和发掘。
   那孩童所有意趣纷繁的想象是否都可以进入作文写作呢?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在于特定的习作环境下,需要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处理,以确保其有效地进入习作教学进程。以下借以鲍国潮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想象作文《半瓶饮料》试论一二。
   一、诱因,为想象的生成奠定有力“支点”
   【片段一】
   师: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喜欢《木偶奇遇记》,匹诺曹的鼻子会因为说谎而变长。
   生:我喜欢《阿拉丁神灯》中的神灯。
   师:《阿拉丁神灯》中的“神灯”,《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的鼻子等都是故事的诱因,是引发故事的基础。(板书:诱因)
   师:(出示半瓶饮料并投影:故事的诱因是……)谁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
   生:水是黄色的,装在一个窄口的瓶子里。下面还有类似小石子的东西。
   师:窄口的瓶子?太专业了吧,也就是个饮料瓶子。谁能说得更个性一些?
   生:看上去像鸡尾酒一样。
   师:我没有喝过,有比喻,好哦。还有谁来说说?
   师:其实这也是三无产品。现在谁来整理一下刚才的发言内容,说说这半瓶饮料的特点?
   生:没有包装。
   生:是黄色的。
   生:下面还有一些不明物质。
   师:是,基本上就概括了这三点。
   想象并非凭空产生,它同样需要一个生长的基点。失去了这一根基,想象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发想象的基点,既可以是真切的实物,也可以是直观的图画,或者一句话、一段音乐等,只要符合教学需要即可。这是由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正如同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半瓶饮料,就是鲍老师的“支点”,它撬起了学生的想象,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一支点的充分认知:是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特性?这都将影响到想象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合理性。鲍老师引导学生描述这半瓶饮料并予以小结,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同时,作为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不可回避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而有所发现则更为重要了。发现没有包装,黄颜色,不明沉淀物等,这都将引发学生的遐想和思考。当然,还有“半瓶”,没有被强调,似乎忽略了。
   二、环境,为想象的展开构筑切实“空间”
   【片段二】
   师:(投影:现在我们把诱因放到一个具体的环境中…… 板书:环境)你觉得可以发生在哪里呢?
   生:放在商店里。
   生:放在冰箱里。
   生:一个小朋友在喝。
   生:过期了。
   师:过期可不是一个环境啊!
   生:草原上。
   师:游人去观赏草原的美丽风景,把这半瓶饮料给忘记了。老师给一个情境。(出示图片,空荡荡的教室,讲台上有半瓶饮料,又出示语言片段:一大早,值周生洋洋背着书包第一个来到教室,他打开门,一眼就看到讲台上放着……)现在你肯定有话要说了,请写一个片段。
   孩童的想象瞬息变化,来去无踪,教师的有效指导无从着手。这样的“自主性”是虚空的,是一种放任的、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自主”;进言之,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自主”。这就需要将想象设置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以便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反之亦需申明,所谓的“自由”,既可以是宏观的,宇宙之廓大,也可以是微观的,芥末之微小。如此,即便被限定了空间的“想象”,其实也并不妨碍其自由。
   诚然,冰箱、商店、草原等环境都有其合理性,但相对于“教室”,缺少普适性。毕竟,教室是所有学生都熟知的,这不仅是出于面向全体的考虑,也是出于对教学有效性的考虑。师生与其在各种情境中疲于奔命,不如脚踏实地地在一种环境里互相激荡。
   综观整堂课,假如教师能在成功引导学生掌握此类想象作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建议学生换一种自己设计的环境,重新展开想象的翅膀,另起炉灶,尝试习作,也许既可以检验教学的成败,又可体现自主多元的习作特征。
   三、矛盾,为想象的进程制造多重“波段”
   【片段三】
   师:如果你看到这个场景,你会想到什么?故事需要发展哦。
   生:值日小组从课桌里搜出来的。
   生:可能是谁没喝完,扣在桌子上的。
   生:老师带来解渴的吧?
   师:(出示图片,四个交头接耳的人物)你一言,我一语,写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讨论。(学生习作后师生评议)
   师:看来,疑点越来越多了。怎么化解这些矛盾呢?(板书:矛盾)
   假如说想象的支点和空间还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那么想象的主体内容——故事的发展过程,应该更多地由学生来完成。“如果你看到这个场景,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置身故事的情境,进入想象的世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不再是想象的旁观者,而是想象的创造者。
   “交头接耳”的图片既是想象中的情节场面,也是现实的教学场景。如此重叠互置,使学生全身心融入,从而在讨论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制造更多的矛盾。倘若能引导学生将这一场面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么语言、神态等描写肯定更为直观生动。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性的想象作文更需要一波三折的情节演进;即便是平铺直叙,也需要情节伸展。情节何来?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转化生活经验,嫁接生活场景。通过逻辑推演,在否定中肯定,在肯定中否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故事情节”。毕竟,想象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一种创造性表达方式。
   四、结局,为想象的收束指引适切“方向”
   【片段四】
   师:好吧,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来揭示谜底,这里边有少量的洗洁精,还有水,再加上一些黄色颜料。
   师:谜团揭开了,作文怎么写?如何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呢?(投影:让故事产生一个意外而合乎情理的结局。 板书:结局)
   生:可能是科学老师做实验用的。
   生:也可能就是语文老师为写作文作的准备,让大家通过观察引起思考。(众笑)
   师:(出示图片:学生端坐在座位上,老师站在讲台边,讲台上还是那半瓶“饮料”。)这个场景下,你怎么说?
