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可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父亲和儿子一道逛商店的录像,并配上声音:“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给他买一听中老年奶粉,好吗?可我不知这一听奶粉有多少,你说说怎么办?”,“用秤秤”,“还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圆柱体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大小来计算它的重量”,“你知道怎么办吗?”“不知道?”“同学们,你能帮帮这位小朋友吗?”在教学这样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三年级的数学示范课《搭配衣服》上,教师利用先进的“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把游戏、生活与知识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其三者的互动交流。上课一开始,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给出游戏规则:“今天小熊要去表演杰布,需要穿漂亮些,可是柜子里的衣服太多了,到底要怎么搭配穿才最靓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熊的穿衣顾问好不好?老师还特意请了一个小帮手,这个小帮手很神奇,老师先介绍一下。”教师分别示范了一件上衣,一条裤子,2种颜色的设置与搭配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接着老师就设置问题:“现在衣柜里有黄、红2件上衣,黑、蓝3条裤子,下面请你们帮小熊思考一下可以搭配出几种穿法,哪种最靓?”随着问题逐渐深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写作学习、过关测验等环节,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得出了”先穿衣服在搭配裤子“或者先穿裤子在搭配衣服的分类、分步思想,得到了M件衣服、N条裤子可以有M×N种不同的搭配规律,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举一反三,完成了常规教学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四、拓宽信息来源,提供多样、生动的素材,入脑三分。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天安门、奖杯和飞机。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图片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目睹的,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张图片,图片范围有窗花、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它能让数学课堂丰富起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父亲和儿子一道逛商店的录像,并配上声音:“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给他买一听中老年奶粉,好吗?可我不知这一听奶粉有多少,你说说怎么办?”,“用秤秤”,“还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圆柱体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大小来计算它的重量”,“你知道怎么办吗?”“不知道?”“同学们,你能帮帮这位小朋友吗?”在教学这样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三年级的数学示范课《搭配衣服》上,教师利用先进的“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把游戏、生活与知识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其三者的互动交流。上课一开始,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给出游戏规则:“今天小熊要去表演杰布,需要穿漂亮些,可是柜子里的衣服太多了,到底要怎么搭配穿才最靓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熊的穿衣顾问好不好?老师还特意请了一个小帮手,这个小帮手很神奇,老师先介绍一下。”教师分别示范了一件上衣,一条裤子,2种颜色的设置与搭配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接着老师就设置问题:“现在衣柜里有黄、红2件上衣,黑、蓝3条裤子,下面请你们帮小熊思考一下可以搭配出几种穿法,哪种最靓?”随着问题逐渐深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写作学习、过关测验等环节,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得出了”先穿衣服在搭配裤子“或者先穿裤子在搭配衣服的分类、分步思想,得到了M件衣服、N条裤子可以有M×N种不同的搭配规律,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举一反三,完成了常规教学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四、拓宽信息来源,提供多样、生动的素材,入脑三分。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天安门、奖杯和飞机。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图片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目睹的,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张图片,图片范围有窗花、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它能让数学课堂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