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起内蒙古,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的草原奇观,博大的绿色摇篮,孕育了一个被称之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寒来暑往,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医药学体系,涌现了许多为蒙医药学发展而鞠躬尽瘁的人物,内蒙古大学教授、蒙药化学研究所所长博·格日勒图教授无疑就是当代蒙药学界的杰出代表。
他是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蒙药化学和新药研究的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十年磨砺,他用世界公认技术——
揭示传统蒙药固有药效和活性物质
传统蒙医药与祖国传统中医药一样,数千年来为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当人们依据西药研究思路探究和询问传统蒙药的活性物质、药理毒理及其作用机理等现代医学中的基本问题时,从事传统蒙医学的人士很难提供相应的生化试验数据和医学证明。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不能理解或不愿接受传统医药的医学价值。
在回答这个科学问题方面,博·格日勒图教授用现代化学、生物和药学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降脂传统蒙药,首次发现了降血脂活性物质,系统地揭示了降血脂作用及机理,用世界公认的当代科学技术证明了传统蒙药固有的降血脂药效。这项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外学者和大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蒙药将成为一件典型实例和证明,对接受蒙药、应用和开发祖国传统医药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药创新和人类健康角度方面,现在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疾病是高血脂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公布数据,全球一年约有2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我国高血脂相关患者人数也逐年快速上升。国内外医治高脂血症的常用方法是用药,最常用药是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但是他汀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替代他汀类药品,又无毒副作用的新型降血脂创新药药物意义十分重大。
新药市场需求和医药事业发展方面,世界上降脂药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但是,至今我国还没有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化学一类创新药,因此我国医药界科技人员和企业亟待研发降血脂创新药。另外,国家级创新药研发项目的完成,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对培养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获得世界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博·格日勒图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十年的刻苦研究——
首次发现降脂创新候选药
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博·格日勒图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一种蒙药中提取、分离,并经药效实验筛选,得到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纯物质,测定分子结构,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降血脂药用化合物GB—A,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经动物模型实验多次验证,GB—A有显著的降血脂活性,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好于常用国外他汀类药物。同时,该化合物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极显著作用。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GB—A的毒性小于国内外市场上降血脂的常用药他汀类药物。GB—A的合成工艺简单、原料和试剂均无毒,可大量合成,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易于产业化,可用于高脂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的化学一类创新药的研发。从蒙药中发现降血脂药用化合物研究成果,第一次应用现代化学和医学科学系统地证明传统蒙药是具有医药科学价值的事实。
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顾方舟院士了解博教授的降脂新药研究进展后讲道:“博教授研究的GB—N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新型降血脂化合物。高血脂引起心脑血管病患者现在太多了,现在最常用的降脂药也就是他汀类药,但是他汀对肝脏有影响。如果能找到对肝脏毒性低、降脂作用很好新药,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回顾过往的成就,面对来之不易的成果,他说这些年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那就是——
“我要让蒙药走向世界!”
这是博·格日勒图教授的夙愿,他已经为之努力奋斗多年并还将继续坚持奋斗下去。
1977年,博·格日勒图从内蒙古镶黄旗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深造。1999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内蒙古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博·格日勒图牵头组建内蒙古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后改名为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建设了较现代化的蒙药化学及高分子实验室、蒙药药理实验室、蒙药制剂室、药物分子实验室,在药用植物化学和蒙药化学研究方面,主持了国家和自治区的多项科研项目。
10年来,博·格日勒图在蒙药和创新药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先后获得《胡椒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降血脂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胡椒酸脂类化合物在制备降血脂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白沙蒿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种的应用》、《硫酸化叠氮胸苷(1—4)多糖的制备方法》、《含益生菌群的脱脂活性酸马奶片及其生产方法》6项发明专利。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博格日勒图教授同样做出了显著成绩。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蒙药研究与研究生培养,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蒙药化学学科”。在该学科方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计48名。并开设了两门新的研究生课程“蒙药化学研究技术”和“新药研发内容与技术”。
在学科建设方面,通过数年蒙药与创新药研究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发展了药用植物化学学科,为学校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获得做出了重要贡献。蒙药与药用植物化学学科已成为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研究方向。2012年起在该方向上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从2009年获得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化学候选药课题以来,经过3年的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承担项目,2011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和结题。
在团队建设方面,学科带头人博·格日勒图教授及其科研团队2009年入选自治区“蒙药化学与新药研究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2011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蒙药与创新药研究团队和领军人才计划。与日本北见工业大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共合作培养8名博士研究生,送6名研究生交流学习。
在国际交流方面,蒙药化学实验室作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已发展成为国际蒙医药研究中心之一。该平台每年接受不同国家的学者和科技人员数名;学科带头人博·格日勒图教授作为会议发起人,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分别组织召开了5届“蒙药与药用植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人数累计达千人次,在国际蒙医药界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博·格日勒图教授坦言,尽管当今蒙药的发展仍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阻力,却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一个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选择了蒙药研究和新药创制,他始终没有改变对这个充满着挑战也充满着希望的领域的热爱。
