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龙虎厝:祠堂里供奉一口缸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祠堂里供牌位、供雕像的见得多了,供奉一口缸的,您一定没有见过。
  在漳州龙海市翠林村东山自然村的龙虎厝内,就供奉着这样一口“大肚缸”,远近有名。
  肚子大,皮儿薄,手指一敲,咚咚响。别看这口“大肚缸”其貌不扬,它的来历可不一般,要追溯到明朝,还要牵扯出三朝帝师、大学士林釬。
  皮薄声音脆的神奇“大肚缸”
  与其他祠堂一样,龙虎厝里供奉的,是东山自然村里杨氏先祖的牌位。但一进入祠堂,你的双眼马上就会被一口大缸吸引。
  这缸造型别致,表面很是光滑,最特别的是它的“腰围”特别大。它高约1米,底座直径约40厘米,缸口直径却有130厘米左右,上下直径差达90厘米。
  神奇的还不止这些。这口大缸特别薄,用2个手指轻轻在“肚皮”上敲一下,它立刻就会发出“咚咚”的声响,声音清脆,听起来一点都不厚重。据当地村民说,“这口缸,看上去很大,其实很轻,只有100多斤,2个人就可以抬起来了”。
  翠林村一位杨氏族人说:“这口缸原来一直放在杨氏族人家中,小时候他们经常爬到缸里面玩,虽然缸体比一般缸体薄,但十分坚固,四个人同坐在一侧,大缸都不会倾倒。”
  这样一口缸,如果用来装水,肯定非常好用,但自从被放进祠堂的那天起,它压根就没装过水,因为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
  皇帝御赐大学士
  “这口缸大有来头啊!”谈到“大肚缸”的来历,现年58岁的村民杨港泉十分有精神。
  他是杨氏后人,从小就听说,这稀罕物件原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林釬的宝贝,是皇帝御赐的。
  在祠堂大厅,可以看到墙上挂着林釬及原配夫人杨氏的画像。原来,杨氏的牌位就供奉在这里。据村民介绍,林釬进京做官之前,曾在榜山镇翠林村私塾教书,娶了杨氏孝勤为妻,后来他上京赶考中了探花,成为三位皇帝的老师。
  有一年,皇帝赐缸给林釺,让其运回家乡,还赐了一对宝剑和令旗,并下口谕:“若途中有所阻拦,不肯上缴钱财,遇树可砍,遇房可拆。”可林釺为官清廉,不愿意这样搜刮民脂民膏,于是他便令人从水路将大缸运回老家。
  据杨氏族人介绍,原本缸有一对,一口在“文革”时期损毁,剩下的这口缸原来刻有封印,不知什么原因被破坏,现在找不到了。而当年皇帝御赐的宝剑因年代久远下落不明,令旗则在新中国成立前被偷走卖得7石塘(1石约为3亩地)。
  2011年,杨氏17户人家集资修建了龙虎厝,将大缸与林釺夫妇一并供奉。如今,杨氏后人正谋求为这口缸申报文物保护。杨港泉说:“希望通过更多的力量来保护这口缸,并让它所承载的清廉故事代代相传。”
  (本刊综合整理)
其他文献
天到了,又是一个随便动动就浑身大汗的季节,这时候,解渴便成了第一要事。不过,如何选购超市货架上名目繁多的瓶装水,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头疼过。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冰川水、离子水、富氧水……想必没几个人能说出这些水各自的特征和区别。  这些“概念水”,往往号称比普通的饮用水多了那么一些特殊的成分或功效。披上一层光鲜亮丽的外衣,它们的价格也立马“高大上”了起来,一瓶水卖到七八元不稀奇,十几元甚至几十元
期刊
国历史上的海商,首推福建郑氏海商集团。这个海商集团的创始人为郑芝龙,继承者是他的儿子郑成功和孙子郑经。  论传奇,恐怕没几个海商能比得上他们。从17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郑氏祖孙三代拥有强大的舰队和庞大的商船队,纵横东南海域,从事大规模海上通商贸易,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海上商业王国”。  国际大船王  在谈论郑芝龙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另一个和他身份经历极为相似的人物——王直。在中国的史书中,这个祸
期刊
日本平户市市郊,有个名叫千里滨的沙滩,这里有块黑色的玄武岩,旁边刻着“郑成功儿诞石”几个大字。  这块石头因为饱受海浪侵蚀而日渐缩小,上面还看得出当地人用水泥修补保护的痕迹。但根据一位台湾学者的说法,石头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信奉国姓爷的人前来朝圣时,都不忘敲下一块石头带回去供奉。  当地人传说郑成功的母亲在海滩捡贝壳海菜时,突然感觉要临盆,便以这堆岩石遮蔽,在石后产下郑成功,时为明天启四年(1
