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活动课培养小学生的品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198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没有注意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认识,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有了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保持他的感觉、知觉、想像、思维、记忆等活动,才能聚精会神地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只有注意听课、学习,才能使教学有效地进行。
   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没有被教师的讲课所吸引,不是玩弄小物品,就是被教室外的某些事物分散了注意力;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像在听课,但实际上思想早跑了野马,学习效果不佳。由于课堂上未听明白,作业常出错误,日久天长,跟不上全班的课,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从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是使学生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心理因素。
  活动课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同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相比,它具有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理念新等特点。少年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凡事爱从兴趣出发,充满好奇心。活动课恰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由此不难看出,活动课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注意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活动课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会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活动课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品质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可取:
  
   一、依据学生求奇、求异的心理确定活动组织形式
  
  小学生对课堂上未见过或未感受过的活动组织形式,会产生强烈的求奇、求异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选定活动组织形式之前,可以采取侧面调查的方式,在和学生交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切入点,也可以看一看、听一听儿童节目,了解目前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组织方式是什么,最喜欢的话语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活动组织方式。比如,采取分队比赛式,队名可定为 “ 哈利波特队”、“ 快乐小精灵队”、“ 聪明的一休队”、“ 香蕉队”、“ 金橘队”等学生感兴趣的队名;比赛记分可采取“ 积分制”、“ 得标志”、“ 即对即奖制”等;比赛形式可采取“抢答式”、“ 优秀选手对阵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当然,为了活动顺利进行还可采取“ 花落谁家”、“ 精神文明队评选”等方式防止无序状况的发生。这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选定训练内容
  
  小学生相对于成人来说生活阅历少,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学知识有限。注意力的训练首先要遵循心理学原理进行,但如果不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生搬硬套心理学的原理,就会让学生感觉是在云里雾里飘摇,把握不到方向。因此,在选定训练注意力的内容时,既要遵循心理学的原理,又要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和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目的。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注意逐渐转向有意注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注意的集中、反应速度、转移定为训练的重点。训练注意的集中和反应速度时,可选取一些游戏为训练内容,比如 “ 夹铅笔”、“大西瓜小西瓜”、“ 踩脚”、“ 打手”、“ 说反话”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训练注意的转移时,可选取小学生最熟悉的加法运算来进行,如:
  第一题:写两个数,把一个写在另一个的上边。例如4和2,然后把它们加起来(4+2),把和(6)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上方,像下面所举例子那样,而把上面的那个数(4)移到下面,如此类推继续往下做。
   46066280
   24606628
   第二题:起始的两个数与上相同(例如4和2),然后把两个数(4+2)的和(6)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下面,把下面的数(2)移到上面,如此类推继续往下做。
  42684268
  26842684
  稍加练习后,请学生或老师每隔半分钟向自己发出命令:“ 做第一题”,“ 做第二题”等,每听到一次换题的命令,就画一竖杠做标记,立即改做另一题,每一次都尽可能准确而迅速地完成作业。通过多次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得到提高,转换的速度也会加快。
  
  三、采取一些简单的自测方法激发学生的训练欲望
  
  一些心理书籍上提供了许多自测注意力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运用,但选用时切忌使用内容多、用时长的方法。可选用划表格法:
   下面表格中所列的数字为10~59,如果你能在30秒内找到三个连续的数字(如10、11、12或37、38、39等),说明你的注意力水平属中等;如果你能在15秒内找到,说明你的注意力水平属上等;而如果你要1分半钟才能找到,则说明你漫不经心,注意力需要好好训练了。
  
  四、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始终。因此,可以在活动课上启发学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游戏或方法可以训练注意力,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活动课取得好的效果。
  以上是利用活动课训练注意力的几种方法。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训练注意力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把握自己,做支配注意的主人,才能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其他文献
第八节 德育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同于—般的学科教学,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以提高他们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向、理想追求准备好心理基础。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讲授法虽然心
期刊
E时代青春期教育现状    网络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网络具有的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同时,它打破了受教育者与学校、家庭间的传统沟通模式,使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性相应提高,这使学校的青春期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1年在上海市进行的一项青春期教育调查中,当问到“给你性意识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时,有26.43%的学生认为是电脑网络,认为是教师的
期刊
一些中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出现“走神儿”现象:在上课听讲或做作业的时候,一些没有必要、也不是自己有意去思考的一些念头;会反复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当当事人想竭力排除这些恼人的念头时,念头的出现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严重影响学习。在重大考试之前的紧张的复习中或者在考场上,一些中学生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扰,以致影响考试的成绩。  这种违背当事人意愿、看起来“不可控制”的“走神儿”在内容上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思维观
期刊
一、“莫扎特效应”的含义    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作曲家,“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是法国心理医生拖麦提(A.Tomatis)编撰出来的一个术语。拖氏认为,在各种形式的乐曲中,莫扎特的音乐对人体有很强的治疗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生理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证实了“莫扎特效应”。该研究的被试是一些大学生。在实验中测试
期刊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
期刊
第三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指排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动机不足  主要表现:①上课精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分心、走神。②不能主动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袭或缺交作业。③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认真学习。④非常看重考试分数,常常为一分、两分的高低耿耿于怀。  2学习习惯不良
期刊
一节劳作课后,学生们都交了作业:泥鸭、布娃娃等。只有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交给老师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后很不满意地说:“我想,不会有比这更糟的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老师,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了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拿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拿的那只说:“这是我做的第二只板凳,而交给你的是我第三次做的。你看这只板凳比前两只要好一些吗?”  在这个
期刊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学区 庄龙辉    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学生说谎话,我认为小学生说谎的心理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暗示 学生的年龄决定其接受心理暗示的程度。如小一些的学生常会遇到长者这样的提问:小朋友,好久不见,你想我吗?这样的问题就包含了一种暗示。小学生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可能有过“不想”的表示,但被家长否定了,那么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一定只会说一个答案,尽管那可能是谎话。  心理
期刊
一、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    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
期刊
进入高中,是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关口,有一些心理变化是高一新生所特有的。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家和学校不可避免地有较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认知社会,希望通过与同学的合作组织活动、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展示和自我创造的机会,遇事要听学生的设想,并给予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