尽管道阻且长,博·格日勒图选择了乐观地负重前行,在许多的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并必将“走出更远”。
他是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蒙药化学和新药研究的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十年磨砺,他用世界公认技术——
揭示传统蒙药固有药效和活性物质
传统蒙医药与祖国传统中医药一样,数千年来为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当人们依据西药研究思路探究和询问传统蒙药的活性物质、药理毒理及其作用机理等现代医学中的基本问题时,从事传统蒙医学的人士很难提供相应的生化试验数据和医学证明。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不能理解或不愿接受传统医药的医学价值。
在回答这个科学问题方面,博·格日勒图教授用现代化学、生物和药学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降脂传统蒙药,首次发现了降血脂活性物质,系统地揭示了降血脂作用及机理,用世界公认的当代科学技术证明了传统蒙药固有的降血脂药效。这项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外学者和大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蒙药将成为一件典型实例和证明,对接受蒙药、应用和开发祖国传统医药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药创新和人类健康角度方面,现在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疾病是高血脂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公布数据,全球一年约有2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我国高血脂相关患者人数也逐年快速上升。国内外医治高脂血症的常用方法是用药,最常用药是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但是他汀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替代他汀类药品,又无毒副作用的新型降血脂创新药药物意义十分重大。
新药市场需求和医药事业发展方面,世界上降脂药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但是,至今我国还没有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化学一类创新药,因此我国医药界科技人员和企业亟待研发降血脂创新药。另外,国家级创新药研发项目的完成,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对培养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获得世界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博·格日勒图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十年的刻苦研究——
首次发现降脂创新候选药
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博·格日勒图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一种蒙药中提取、分离,并经药效实验筛选,得到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纯物质,测定分子结构,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降血脂药用化合物GB—A,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经动物模型实验多次验证,GB—A有显著的降血脂活性,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好于常用国外他汀类药物。同时,该化合物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极显著作用。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GB—A的毒性小于国内外市场上降血脂的常用药他汀类药物。GB—A的合成工艺简单、原料和试剂均无毒,可大量合成,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易于产业化,可用于高脂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的化学一类创新药的研发。从蒙药中发现降血脂药用化合物研究成果,第一次应用现代化学和医学科学系统地证明传统蒙药是具有医药科学价值的事实。
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顾方舟院士了解博教授的降脂新药研究进展后讲道:“博教授研究的GB—N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新型降血脂化合物。高血脂引起心脑血管病患者现在太多了,现在最常用的降脂药也就是他汀类药,但是他汀对肝脏有影响。如果能找到对肝脏毒性低、降脂作用很好新药,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回顾过往的成就,面对来之不易的成果,他说这些年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那就是——
“我要让蒙药走向世界!”
这是博·格日勒图教授的夙愿,他已经为之努力奋斗多年并还将继续坚持奋斗下去。
1977年,博·格日勒图从内蒙古镶黄旗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深造。1999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内蒙古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博·格日勒图牵头组建内蒙古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后改名为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建设了较现代化的蒙药化学及高分子实验室、蒙药药理实验室、蒙药制剂室、药物分子实验室,在药用植物化学和蒙药化学研究方面,主持了国家和自治区的多项科研项目。
10年来,博·格日勒图在蒙药和创新药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先后获得《胡椒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降血脂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胡椒酸脂类化合物在制备降血脂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白沙蒿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种的应用》、《硫酸化叠氮胸苷(1—4)多糖的制备方法》、《含益生菌群的脱脂活性酸马奶片及其生产方法》6项发明专利。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博格日勒图教授同样做出了显著成绩。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蒙药研究与研究生培养,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蒙药化学学科”。在该学科方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计48名。并开设了两门新的研究生课程“蒙药化学研究技术”和“新药研发内容与技术”。
在学科建设方面,通过数年蒙药与创新药研究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发展了药用植物化学学科,为学校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获得做出了重要贡献。蒙药与药用植物化学学科已成为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研究方向。2012年起在该方向上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从2009年获得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化学候选药课题以来,经过3年的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承担项目,2011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和结题。
在团队建设方面,学科带头人博·格日勒图教授及其科研团队2009年入选自治区“蒙药化学与新药研究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2011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蒙药与创新药研究团队和领军人才计划。与日本北见工业大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共合作培养8名博士研究生,送6名研究生交流学习。
在国际交流方面,蒙药化学实验室作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已发展成为国际蒙医药研究中心之一。该平台每年接受不同国家的学者和科技人员数名;学科带头人博·格日勒图教授作为会议发起人,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分别组织召开了5届“蒙药与药用植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人数累计达千人次,在国际蒙医药界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博·格日勒图教授坦言,尽管当今蒙药的发展仍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阻力,却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一个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选择了蒙药研究和新药创制,他始终没有改变对这个充满着挑战也充满着希望的领域的热爱。
尽管道阻且长,博·格日勒图选择了乐观地负重前行,在许多的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并必将“走出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