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文化对比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国家概况》这门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始在国内高校陆续开设。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运用文化对比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西方国家之间以及中西之间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国家概况;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4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2
  一、课程背景介绍
  日益加剧的国际化趋势和新的社会形势对我国高校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英语国家概况》历来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文化课程。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看,学好外语,最重要的是了解其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才能做到从根本上对其载体——语言精通掌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数量更加庞大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也开始设置了西方文化类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用英语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以运用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有效地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不断推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国家概况》(以下简称《概况》)这一文化课程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上进行开设。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相关调研发现,《概况》这门课程因其课程特性给学习者尤其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带来的困难是巨大的。首先是语言障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能力相比较英语专业学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他们所面对的是一本用英语编写的西方国家各个领域庞杂内容的介绍,多数内容比如政治、历史、宗教等专业性很强,词汇量大,因此语言本身就是学生需要攻克的第一难关。其次,新出版的教材内容更庞杂,信息量进一步加大。传统的《概况》教材只是涉及英美两个国家。而近些年来,国内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教材,其内容新加入了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比如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北京大学出版社訾缨主编的《英语国家概况》。这样以来,教材所含内容明显增多。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涵盖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教育、节日习俗等内容的体系,其中既有独特性,也有相似性。如果按照这些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讲解和学习的话,学生分辨和记忆的难度可想而知。笔者在期末从对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得知,若干名学生反应《概况》课程有很大难度,堪称自己用一学期时间学习了一部西方英语国家的“百科全书”,而且是全英文的。再者,笔者结合自身前两轮课程教学实践以及相关调研发现,传统的《概况》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弊端。若按照传统教材编排的顺序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和学习,则会发现教材信息庞杂、零散孤立,就犹如细数浩瀚宇宙中的繁星,零散且繁多,让人无所适从。几个国家的内容讲解完毕,学生也几乎把前面已学国家的内容遗忘殆尽,或者相互之间混淆难辨。因此,笔者结合同行专家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采用了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试图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文化对比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際学的创始人美国人类学家、文化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接触外国文化最重要的理由是激发自己的活力和意识,以及对生活的兴趣;只有体验到文化的强烈对比和差异后,这样的兴趣才会产生(爱德华·霍尔,2010)。可以说,“文化对比是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手段”(闫爱静,2009)。在传统的文化习得方式中,除了身临其境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体验之外,文化习得的有效手段主要还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在这种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的指导和训练过程中,通过文化对比和差异性的认知,可以使习得者从整体上更加系统地了解本地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并将这种比较模式和意识作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累积,有益于参与未来更加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中。《概况》课程的教学过程本身正是这种文化习得方式的有效体现。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可以使原本纷繁复杂的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化,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容易使其在头脑中实现“知识共鸣”这一良好的习得效果。
  四、《概况》课程使用文化对比方法的实践
  1.西方英语国家之间的对比
  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受到了传统英国文化的影响,相互之间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传统节日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然也会有各自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这些要素进行横向对比,建立起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复杂零散的信息产生宏观的认识,从而加强对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最基本的文化常识入手,提醒学生将教材上西方国家的信息点进行相互联系和对比,建立立体知识框架。比如,英国和美国之间,在政治体制上存在巨大差别。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的君主通过传统的世袭制世代继位,而美国总统则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投票选出,不需拥有贵族身份,甚至可以不具备从政经历。在法律制度上,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而是由一些重要的法案和习惯法共同构成其不成文宪法。而美国却拥有明确的成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划分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此外,英美两个国家都实行两党制,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英国的两党制中存在着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而美国则是以入主白宫为界,两党之间分成执政党和非执政党。在高等教育方面,英国最早最知名的大学是牛津和剑桥大学,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二者的联盟,取名为Oxbridge。两所大学的办学基础都是源自于欧洲的哲学和教学传统。而在美国,最知名的是其东部的“常青藤”高校联盟(Ivy League),这些知名高校的建校基础也是借鉴了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的模式。在节日习俗方面,战争在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关战争的节日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美国人为了缅怀战争中的将士,设立了“老兵纪念日”(Veteran’s Day)。而在英国,类似的节日叫做“荣军纪念日”(Remembrance Day)。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类似的节日叫做“澳新军团日”(ANZAC Day)。类似的方方面面,就不一一枚举。通过这样“穿针引线”的方法,可将原本纷繁复杂的信息串联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深刻的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其认知和学习的效率。   2.中西文化的对比
