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德梓,1998年3月任烟台市人大常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2003年8月退休。2004年1月当选为烟台市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任秘书长。原任烟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今年2月,通过国画评选,被吸收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
尽管他现已步入古稀之年,但身体硬朗,看上去就像是五六十岁的人,从不知疲倦,仍在不停地创作。白内障手术后,继续坚持绘画写作,为繁荣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辛勤耕耘,奋斗不止。
大器晚成的创作之路
对于出生于莱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林德梓而言,似乎与文学艺术没有任何交叉点。然而,对文学艺术的无限热爱,加上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林德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虽然遭受了稿件一次次被退回的打击,但他对写作依然满怀热情,在他干工人、工段长、车间主任的时候,坚持不懈地写消息和通讯,篇幅较长的就有100多篇。1984年,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林德梓,终于圆了大学梦,被派到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深造。在学校学习期间,林德梓经高师指点,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当时,学校专门请来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导师,为林德梓这批学生讲授写作课。林德梓根据亲身经历写成了短篇小说《陪客》,导师看了很高兴,推荐到《中国化工报》副刊,两周后就发表了。从此,林德梓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了中短篇小说《厂长的烦恼》《马乡长上任》《控诉》《厂长的替身》《真实的谎言》等30余篇,相继发表在《开拓》《五月》《山东文学》《胶东文学》《山东青年报》等十几家报刊上。并先后有十几篇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五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
林德梓坦言自己读过的书很少,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出朴实的文艺创作规律。他的作品故事性强,悬念跨度大,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鲜明的戏剧性,难怪著名作家李存葆这样评价:“林德梓完全是勤学苦炼写出来的,是真材实料的。”
来之不易的“第三枚勋章”
林德梓喜欢交朋友,在文化圈子里,李存葆、冯德英等著名作家都是称得上“知己”的文友。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尽抒胸臆,无形中增长了见识,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1991年10月的一天,著名作家李存葆来烟找林德梓叙旧。闲侃中,李老问林老最近可有什么创作?林老回答说,前几天,老家来人说了蓬莱的一位伤残军人动人的爱情故事,听后感动得流了泪,一直想把它写下来,否则吃不好睡不好,但工作比较忙一直未能写成。随后,他介绍了故事的梗概。故事说的是,一位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参军,服役一年多就参加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孰料,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左腿被截肢。在参军前,他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女友,这位战士为了不给自己的恋人造成痛苦,连续多次给女方写信,说自己爱上了别人,要求断绝恋爱关系,最后女友信以为真,与他分手了。李老认为这个素材很好,可以写成一部电视剧,并限林老3个月内写出个电视剧本。
接受这个任务后,林老利用晚上、星期天进行写作,经常写到深夜一两点钟。为了刻画人物的需要,他对一些重大故事情节进行了改动,并把许多其他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情节融入剧本当中,使剧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富有生活特点,故事情节更加感人、更具有时代特征。最终地按原计划写好了剧本。在李老的帮助下,又送给著名剧作家刘国政,经过他的精心批阅,最后形成了两集电视剧《第三枚勋章》的脚本。
1992年8月,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于杰执导的电视剧《第三枚勋章》开拍,并于10月与烟台广大电视观众见面。接着,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该电视剧。经过专家评审,该电视剧获得1994年山东省电视剧创作三等奖,烟台市电视剧创作一等奖。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林老收到不少观众和读者的来信和电话,对作品大加赞誉。青海省的一位离休干部来信说:“我含泪看完了《第三枚勋章》,感到胶东人民真了不起,革命战争时期舍生忘死,改革开放年代做到了舍己为人。”《第三枚勋章》在林德梓的艺术生涯中,迸发出卓尔不群的艺术火花。
独具特色的“林式幽默”
林德梓喜欢笑话和幽默,不管在平日生活中,还是在文艺创作中,这个特点表现得异常突出,号称机关里的“笑星”。
林老的幽默不仅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关键的时候幽默一把,还能将复杂、难以解决的事情轻松搞定。一次,林老参加人大视察活动,视察完毕后,不少领导干部围着中巴车不肯上车,因为没有事先安排座位,担心坐错了位置惹出笑话。林老计上心来,对大家说:“坐在前面的起带头作用,坐在中间的起核心作用,坐在后面的起推动作用,坐哪都合适。”此话一出,大家会心一笑,纷纷上车随便找位置坐。熟悉林老的人,都喜欢与林老在一起交谈,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愉悦了心情,不乏是一种养生之道。
林德梓不仅善于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笑料,而且平时的谈吐、言语中充满着高雅的笑料。200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林德梓笑话与幽默》一书,所涉猎的段子都是生活中的经典,让人们听了以后不仅感到好笑,而且细心琢磨琢磨,还颇有哲理性,让你悟出道理。例如,笑话《开会》,局长甲:“我们每天都开会,很多实际工作都没有时间做。”局长乙:“是啊,这么下去怎么得了,得开会研究一下!”