   生:原来是这样啊!
   生:老师指着半瓶饮料,大声说:“这是谁干的?”(众笑)
   ……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鲍老师最后揭示了“谜底”,并要求“让故事产生一个意外而又合乎情理的结局”,“意外”已是必然,“合乎情理”却需要学生来自圆其说。这是师生合力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尊重。
   过于涣散的收束方向,也就失去了“方向感”,学生漫无目的,重新堕入放纵境地。还是“半瓶饮料”,从起点回到起点,如同一个圆,其间的弧线却由学生自己绘制。这不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而是高速公路上的疾驰。套用一句广告语: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想象不是目的,在想象的过程中,体验方法、提高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
   综观整堂课,鲍老师结合了小说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叙事性想象作文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勇敢的尝试。诱因、环境、矛盾与结局,不仅是此类作文的几种要素,也是该课渐次展开的几个步骤和板块,教学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不过,值得商榷的是,小说的创作方法运用在小学习作教学上,是否妥帖呢?加之作文知识的强势出现,是否能被小学生理解并接纳呢?同时,一味诱导学生展开想象来推进故事情节,未如通过情境表演等方式,加以直观化、具象化,更符合学生的心智成长规律呢?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 314500)
其他文献
有效课堂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毋庸讳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许多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初见端倪。但是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还是隐约可见。如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只把它当做“摆设”;有些课堂教学则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课堂甚至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主课损失综合科补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
网络语言即网上交流、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这是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和追求个性张扬的表现欲而产生的一种新奇语言,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奇、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网络语言的日益流行,学生大量接触不规范语言,给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一、 直视网络语言,了解冲击  (一) 词汇混乱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根据“先入为主”的教学经验,书写正确的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信息。它带有一定的讽刺性或幽默性,题材紧贴社会,多来源于生活的趣点、焦点或争议点。画家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借助这种融趣味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特性,成为小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漫画,对漫画有一种熟悉感。在作文教学中,漫画往往能凭借其熟悉的图像形式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调动学生想写
编者按:  神话类文本该如何教学  神话类文本有别于其他体裁的文本,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决定着教学侧重点也应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但纵观多年来的教学状况,神话类文本混同于其他类文本展开教学还是主流。近年来,基于对文本类型和教学设计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一些教师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做了积极探索,本刊特组织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讨论。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课标版的教材中明显增加了神话类的文本,对于这类题材比较
摘 要:笔者代表江苏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第二届比赛,总结两次比赛的经历与经验,本文主要描述了模拟上课的特点,介绍了具有“苏派”特征的模拟上课的模式,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分享指导教师模拟上课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指导;模拟上课;苏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28-02  第二届全国
经常听同事抱怨:批一叠作文本圈圈点点,总要花五六天的课余时间,耗时费力,可作文本发下后,学生并不领情,总是看看分数就作罢,有些甚至连评语都懒得看。是呀,语文教师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的视而不见,造成了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学生对写作责任感的减退。  传统的观念中,坚持“精批细改”的教师都是一些“老黄牛”式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他们埋头苦批,从眉批到总评,圈圈画
张化万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常务委员,《现代小学语文》主编,杭州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副理事长。现被聘为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语文学科组组长,浙江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宣首席导师。现任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站长。发表论文60多篇,编写学生和教师教育教材10多本。著有《我的语文人生》。1981年开始创设“谈
观课之前,看过薛法根老师登在杂志上的课堂实录,心里暗暗期盼着今天的课堂能精彩重现。然而,世界上真的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课堂都是动态的,不可复制的。因为学生不同,上课的环境不同,教师教学的顺序与节奏自然要随之变化。也许,这就是现场观课所不可替代的巨大吸引力吧!因为变化,因为生成,所以永远有魅力。  今天,薛老师的课演绎得别样精彩。说实在的,今天上课的学生没有我们希望的优秀和出彩,一开始总是提不
为什么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文。什么时候运用?将来,也包括当下和过去。最近一段时间,“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的讨论很热烈。站在甲方,听听很有道理;站在乙方,听听更有道理。但两个“本位”在互相打架呀!因此作为和事佬的我,息事宁人地仿造出一个说法——语用本位。  提出“语用本位”也是有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用—语
摘 要:以象棋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确立走棋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以棋树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乐在‘棋’中”,并从中提炼出以“积跬步 至千里”为核心价值观,让师生学会走好每一步棋的同时,学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关键词:棋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品牌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61-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