  中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和掌握有绝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通过和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联系对比,能够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以最简单的文化常识为例,美国和英国都有最长和最大的两条河流,相似的是,中国有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最大的河流。英国的国土面积为244,000平方公里,而中国河北省的面积为190,000平方公里,学生则可以了解到,英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中国河北省的面积。美国的国旗俗称“星条旗”(Star Spangled Banner),通过对比,可以讓学生描述中国“五星红旗”的构成,并鼓励其尝试用英文进行表达。在讲解美国和英国大选的时候,可以简要介绍中国的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帮助学生领悟中西方政治选举制度的异同。
  当然,这种联系和对比不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层次,需要进一步深入到中西文化的内涵层面。例如,美国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individual freedom),此时,可以将美国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进行比较,并分析二者背后深刻的历史和哲学渊源。中国古代哲学崇尚“天下主义”,即破除宗教、国别之界限,面向普天下发表思想文化原理,建立广泛适宜的世界和平秩序,尽力提高全人类的文明教养。孔子曾提出“君子之于天下也”。老子也曾言“以天下观天下”、“以无事治天下”。墨子提出“兼爱”、“尚同”的学说。孟子和荀子也公开主张天下主义,提出“定于一”的理念。“天下主义”对中国后世思想观念文化起到了构造性的影响,后来与民本意识、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等共同成为中华主流思想观念。在这样的思想意识影响背景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思想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也有其产生的思想历史渊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曾首次提出“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自己”等口号。近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并肯定了“人”,提出个性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后来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证明个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的基石。到了现代,尼采的酒神精神、超人、权力意志等概念均表达了同一个思想——个人本能的解放(贺毅,2014)。由此,西方“个人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就很好理解了。
  此外,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介绍与引进国外的文化、知识、技术、科学等,同时也担负着本国文化的输出,为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服务(刘正光,何素秀,2000)。因此,《概况》课程作为新开设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在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中华文化知识,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实现更高层次的跨文化交际,达到使用英文推广中国文化的目的。
  3.文化对比方法的教学成效
  通过文化对比法将西方国家之间以及中西之间进行文化对比,将庞杂的信息系统重新排列组合,可以将知识全新、立体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是针对《概况》这样的特色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和口头座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这一立体式的教学方法比较认同。他们认为,这一方法让他们觉得学习《概况》这一英文的“西方国家百科全书”变得轻松了许多。此外,他们反应,他们不仅能学会用英文表达西方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学会了用英文介绍中国特色文化,达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更为现实的一点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部分,正是要考查学生用英语描述中国特色文化知识的能力。而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六级备考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五、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全新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概况》课程的教材和授课对象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文化对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跨国文化体系,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率,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意识,增强其跨国服务的本领。当然,也期待更多优秀可行的教学方法能够运用到这门课程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
  [2]贺毅.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83-84.
  [3]刘正光,何素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61-64.
  [4]闫爱静.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研究[J].前言,2009(11):176-179.
其他文献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地位也非常高。对于该部分的教学任务来说,要教会学生能够正确的求出一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正> 应用较大剂量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了肯定的疗效,但因其费用大、副反应重使得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接受或坚持这一有效治疗。因此寻求一种低费用、高疗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为了帮助学生应对因升学压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主力,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具有更鲜明的特色,较传统的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而言,中职学校更注
语言学是一门可以带给其他诸多学科以深刻影响的学科,其理论与美学、哲学以及文学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无论是美学、哲学还是文学。这些学科的时间性展开都是一种话语性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东乡铜矿Ⅷ号矿体试验采场和胶结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了采场的合理尺寸和充填体的最低安全强度。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励志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励志教育在社会主导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引导下,能够明确学生的各项目标,使其能够坚定不移地完成各项目标。“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G6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近几年来,校区承担了海军航空装备故障分析任务,参加这项工作的专业教研室教员不但帮助机关为部队解决了航空装备故障分析和排除的难题,同时也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典型故障分析研究,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理论应用研究能力,加快了学科专业建设团体的成长速度,促进了校区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一、海军航空
现如今,网购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人们对快递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由快递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愈发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高校学生是网购的主力军
身边还保留着2004年第1期《教师之友》这本旧杂志,赭石色的封面已经被我的双手翻折得油墨脱落、斑驳陆离。经Photoshop处理过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三位著名教师的头部写意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