夜半惊梦的“神来之笔”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正是出于对国画的喜好,林德梓便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夜以继日开心创作,画出了众多优秀国画作品。
早在北京上大学期间,著名画家于人当面教林德梓学画国画。此前从未接触过画笔的林德梓,学起来较为困难,拿画虾来说,基本要领老师都教了,但长时间找不到感觉,画出来的虾没有动感。于老告诉他,绘画艺术不仅要勤磨苦练,还要有悟性。画虾最重要的部位在于画虾尾巴,为画好虾尾巴,林德梓每天回到宿舍,就拿出纸笔练习,但直至毕业仍没有找到感觉。毕业一年后的一个夏日夜晚,林德梓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在画虾,用毛笔左右两撇画好虾尾巴,虾如同活了一般。醒来之后,他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立即穿上衣服,铺开宣纸,倒上墨汁,一画画到天亮,感觉终于找到了。
此后,林德梓拜著名画家邹韦卿、刘泽文、刘同光、袁大仪、刘福芳等人为师,勤学苦练,不仅画作越来越成熟,而且从中悟出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近年来,林德梓的花鸟、牡丹、人物等许多作品被南非、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友人收藏,有的还被作为烟台“国礼”赠送给外国总统。2010年5月,林德梓先生的国画《牡丹》被烟台市政府作为国礼送给密克罗尼西亚国家总统伊曼纽尔·莫里。
林德梓说:人 “要活得值得,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闪射出灿烂的光芒。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走一趟……”
林老在艺术生涯中的辉煌成就,感染了诸多读者和众多文学艺术爱好者,许多同志不辞辛劳登门求学,林老都热情相助,甚至是手把手的调教,使许多爱好文学艺术的同志走上了发展之路,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经信委)
尽管他现已步入古稀之年,但身体硬朗,看上去就像是五六十岁的人,从不知疲倦,仍在不停地创作。白内障手术后,继续坚持绘画写作,为繁荣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辛勤耕耘,奋斗不止。
大器晚成的创作之路
对于出生于莱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林德梓而言,似乎与文学艺术没有任何交叉点。然而,对文学艺术的无限热爱,加上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林德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虽然遭受了稿件一次次被退回的打击,但他对写作依然满怀热情,在他干工人、工段长、车间主任的时候,坚持不懈地写消息和通讯,篇幅较长的就有100多篇。1984年,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林德梓,终于圆了大学梦,被派到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深造。在学校学习期间,林德梓经高师指点,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当时,学校专门请来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导师,为林德梓这批学生讲授写作课。林德梓根据亲身经历写成了短篇小说《陪客》,导师看了很高兴,推荐到《中国化工报》副刊,两周后就发表了。从此,林德梓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了中短篇小说《厂长的烦恼》《马乡长上任》《控诉》《厂长的替身》《真实的谎言》等30余篇,相继发表在《开拓》《五月》《山东文学》《胶东文学》《山东青年报》等十几家报刊上。并先后有十几篇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五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
林德梓坦言自己读过的书很少,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出朴实的文艺创作规律。他的作品故事性强,悬念跨度大,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鲜明的戏剧性,难怪著名作家李存葆这样评价:“林德梓完全是勤学苦炼写出来的,是真材实料的。”
来之不易的“第三枚勋章”
林德梓喜欢交朋友,在文化圈子里,李存葆、冯德英等著名作家都是称得上“知己”的文友。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尽抒胸臆,无形中增长了见识,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1991年10月的一天,著名作家李存葆来烟找林德梓叙旧。闲侃中,李老问林老最近可有什么创作?林老回答说,前几天,老家来人说了蓬莱的一位伤残军人动人的爱情故事,听后感动得流了泪,一直想把它写下来,否则吃不好睡不好,但工作比较忙一直未能写成。随后,他介绍了故事的梗概。故事说的是,一位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参军,服役一年多就参加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孰料,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左腿被截肢。在参军前,他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女友,这位战士为了不给自己的恋人造成痛苦,连续多次给女方写信,说自己爱上了别人,要求断绝恋爱关系,最后女友信以为真,与他分手了。李老认为这个素材很好,可以写成一部电视剧,并限林老3个月内写出个电视剧本。
