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而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具有一贯性,所以,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要提高衔接意识,积极做好衔接教学。这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过渡,也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完成,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那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好衔接教学呢?衔接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刚刚升入中学的孩子,在许多方面的表现都让老师感到棘手。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品质等很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写作能力都亟待提高。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要寻求方法,耐心细致,严格要求。具体地讲,一方面要有爱心、包容心,对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军训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心理调适期;另一方面也要有实践练习,并且有各项相关制度来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写字练习、作文指导、课前演讲、课堂纪律、课后作业等方面,都要有相关的课业要求和纪律要求。
  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教材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例如,对于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记忆,对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归纳总结,对于文章写作方法的积累应用,等等,都可以结合教材文本,在理解文意中进行。这样既积累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对于易错的字和易混淆的字,要结合作文写作、评改工作进行纠正,用学生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汉语语法的能力。以知识吸收和应用为前提,以教师讲、学生练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知识。一般来说,知识学习应该先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练习巩固法可以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全面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无论从生活语文来看,还是从应试语文来看,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要。它是语文生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语文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大纲也专门针对这一教学工作做了要求。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而初中的大纲,要求更偏重理解性阅读。
  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教法上的衔接。通常的做法是先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然后再用理解性阅读法。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完成这一个渐进环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非常重要,学生的展示、质疑、点评更是这一目的得以完成的途径,是学生思想火花迸发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学生爱上阅读,并乐此不疲。
  四、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等重要。小升初学生的写作表现常常令初中教师抓耳挠腮,错别字太多,语言表达不完整、不准确,书写歪歪扭扭,记叙事情是流水账,人物描写泛泛而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唯一的办法就是积累和训练。中学语文教师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小学生一进中学就面对这些学习内容,就要应用这些技巧,对于他们来说的确太难。学生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单凭教师讲就明白那是“天方夜谭”。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积累和训练要有一个过程。中学教师要高度关注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教学衔接的方法。理性地思考,找到中小学学生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法改革。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策略有很多方面,都值得去思考,去探究。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使小升初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生活,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衔接期,为他们更快地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努力处理教学中的难关,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快乐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 、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应把它摆在优先的战略位置上。语文学科蕴
期刊
枯燥无味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呢?我认为应倡导趣味语文教学,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实效、高效的课堂。具体操作时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第一,直观形象,趣味导入   开始上语文课时,教师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可以用模型、标本、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
期刊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有了阅读的兴趣,更被“兴趣”导向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教师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情感是学生情感的源头,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给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趣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所以,选择阅读教学这一板块落实美育,将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巧设课文导语,激发审美动机  阅读教学的导语,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自然、恰当、精彩
期刊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这么多年,在课堂上总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胆小害羞,不敢发言;消极懒惰,不愿发言;失落,赌气不发言;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学生因生理、心理等原因也不愿意发言。学习语文,不积极发言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是不利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这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初中学生年龄、心理都趋于成熟,他们可能或者不在意老师的随堂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要写好一篇作文,修改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在平时习作修改中,除了老师修改外,学生自己修改应成为作文修改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修改方法。  一、朗读琢磨法  朗读是发出声音的读,心理学家认为,朗读因为有自身多种分析器(视、听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在小园里栽了几株果树,矮的是樱桃,高的是秋果树。北方的春天特别荒凉,可在每年五月初至之时,小园里却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小园变成了一片花海。淡粉和粉红色的花簇拥得枝头饱满莹润,偶有风过,些许花瓣簌簌地飘飞着。枝头有蜂蝶在蹁跹,有一种诗意的美。我和小妹在树下流连,久久不愿离开。  我醉心于这花开,因为花开了,土路便不再难走了——冬天过去了,盲舅就要来了。  平时,村路上响着一串串清脆的
期刊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苏轼组词《浣溪沙》五首中的第五首。这组词记叙了词人在久旱逢雨后,于“谢雨”道上与民同乐的情景,曾入选初中课本的这一首是这一系列乡游活动的一组镜头(另有名篇《喜雨亭记》)。  苏轼为官是深为民众爱戴的。  在这久旱逢雨的喜庆日子里,他喜情难抑,踏出徐州衙门,往东郊二十里的石潭参加谢雨祭神。大雨
期刊
一、“五步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了,广大一线教师及其学校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验之实践,富有成效。然而,笔者听了大量的教研课、随堂课之后发现,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走了两个极端。一是“设问”式讲课,“点将”法提问。这是保守派的做法,教师按照教案讲课,独唱独舞,完成任务;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启而不发,昏昏欲睡。二是百花
期刊
一度春风一岁至,渐行渐近的中考似乎又近在咫尺。在语文考试中没有哪一位考生不关注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然而中考毕竟是一次人生选择的竞争,大家都想得高分,甚至满分。“我拿什么奉献给你,阅卷老师?我又拿什么去感动你,阅卷老师?”广大考生的个中滋味,可感可叹,可见一斑。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对此更是深有感触,确实考场作文不是平常练笔,必须有独到之处、可圈可点之处。笔者以为这也并非难事,广大考生更不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