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琵琶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组成的音乐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出的全新目标,并同样适用于高校琵琶教学。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多个教学环节得到有针对性的完善,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以高校琵琶专业教学为例,就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琵琶教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42-02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2018年,新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则明确提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音乐核心素养。虽然是针对基础音乐教育提出的,却同样适用于高等音乐教育。这不仅因为两者都同属于音乐教育的大范畴,而且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将是学校和社会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师资来源。所以培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一、高校琵琶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审美感知的培养
  所谓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文化、作品、现象的感悟、体验和理解,也是音乐表演活动的开端。“音乐审美的真正价值在于人类通过肢体的交流、沟通与感悟等各形式,充分表现出音乐文化的真正内涵。”[1]由此也映射出了当下高校琵琶教学中的两个不足。一个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是对作品的理解。
  具体而言,作为琵琶演奏来说,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情之所至的结果。即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验后,主动通过琵琶演奏传情达意,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获得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然而现实中却恰恰与之相反。多数学生虽然自幼学习琵琶,却少有人是真正热爱琵琶艺术的,都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进入大学校门后,教师则将更多重点放在了技术训练方面,对琵琶作品、文化等较为轻视。所以学生的琵琶演奏就成为“日常操作”,或是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是為了获得好的成绩,这种认识和状态,既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演奏效果。所以教师应从审美感知的角度入手,对为什么要演奏琵琶、怎样演奏、演奏到何种程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琵琶艺术。要通过师生之间真诚、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琵琶的认识,让学生真正感到琵琶是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体验。摆放在学生面前的琵琶作品,绝不是仅仅是音符的堆砌,或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或凝结着创作者的情感和心声。演奏作为二度创作,就是要挖掘出这些乐谱背后的内容,让自己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坚决摒弃传统教学中直接从技术角度切入的错误做法。而是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艺术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彻底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首作品、其目的和用意何在,由此表现出怎样的情感、自己是否也有过相同的体验等。这种状态下的演奏才是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感悟。音乐来源于生活,琵琶艺术也不例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面对一些人物、事件和情景时,能够与自己学习的琵琶艺术联系起来,并再次将这种感受进行抒发,这种状态下的演奏,也在无形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所以审美感知是琵琶学习和演奏的前提,也是之前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点所在。只有先为这个源头注入活水,才能保证满渠清水的流动。
  (二)艺术表现的培养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之所以学习琵琶演奏,一种重要目的就是在深入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基础上,凭借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演奏,将谱面上的音符转化为动听的乐音。这个过程就是艺术表现的过程。在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是夯实演奏基本功。“多数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由于学习时间、程度、师从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基本功并不扎实。”[2]所以有必要对弹挑、轮指、左手按音等基本功展开专项训练,让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规范、小错误等得到彻底的纠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基本功训练也应该贯穿于学习生涯的始终,可以使演奏者始终对琵琶艺术怀有一种敬畏感,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其次是加强艺术实践。实践性是琵琶艺术的固有属性,也是其传承千年至今的重要原因。然而在高校琵琶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在课下练习中有着良好的发挥,而到了公开演奏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状况,这种状态下演奏效果可想而知,对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更多实践的机会,如积极参加校内文艺演出、校外公益活动等,并对学生的实际表现予以及时的评价,只有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历,才能熟练、完美地表现作品。最后是鼓励个性化表现。琵琶演奏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活动,也正是因为每个演奏者的认知、理解和表现各不相同,所以才带给了观众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反之,如果所有演奏者的演奏效果都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一次录音就可以替代所有演奏者,失去了演奏基本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应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点,以个性化的方式去体验和表现作品,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直至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这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也是琵琶艺术发展的需要。
  (三)文化理解的培养
  所谓文化理解,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要从大文化的视角来认知音乐和琵琶,其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凭空而至的,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另一个是要意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悠久而丰厚的音乐文化,而且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结合高校琵琶教学的实际来看,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
  首先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包含琵琶在内的音乐专业学生,因在基础教育期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专业,所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进入大学校门后,还是将学习重点放在了技术训练方面,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补足和完善,使得文化素质成为了个人发展的瓶颈所在。以《塞上曲》为例,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首描写塞上景色的曲目,其实则不然,作品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作品并不是写景,而是写人。《塞上曲》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元素营造出悲苦、无奈的氛围,抒发了王昭君远离家国的悲伤之情和对家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念。通过对昭君出塞故事的描绘,表现出了对王昭君的惋惜和哀叹。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历史知识,则很容易陷入南辕北辙的境地;另一方面,作为一首琵琶文曲,该曲有着诸多的演奏版本,且不同版本之间的内容和风格均有着明显的不同,由此则引出了中国琵琶艺术的丰富以及历史、地域等对琵琶艺术发展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历史、民俗、古诗词等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获得正确、理想的演奏效果。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融合与创新。琵琶虽然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但是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始终处于融合和发展中。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应该也必须主动将琵琶艺术与其他文化相融合,为其发展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如与西方乐器合奏、演奏西方曲目等,都是值得鼓励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的形成和新时期的琵琶艺术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校琵琶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保障措施
  高校琵琶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其顺利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学校要全面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要营造出一个关注和重视核心素养的氛围,引导师生认识到其价值和意义;在硬件建设方面,则要对现有的教学环境予以完善。如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以充足的实践场地和设施为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其次,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教师具有核心素养为前提的。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可以胜任各项教学工作,但是在核心素养方面是十分欠缺的,对此需要教师认识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有针对性地补足和完善,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获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琵琶专业教学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全国各地的高校也都培养出了优秀的琵琶人才,成为了这门古老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与基础教育多达九次的教育改革相比,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高校琵琶专业全面、深入的教学改革却少之又少。在这种状况下,则需要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保持充分的关注,并善于将一些新的理念、方法和目标应用于教学中,带动教学的全面发展。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关键素质和能力的完善,为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成为中国琵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注释:
  [1]尹婷.简析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J].艺术评鉴,2016(03):38.
  [2]冯卉.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谈高校琵琶教学[J].艺术教育,2016(07):19.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也逐渐渴望得到更多的新技术。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培养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设施栽培的重要蔬菜作物。北方夏季光照资源丰富,光合利用率高,但夏季北方日光温室不可避免会产生高温胁迫,即使加强通风仍不能缓解,甚至会引起病虫
分析了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了目前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基于学科竞赛、学生俱乐部、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多位一体式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实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成果和质量,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学生个体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从而影响着对下一代美育教育的成败。本文用音乐教育哲学理念,从西安音乐学
2013-2016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爆发和流行凸现了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面对西非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突发的紧急需求,中国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从多个方面提供全球
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声乐演唱又是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练习,还要不断强化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五种矿区常用草本黑麦草、狼尾草、结缕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水平下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
本文通过对2005年至2007年204支IPO股票进行分析,发现牛市行情下我国IPO抑价水平严重偏高,进而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同时提出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建设的政策
创新,是当今最具活力的一个名词。教师以向应用型整体转型中的独立学院的视角,提出了在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对主客体的要求,梳理了创新思维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形成
本文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世风急变下的解放区摄影,从沙飞对"古长城"的意义建构、雷烨其人及战地摄影、摄影图像中的"送子参军"三个解放区摄影的个例,论述了摄影作为武器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