接受这个任务后,林老利用晚上、星期天进行写作,经常写到深夜一两点钟。为了刻画人物的需要,他对一些重大故事情节进行了改动,并把许多其他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情节融入剧本当中,使剧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富有生活特点,故事情节更加感人、更具有时代特征。最终地按原计划写好了剧本。在李老的帮助下,又送给著名剧作家刘国政,经过他的精心批阅,最后形成了两集电视剧《第三枚勋章》的脚本。
1992年8月,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于杰执导的电视剧《第三枚勋章》开拍,并于10月与烟台广大电视观众见面。接着,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该电视剧。经过专家评审,该电视剧获得1994年山东省电视剧创作三等奖,烟台市电视剧创作一等奖。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林老收到不少观众和读者的来信和电话,对作品大加赞誉。青海省的一位离休干部来信说:“我含泪看完了《第三枚勋章》,感到胶东人民真了不起,革命战争时期舍生忘死,改革开放年代做到了舍己为人。”《第三枚勋章》在林德梓的艺术生涯中,迸发出卓尔不群的艺术火花。
独具特色的“林式幽默”
林德梓喜欢笑话和幽默,不管在平日生活中,还是在文艺创作中,这个特点表现得异常突出,号称机关里的“笑星”。
林老的幽默不仅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关键的时候幽默一把,还能将复杂、难以解决的事情轻松搞定。一次,林老参加人大视察活动,视察完毕后,不少领导干部围着中巴车不肯上车,因为没有事先安排座位,担心坐错了位置惹出笑话。林老计上心来,对大家说:“坐在前面的起带头作用,坐在中间的起核心作用,坐在后面的起推动作用,坐哪都合适。”此话一出,大家会心一笑,纷纷上车随便找位置坐。熟悉林老的人,都喜欢与林老在一起交谈,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愉悦了心情,不乏是一种养生之道。
林德梓不仅善于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笑料,而且平时的谈吐、言语中充满着高雅的笑料。200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林德梓笑话与幽默》一书,所涉猎的段子都是生活中的经典,让人们听了以后不仅感到好笑,而且细心琢磨琢磨,还颇有哲理性,让你悟出道理。例如,笑话《开会》,局长甲:“我们每天都开会,很多实际工作都没有时间做。”局长乙:“是啊,这么下去怎么得了,得开会研究一下!”
夜半惊梦的“神来之笔”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正是出于对国画的喜好,林德梓便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夜以继日开心创作,画出了众多优秀国画作品。
早在北京上大学期间,著名画家于人当面教林德梓学画国画。此前从未接触过画笔的林德梓,学起来较为困难,拿画虾来说,基本要领老师都教了,但长时间找不到感觉,画出来的虾没有动感。于老告诉他,绘画艺术不仅要勤磨苦练,还要有悟性。画虾最重要的部位在于画虾尾巴,为画好虾尾巴,林德梓每天回到宿舍,就拿出纸笔练习,但直至毕业仍没有找到感觉。毕业一年后的一个夏日夜晚,林德梓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在画虾,用毛笔左右两撇画好虾尾巴,虾如同活了一般。醒来之后,他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立即穿上衣服,铺开宣纸,倒上墨汁,一画画到天亮,感觉终于找到了。
此后,林德梓拜著名画家邹韦卿、刘泽文、刘同光、袁大仪、刘福芳等人为师,勤学苦练,不仅画作越来越成熟,而且从中悟出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近年来,林德梓的花鸟、牡丹、人物等许多作品被南非、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友人收藏,有的还被作为烟台“国礼”赠送给外国总统。2010年5月,林德梓先生的国画《牡丹》被烟台市政府作为国礼送给密克罗尼西亚国家总统伊曼纽尔·莫里。
林德梓说:人 “要活得值得,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闪射出灿烂的光芒。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走一趟……”
林老在艺术生涯中的辉煌成就,感染了诸多读者和众多文学艺术爱好者,许多同志不辞辛劳登门求学,林老都热情相助,甚至是手把手的调教,使许多爱好文学艺术的同志走上了发展之路,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