期刊
看福州地铁1号线建设进入倒计时,关于列车司机、票价、列车车体等细节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小编就带大家先熟悉熟悉。  司机,驾驶满5000公里才能上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么,驾驶列车的地铁司机自然备受关注。小编了解到,这群司机,跟普通的司机不太一样呢。  首先,地铁司机是没有方向盘的。地铁在狭长的地下隧道中行驶,司机只需操纵往前、往后两个方向,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  地
期刊
现代以来,泉州人习惯称呼出国的人为“番客”。其实,“番客”一词始于宋元,最早是用来称呼外国来华经商之人。蒲寿庚即是宋元时期“番客”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外来的“色目人”,也是泉州的“海上管家”。有人说他弃宋降元,枉为人臣,也有人说他保护了泉州港的稳定,开启了“世界第一大港”的传奇之路。生前,他坐拥家财万贯,享受万人景仰,死后却惨遭鞭尸,后裔惨遭屠杀。  方圆三百亩,都是蒲家  宋元时期,泉州作为
期刊
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后,14岁的建筑学徒工江一真在长汀县城参加了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底的一次战斗中,许多伤员因没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牺牲,江一真的心被深深刺痛了,自母亲病逝后一直埋藏在心底的那种立志学医的想法油然萌生。  一位好心的同乡悄悄地劝他打消这个念头,一来他只有初小文化,当医生的天分不够,二来他已被怀疑为“社会民主党分子”,党籍都被开除了,这个时候提出转行学
期刊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世人梦寐以求的居住地。而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畔,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月洲村,有着更为传奇的过往。  “月洲”之名源于一条倔强而又任性的小溪。它从大山中蜿蜒而下,穿过村庄留下一汪碧绿的深潭。可能是因为对这个美丽的地方留恋不已,它方向一转,又折回头,将沙洲画成一弯玄月的模样,而后一路向南,奔入大樟溪。  村子旁的山上遍
期刊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福、禄、寿、喜、财” 的吉祥象征,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在泉州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摆大龟”是这里最隆重的民俗活动,已经沿袭了几百年。  每年快到农历三月十五的时候,丁墘村的村民就忙活起来了。他们得赶在医神保生大帝诞辰之前做好12只糯米“大龟”, 如果逢闰月的年份,还要多一只。这些做好的糯米“大龟”将被摆放在大卿宫的神案上,用来供奉保生大帝,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祝
期刊
“闽派竹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入闽第一代竹刻大师刘材成,传至今日已到第七代。刘材成在《乙亥家训》中言,后世子孙必须要有“拓宏基、有伟业、守业、敬业”的精神,技艺要传承后世,不在产业之规划与市场之扩展,而在技能之修炼与品格之养成。  煮青加暴晒,“千锤百炼”方成大器  仙游县游洋镇金石村,广袤的毛竹丰产林中,上了年纪的徐文芳带着砍刀,寻找着可以用作留青竹刻的毛竹。“两年
期刊
前不久,由彭三源导演,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失孤》在全国各大影线上映。此前,《失孤》剧组在福建待了近一个月,整部电影有30%的戏份是在福建拍的。这不,许多福建人都奔着电影中出现的家乡场景,兴致勃勃地走进电影院支持《失孤》。  不过,看得太认真,片中的一些情节就被福建观众看出了不对劲。比如,刘德华明明在福州连江渔排上拍的戏,村民说的也是一口地道福州话,可在剧情设计中,这却是在泉州的“石狮村”。这“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