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亲自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价值标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做到“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把问题的情景设计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诱发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在课本准备题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两道求和的应用题:(1)同学们浇树,一组有3人,另一组有4人,一共有几人?(2)同学们浇树,一人浇了4棵,另一人浇3棵,一共浇多少棵树?这两道题是已学过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往往已成定式,很快就能根据“一共”的特点确定用加法计算. 接着出示例题:同学们浇树,每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由于低年级学生只学过“求剩余”和“求和”两种类型的应用题. 因此,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已成了一种定式,看见“一共”就加. 那么此例题能否用加法来计算?为什么?同样是求“一共”却为什么不用加法计算?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知识、探究为什么的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新知.
  二、诱导独立探索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 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例如教学“72 - 49 = ”,我们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想:72 - 40 = 32,32 - 9 = 23,或72 - 9=63,63 - 40 = 23.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索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探索,除了想出以上两种方法,还说出了各种想法:①70 - 40 = 30,30 - 10 = 20,12 - 9 = 3,3 + 20 = 23;②70 - 49 = 21,21 + 2 = 23;③12 - 9=3,60 -40 = 20,20 + 3 = 23;④72 - 50 = 22, 22 + 1 = 23,等等,这样,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便成了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进行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让每名同学用2根长5厘米的红色小棒和2根长3厘米的蓝色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出示学习题:① 要求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什么?②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各自观察用小棒围成的长方形,在自备本上写出计算方法,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及想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① 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四条边长的总和;② 计算方法有:5 + 3 + 5 + 3 = 16(厘米);5 × 2 + 3 × 2 = 16(厘米);③ (5 + 3) × 2 = 16(厘米). 再引导学生对三种解法进行比较,得出长方形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 2.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应用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体系里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出示两个圆锥图形);第二层,一个圆柱体橡皮泥,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高5厘米,把它捏成:(1)底面积不变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2)高不变的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3)底面积12平方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第三层,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 若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能得出哪些结论,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进行认识不断深化,最后根据条件自由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五、重视评价体验是探究性学习的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体验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
  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总结评价时,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与三角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有何异同?通过讨论,教师肯定同学们:① 能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多种解法;② 寻找出与三角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异同点;③ 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④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迁移、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种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通过对1999年、2004年两期的TM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判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以森林资源的地类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得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空间变化分布状况。对变化结果进行分析,为巴楚县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对小黑麦6个亲本的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水分和无氮浸出物6个饲草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04-1、新小黑麦1号的一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学生普遍存在数学知识和能力严重缺失,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数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而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成因和转化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本文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探讨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元认知成因  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是1978年弗莱维尔提出的.它是对认知的认知,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常规动校正处理是利用DIX双曲线公式
对比国内外的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之后发现,烟草行业在信息化水平方面还是处于一定的领先地l位的,目前我国的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传输方面和技术设备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
【摘要】数学分析中的一些内容是造成数学分析整个学科学困的原因.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分析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文章列举了造成数学分析学困的四个常见内容和解决办法,对它们采取的办法同时可以指导解决其他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分析;学困;解决策略
矿业开发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损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自然平衡,引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通过对矿业开发的环境地质评价的研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
对田旋花种子的发芽试验证明,当年生种子有极高的硬实率,室内越冬的种子其硬实率有所下降;在土壤中经过越冬的种子硬实率下降明显,但种子活力下降较大;在土壤中, 上层(0~5 cm)
指出了南阳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重建轻管、轻区域性治理、水资源环境恶化和轻水资源的商品属性问题,提出了创新治水理念、创新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和创新治水投入机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