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菜椒连作复种时间长,病虫害发生严重。详细分析其发病原因,并经农业技术部门研究,推广“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菜椒复种难题,促进了菜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菜椒;病虫害;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18-02
  菜椒在广东粤西地区主要为冬季种植,其是“南菜北运”的主打菜,产量、效益可观,但多年复种,病毒病、青枯病、猝倒病、螨虫、蚜虫等病虫害普遍发生,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完全失收[1]。自2006年开始,茂名市茂南区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各级政策项目扶持,在鳌头镇飞马村开展省级菜椒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引种果大、质优、产量高的圆椒“中椒系列”品种,开展菜椒复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攻关,创新集成了一整套“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了菜椒产量、效益。椒农产值最高年份超过45万元/hm2,一般年份产值超15万元/hm2。促进了基地面积由233.33 hm2快速扩展到现在的1 000.00 hm2,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还推广应用到湛江市、广西省等周边地区,带动种植面积超过3.3万hm2。但是近一二年来,个别区域冬种菜椒生产发生毁灭性的灾害,部分椒农生产成本也搭进赔付,大大影响椒农种椒的信心和积极性。
  1 原因分析
  经调查,其主要灾害原因是连作复种时间长、病虫害普遍发生。鳌头镇冬季种植菜椒到2014年为止,已有15年连作,由于本田残留的病原物大量积蓄,防治不力,病原物大量发生,病毒病、细菌、真菌3类病害侵染,造成毁灭性灾害。首先,主要病害为病毒病。由于近年冬季雨水少、干旱,气候干燥有利病毒病传播,同时在生产管理中不注意螨虫及蓟马、飞虱、跳虫等飞动性昆虫的防治,造成这些昆虫大量传播病毒。其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指导生产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遵循标准化技术生产规程,不对症施药,任由农药经销商推介施用药剂为准,不去试验、校对。如:病毒病的施用药剂,与细菌性及真菌性病害药剂是不同的,如果混乱施用,将会产生反作用,这是造成病害有利发生的主要因素[2-3]。第三,在本田施肥方面,严重缺少有机肥,氮肥过量。中、微量元素缺少,以及土壤偏酸等因素,导致椒苗抗性差,利于病虫害发生侵害。第四,前作冬种残留病原物。不进行清园,导致残留病原物多。病原物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即可大量发生,如果本田消毒杀菌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恶果。第五,大田管理方面,措施不落实,简单随便。一是标准化栽培措施上要求基肥施用总量占比为60%~80%,而实际生产上施用量严重偏少,尤其缺少施用有机肥。二是移栽方面,放水回田浸透后移栽,造成本田水分过多,土壤透气性差,根系闭气,生长慢,导致抗性差。三是追施肥不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施肥在沟内,放水吸收,造成水分过多闭气,根系吸收营养差,甚至会造成伤根、生长脆弱、发病率高等问题。
  2 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近年来菜椒复种以及不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生产,造成病虫害减产、甚至失收等问题,必须吸取教训,加大力度整改,并坚持按照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推进菜椒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把菜椒产业做大做强,发展好“南菜北运”特色优势资源,持续促进农民增收[4]。
  2.1 坚持选用优质、高产、高抗品种
  实际生产中要改进生物小种,冬种前作园椒系列的品种更换尖椒系列品种,如果前作为中椒系列的改换其他品系品种亦可,但是购买种子时,注意选择抗性好的品种,且生产出来的种子要经过消毒杀菌后再上市,以选购包衣的种子为好。
  2.2 坚持育好健壮无病虫害壮苗
  一是营养盘及育苗营养土的选配及消毒、杀菌。二是种子温水杀菌,用药剂消毒,洗清水后,浸足水分,待种子见白后进行入盘点播。三是在移栽前3~5 d炼苗,选择无病虫害壮苗,如果发现病苗立即对其进行清理深埋或者火烧。四是注意保护苗根,必须在移栽时带土移栽。
  2.3 坚持大田杀菌消毒
  施生石灰525~900 kg/hm2,加碳铵375 kg/hm2,进行沤田。最好冬种前作水稻,在收获前6~10 d本田可以用硫磺杀1次菌,把前作菌原清消杀1次[5]。同时,及时清除大田周边的田基边杂草。
  2.4 坚持合理施用基肥
  基肥施用应以生物有机肥或优质复合肥为主,肥量均匀搭配。建议用堆沤好的猪、鸡粪7 500~15 000 kg/hm2加土杂肥22.5~37.5 t/hm2,然后加花生麸750~1 500 kg/hm2、生石灰7.5~22.5 kg/hm2,混匀,封闭堆沤后施用,或者施生物有机肥2 250~3 750 kg/hm2、优质复合肥1 125~2 250 kg/hm2,以占总施肥量的60%~80%为标准。基肥施用前,必须做好高畦、深沟,然后把备好的肥料撒施在畦内,再盖上地膜加稻草1层打孔移栽,以保水、保肥、保温、防杂草、盖稻草散热散光,但是要注意进行人工淋施回根水,杜绝全田放水浸透移栽方法。保持畦内土壤通气度,可避免椒苗地下部根系因水分过多出现闭气现象,提高作物抗性,便于作物生长吸收养分。
  2.5 坚持科学追肥
  追肥要根据菜椒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栽培后20 d见有花蕊时追肥。发现病株,马上清理,再深埋,利用生石灰杀菌,再补种健壮老苗。生长势弱时,淋施优质复合肥(15-15-15)225 kg/hm2,最好在追肥时加中、微量元素淋施,总体根据苗枝生势而定。一般情况每摘一批椒果淋施一批肥,必须配合中、微量元素使用。追肥时,应淋施,用“水肥一体”追肥方法。可排除过多水分,同时也可提高肥效,促进椒苗健康生长,提高生理抗性。
  2.6 坚持对症施药防治病虫害
  栽培后10 d施药防治螨虫类及飞动性昆虫,同时注意其他病害防治,分别防治病毒病、细菌、真菌病害,以后配合肥水管理,加大、中、微量元素使用,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抗性。出现病虫害,应科学用药,不能盲目施药[6]。
  3 结语
  “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经多年推广应用,较好解决了菜椒复种病虫害发生多的难题,是一种成熟的应用技术,为广大椒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较好地推动了菜椒生产的健康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菜椒连作复种时间长、病虫害普遍发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农业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必须坚持菜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对椒农的技术培训,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针对椒农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指导,落实“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椒农标准化生产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并在当前的技术基础应用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创新完善技术标准规程,推动菜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陈益,吴冬乾,夏月明,等.秋延大棚菜椒改良型有机生态无土基质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6(6):38-39.
