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驱动下中职电气专业的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与专业相关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和专业发展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这些文件都提到了深化产教融合,是完善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生产与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职业教育与行业生产的深度接轨,有利于培养双师型团队,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为国家人才培养做出重大贡献。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职业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把行业产业要求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校企相互支持和促进,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型教学实体,最终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实施方法的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教结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通过与企业在技术、课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更多与现代化产业相符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反哺企业。
  二、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现状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维修服务类企业,培养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技能型人才。目前,一般来说中职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电工电子技术、PLC技术应用、电力拖动、机电一体化等,涉及知识面广,但也正因其广泛的知识体系,存在着“广而不精”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专业上存在一定模糊,不清楚自己具体应该往哪个专业方向发展。
  现代化制造业更新迭代速度飞快,各项技术知识也随之更新,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存在一定的落后与过时,体现在学生就业上,由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较为广泛,而且还存在着部分知识过时的问题,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不适用的职业技能,企业不得不投入资源重新培养,造成巨大的浪费。再者由于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追求效益最大化,这就使得很多的现代化制造企业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进行实习培训。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强的工科专业,需要通过集中实训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这些实训设备造价高、耗材多、投入大。因此,尽管各院校每年都会使用专用经费对实训场所进行升级和改造,但实训教学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
  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电气技术专业学生从事的都属于高危类职业,而且工作的环境也比较恶劣,日晒雨淋,收入有限。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加对加工制造类专业存在偏见,招生情况相比电商、文创等新型专业有很大差距。
  三、产教融合对电气技术专业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常常出现企业动力不足、合作深度不够的现象,导致校企合作只着重于形式和挂牌,而在后续的合作进程中却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产教融合”概念提出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积极投身职业教育。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在 2019年3月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对于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国家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奖励,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给足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动力。
  在国家大力推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纷纷响应,开展与企业在课程、实训室建设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的深度实施,能有效地解决中职电气技术专业目前的困境,增强电气技术专业的适应性,为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拓宽专业发展方向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面一般为传统电气自动化企业的设备操作与调试的工作。但近年来,制造类企业的自动化设备一般都通过厂家批量化订购到货,而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低,导致本专业的就业专业性无法得以体现。
  通过引入企业,将专业方向直接瞄准就业,从而让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为例,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近年来在专业发展上遇到瓶颈,急需新突破。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电梯设备,而电梯设备需要定期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和维保,这让电梯行业得到蓬勃发展。2017年,学校引入了东莞市众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为社会人员提供电梯行业专业培训。通过在课程体系、课证贯通和实训室共建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授课,从而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水平,而且学生能在学校提前习得电梯行业知识,在毕业前就能考取电梯行业的上岗证书,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自从2017年开设电梯方向后,该方向的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100%。
  东莞市在2014年印发《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东莞正式吹响“智能制造”的号角,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及时抓住机会,在2018年引入国家级高新企业——东莞市大研机器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自动化非标设备、机器人组装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就业岗位需要专业性极高的技术人才,在2018年以前招聘的技术员都需要长达一年的培训时间,极大地耗费企业的培训经费,效率低下。通过与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进行深度产教融合,该公司每年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升企业的产能效率。由此,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开设了电气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与企业共建机器人拆装实训室,并定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进修;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授课,讲授企业目前的发展趋势。   (二)助力专业发展
  产教的深度融合,企业与院校都能积极发挥各自所长,企业为专业带来更现代化的技术知识、行业发展新动向;院校为企业培养适合的对口人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正如前文所述,中职电气技术专业目前课程体系较为传统,大部分知识都是较为基础和广泛的电力电子知識,学生要到岗位上就业,就必须要经过“再培训”的过程。然而通过企业的主动引导,企业与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制定精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突显专业的先进性。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时保留电类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使学生在三年中职生涯中能成为一名基本合格的专业技术员,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如图1所示。
