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写题自1998年在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至今历经12个年头,基本成为相对稳固的一种题型。在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9套保留了该题型。12年来,该道题赋分大多在4~6分之间,2009年全国卷Ⅱ赋7分,2008年四川卷设两道仿写题,共赋11分。仿写与写作教学一目标要求中的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属于同一范畴,一般是以优秀的言语材料为样本,把它的言语和思维规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再生成新的言语作品的一种创造性的写作过程。仿写题是小型化的写作活动,它提供的材料不太多,既具有限制性,又具有开放性,同时也便于操作,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变化
近几年,全国实施新课程的省市已经陆续进行了适应新课程需要的高考命题改革,很多语文高考试卷的内容及结构,与课改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但大部分试卷依然保留了仿写题的题型,只是考查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大体呈文学性与实用性兼济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强化语言能力的实践意义
仿写题考查的内容,由重视静态的语文知识考查,向重视动态的语言实践能力转变。如2003年全国卷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注意体现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导向,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该题仿照的是“示例”的表述方式,改写的重点是:在保留原句的语言信息的前提下,改变用词的感情色彩和语气。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表情达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修养方面。2007年江苏卷要求“补全‘学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的仿写题,也体现了重视语言的实践运用的理念。
2 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
以往的仿写题大多文学性、思辨性较强,学生的仿写过程更像“作文章”的过程,只不过是“仿作”而已。近几年的仿写内容趋向于人文素养的熏陶,提供的示例贴近生活实际,很多着眼于人性人情的揭示,思想意义较深刻。如2008年四川卷第20题:
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句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这样的试题,考生仿写的过程,往往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对话的过程。2009年全国卷I第20题所给“示例”也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尽管这些题目都要求“自选话题”,仿照的只是句式和修辞方法,但作为“示例”,其导引功能不仅指向形式,也会影响考生对“话题”思想内容的筛选。
3 具有注重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的导向性
以往的仿写题,大多撷取当代文学作品或援引名人哲言作为示例,近年来情况明显有了改变,示例直接选自课文或课外读本的很多,如2006年全国卷第20题,提供的示例是朱自清散文《春》结尾的用了比喻、比拟修辞的三句话;2009年四川卷第20题,所给示例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再看2008年四川卷第19题: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造然正气,_____ ,_____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该仿写题的视角,明显从课内拓展到课外,限制与开放达到和谐统一。这类命题,其导向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引导学生注重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广泛阅读。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求坚持三个意识,即应用意识、整合意识和实践意识;其中应用是首要的,整合是应用的加深和巩固,又反过来指导应用:而实践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应用。
二、未来展望
仿写题作为富有生命力的高考题型,今后在适应新课程需要的高考改革中,会在“不变”与“变”中寻求发展。
所谓不变,是指仿写题型的性质不会有大的改变,仍然会坚持以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旨归,提供不烦琐、不深奥的示例,设置一些适当的限制,提出明确的仿写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学生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所谓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结构形式会有所改变,比如从开放性角度考虑,完全仿写式将可能成为主要形式,而填充式仿写和接续式仿写会逐渐被淡化,因为它们所提供的语境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个性化生活储备。鲁迅说过:“写作固然需要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虽然完成仿写题并不完全等同于作文,但毕竟也是一个具有写作特征的心智活动,有的仿写题甚至可以称为“小小作文”,因此需要提供更具有张力的题目,尽量使具有不同兴趣和文化积淀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真正达到限制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
“变”的第二个方面,是仿写题的内容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进一步发生变化。仿写题考查的目标侧重于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包括书面表达与交流、口头表达与交流。以往的仿写题大多侧重于静态的书面语言表达,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作文已经有了相当重要的担当,现在高考作文赋分大多是60~70分。因此,以后的仿写题应该适当向口语交际方面拓展。当今社会,口语交际日益频繁,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联系生活、实现个体社会化的一种能力:口语交际表达了语言与生活的源流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实用价值。外交谈判、商业洽谈、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仿写题的内容。
一、发展变化
近几年,全国实施新课程的省市已经陆续进行了适应新课程需要的高考命题改革,很多语文高考试卷的内容及结构,与课改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但大部分试卷依然保留了仿写题的题型,只是考查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大体呈文学性与实用性兼济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强化语言能力的实践意义
仿写题考查的内容,由重视静态的语文知识考查,向重视动态的语言实践能力转变。如2003年全国卷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注意体现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导向,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该题仿照的是“示例”的表述方式,改写的重点是:在保留原句的语言信息的前提下,改变用词的感情色彩和语气。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表情达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修养方面。2007年江苏卷要求“补全‘学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的仿写题,也体现了重视语言的实践运用的理念。
2 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
以往的仿写题大多文学性、思辨性较强,学生的仿写过程更像“作文章”的过程,只不过是“仿作”而已。近几年的仿写内容趋向于人文素养的熏陶,提供的示例贴近生活实际,很多着眼于人性人情的揭示,思想意义较深刻。如2008年四川卷第20题:
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句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这样的试题,考生仿写的过程,往往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对话的过程。2009年全国卷I第20题所给“示例”也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尽管这些题目都要求“自选话题”,仿照的只是句式和修辞方法,但作为“示例”,其导引功能不仅指向形式,也会影响考生对“话题”思想内容的筛选。
3 具有注重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的导向性
以往的仿写题,大多撷取当代文学作品或援引名人哲言作为示例,近年来情况明显有了改变,示例直接选自课文或课外读本的很多,如2006年全国卷第20题,提供的示例是朱自清散文《春》结尾的用了比喻、比拟修辞的三句话;2009年四川卷第20题,所给示例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再看2008年四川卷第19题: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造然正气,_____ ,_____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该仿写题的视角,明显从课内拓展到课外,限制与开放达到和谐统一。这类命题,其导向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引导学生注重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广泛阅读。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求坚持三个意识,即应用意识、整合意识和实践意识;其中应用是首要的,整合是应用的加深和巩固,又反过来指导应用:而实践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应用。
二、未来展望
仿写题作为富有生命力的高考题型,今后在适应新课程需要的高考改革中,会在“不变”与“变”中寻求发展。
所谓不变,是指仿写题型的性质不会有大的改变,仍然会坚持以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旨归,提供不烦琐、不深奥的示例,设置一些适当的限制,提出明确的仿写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学生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所谓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结构形式会有所改变,比如从开放性角度考虑,完全仿写式将可能成为主要形式,而填充式仿写和接续式仿写会逐渐被淡化,因为它们所提供的语境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个性化生活储备。鲁迅说过:“写作固然需要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虽然完成仿写题并不完全等同于作文,但毕竟也是一个具有写作特征的心智活动,有的仿写题甚至可以称为“小小作文”,因此需要提供更具有张力的题目,尽量使具有不同兴趣和文化积淀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真正达到限制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
“变”的第二个方面,是仿写题的内容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进一步发生变化。仿写题考查的目标侧重于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包括书面表达与交流、口头表达与交流。以往的仿写题大多侧重于静态的书面语言表达,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作文已经有了相当重要的担当,现在高考作文赋分大多是60~70分。因此,以后的仿写题应该适当向口语交际方面拓展。当今社会,口语交际日益频繁,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联系生活、实现个体社会化的一种能力:口语交际表达了语言与生活的源流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实用价值。外交谈判、商业洽谈、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仿写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