  [2] 董慎成,马冬菊,孙乃华,等.大棚菜椒周年种植关键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1(3):20.
  [3] 陈七一,刘义明.冬闲田菜椒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6(12S):37-38.
  [4] 贾朝应,李跃辉,王怀胜,等.菜—椒—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技术试验[J].上海蔬菜,2014(1):54-55.
  [5] 黄可宁,黄绍诚.冬种菜椒早熟高产栽培[J].广西农业科学,1992(4):160-161.
  [6] 廖瑞科.北流县万亩冬菜椒丰产栽培技术总结[J].广西农业科学,1991(3):104-106.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寻找出对鸭脚木星室木虱高效、持效期长、对环境安全的杀虫剂,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虫剂进行防治鸭脚木星室木虱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8种农药对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效均高于60%,其中10.5%阿维·哒螨灵乳油1 200倍液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虫瘿增长的抑制作用最好,防效最差的是22.4%亩旺特悬浮剂4 000倍液。  关键词 鸭脚树星室木虱;杀虫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76
摘要 研究了5种不同改造类型马尾松林初期林木生长情况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造林初期,不同改造树种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锥和木荷长势最好,生长最快;阴香、枫香、黧蒴和火力楠长势中等,生长较快;樟树生长速度最慢。②不同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不同。红锥×枫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火力楠×黧蒴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枫香×樟树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而木荷×阴香自然式混交改造
摘要 利用2005—2014年临夏地区永靖、东乡、广河、和政、康乐5个气象站雷暴观测资料,从10年的观测资料中,挑选出了213个雷暴记录。由于所选站点比较集中,一个站点发生雷暴就认为该地区有发生对流。根据雷暴发生个例,逐个查看2005—2014年5—9月MICAPS 8:00、20:00的500 hPa高度场,将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划分,得到了临夏地区对流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为:槽后西北气流型、横槽型、
摘要 [目的]依据杂种优势利用原理,探讨天麻不同类型间杂交组合,旨在寻求并利用其优势性。[方法]以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作供试亲本,开展类型间正反交试验,分析不同组合间的产量差异。[结果]天麻不同类型组合中,以绿天麻(父本)×红天麻(母本)F1代有性种产量最高达2.84 kg/0.35 m2优势明显;以乌天麻(父本)×红天麻(母本)组合F1代个体平均单重及商品天麻产量分别达5.07 g和5.11
摘要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站在山洪气象灾害监测中的作用,秦皇岛市开发了新的区域站数据查询显示系统,该系统能够监控各雨量点雨量信息并根据雨量达到的量级进行声音报警;能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并将结果导出为Word文档、Web文档或普通文本文件;还能根据已有雨量点信息通过插值和填色生成秦皇岛市降水分布图,便于以更直观的方式为地方政府服务。  关键词 区域气象站;数据查询;显示;系统设计;实现;河北秦皇岛  
摘要 以3种含油量分别为38%、42%、46%的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于2014年10月1日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3个材料油菜籽含油量以及对应的光谱,并将含油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光谱反射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3个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建立的预测模型均以多项式模型最高,3个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摘要 城固县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适宜用量为6~12 t/hm2,最佳用量为12 t/hm2,其株高、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最大单个薯块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  关键词 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覆盖;用量;陕西城固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
摘要 该文针对辽河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植物种类选择不明确、植物搭配单一、群落演替差等问题,综述了灌草植物的生态作用和灌草选择依据,并列举了一些适应辽河流域气候环境的护坡灌草,以期为辽河流域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辽河流域;灌草植物;治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61-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
摘要 从蕨麻块根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方面,阐述了蕨麻栽培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方法,以为蕨麻人工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蕨麻;人工栽培;西藏  中图分类号 S66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113-02  蕨麻学名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ue L.),属蔷薇科(Rosacrae)委陵菜属(Potentilla)多
摘要 概述了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板块经济建设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农业板块经济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板块经济的思路,为毕节市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板块经济;发展;内容;做法;问题;建议;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