  除了在课程方面的相互融合,在共建实训室方面,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也创新了模式。学校提供教学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合作共建实训工场,从而解决院校缺资金购买设备,企业缺场地的问题。而且校方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满足了企业、行业的岗位要求,提升了育人水平。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与东莞市众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造了先进的电梯实训基地——众德电梯工程师学院,占地面积约2300m2,分为室外和室内实训场地。室外有2台垂直电梯和1台扶手电梯;室内有模拟轿厢2台,曳引机控制柜7台,门机系统3套,层门7套,其他电梯零部件若干。同时成立了电梯维保专班项目组,包含学校教师5名,均是机电类对口专业,全部考取了电梯维保上岗证;企业师傅4名,均来自行业一线安装维保岗位,专业技术过硬。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还于2018年与东莞市大研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建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实训室,该实训室包含机器人拆装维护实训设备6台,机器人应用维护实训设备4台,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一条。通过如此先进的实训设备,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无论是电梯还是机器人方向,都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在共建实训场室后,该专业还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步引进企业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术核心课,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聘请企业兼职教师6名,常驻学校并负责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上课任务,而且企业教师还作为班级的德育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
  高三实习期,引入“现代学徒制”,成立由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训实践辅导团队,负责学生学习的统筹安排,指导学生更好地锻炼所学技能。通过这种模式,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电梯、机器人行业积累了良好的口碑,长期就业合作公司超过30家,每年的毕业生都有多种选择。
  (三)促进教师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行业的崛起,职业院校也诞生了诸多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专业。这些新专业对技能要求更高,部分教师由于其知识体系的滞后,无法胜任新专业的教学工作,大大地限制了专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院校对教师队伍进行提升,吸引更多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奉行“送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结合自身知识结构适时做出调整,掌握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艺、新科技的相关信息。聘请企业师傅进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保证教学质量。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通过企业的培训专业教师考取了电梯维保上岗证、发那科机器人培训师资格证等,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100%,大幅度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水平,而且在与企业合作时,共同编写了《工业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电梯维修保养》《机器人拆装与维护》等活页式教材,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对课程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有序,更加贴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鼓励企业师傅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授课,使本校教师能学习到企业中新的专业知识,企业师傅也能学习到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方法,一举两得。
  四、结语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产教融合必定是其重要推手。在国家政策的指导扶持下,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能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将职业教育办出特色。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产教融合机制驱动下,充分整合企业和行业的资源,拓宽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育质量,最终通过专业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提升。通过如此良好的循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才能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被时代所抛弃,并且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学生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的融合统一。实现课程思政,可从以下路径实施。  培植育德能力,修煉品德修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会
“教育学是人学”意指教育学是育人、成人之学。人学不同于人的科学、人类学、人文科学等,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研究。教育是指向人的整全价值的社会活动,体现了人的哲学。教育之学经历了神学、传统形而上学、实证主义科学等阶段,在人文科学、精神科学等意义上体现了更新的“人的存在论”,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人文性。教育人学是为了实现人的发现和解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复归人性,张扬人的主体性和创新力而进行的“人的存在论”研究。它以人性论为基础,具有历史性、理想性、整体性和学科互涉性等特性。
上古时期,“祝融”实有两族,一是炎帝臣子祝融,一是颛顼、帝喾臣子祝融。两祝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记忆的逐渐模糊,更由于五帝三王时期部族融合的社会原因,被混同成为一个氏族。后代学者对此了解不足,缺乏祝融曾有两族的认识,在研究中触及祝融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矛盾、困惑而无从解释。还原两族祝融存在的事实并探寻其混同的过程,可以解除这一困境,让有关祝融的上古历史问题得到更加合理、畅达的解释。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医卫行业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为了迎合求职就业的紧迫性和个人发展需求,更倾向于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培育,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和其他专业,也更要求专业技术的掌握和进步。结合此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不够全面到位的现象,而随着新时代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需要提升责任
现代学徒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目前成为众多高职院校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解决企业人才不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应用中,现代学徒制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方面仍存在成本和标准等多项问题,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办法,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推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岗位标准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挑战。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向高校提出了“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任务,并详细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体、更精准,其中强调要创新推进网络育人。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贪是一头神兽.rn贪兽的模样是威武的——它长着麒麟的身躯、巨龙的头颅、雄狮的尾巴、公牛的蹄子.贪兽力大无穷,勇敢无畏,但是,它极度贪婪.rn贪兽占有了人间的金银珠宝,吃尽
期刊
一、引言: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一种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学反馈持续改进的教育模式。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要比学校方式和学习时间更为重要。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成果导向”的教育体系,尤其要体现“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过程,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
期刊
一、引言  2019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 X证书制度”。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第二批启动的 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面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9年10月申请并成功成为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学校,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