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繁为简、化整为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ei_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已有经验,就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进行简要分析,以明确建设的必要性,掌握建设基本流程与核心要求,达到课程教学“去繁为简、化整为零”的效果,实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高。
  [關    键   词]  高职院校;线上资源;课程组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92-02
   在提倡以科学技术应用、驱动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优先发展的教育事业已经明确认识到加快加深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构建“教育+互联网”发展新格局。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紧跟时代变化与社会要求,抓住教育改革机遇,开展多样化的信息建设。课程信息资源则是典型代表。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去繁为简、化整为零”建设新模式,即教师对其所授课程开展课程组分开发建设,可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一个点的突破,在发挥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优势之后,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实现精品建设,课程开发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实现在线课程开发的全流程由“大而全”的农耕式向集约化、工厂式的转变。而且,由于引入市场机制,可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出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精品课程。
   一、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背景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同步发布了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优课联盟等22家在线课程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信息,免费提供了2.4万余门课程,共同实施并保障高职院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引导下,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也纷纷推出本校的线上课程,数不胜数,然而诸多线上课程中,所有内容都精彩的单门课程并不多见,但不乏课程中某个部分引人入胜。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18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达到248.75万人,其中,同学科与同课程的教师人数相当庞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创新是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必由之路,若要求每名教师将自己所授课程全部建设成线上的精品课程,显然,一没有可能,二没有必要,但鼓励教师完成所授课程的某个章节、某个项目、某个实验实训或某个模块的精品建设,既有利于实施,也更有时效性。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将一门课程的某一个章节、某一个项目、某一项实验实训或某一个模块称之为课程组分。教师对其所授课程开展课程组分开发建设,可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一个点的突破。在发挥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优势之后,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课程开发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实现在线课程开发的全流程由“大而全”的农耕式向集约化、工厂式转变。
   二、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的基本过程
   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必须遵循“去繁为简、化整为零”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分为细化、实化和优化三个阶段。
   细化阶段:将一门完整课程分解为若干个组分,即独立呈现、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章节或项目,每个组分都有单独的学分,可进行单独评价。在此过程中,为保证课程线上资源应用有效,需对高职院校课程具有全面了解,掌握课程线上资源的基本特征。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需具备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先进性等特征。其中职业性强调课程线上资源的需要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需求,使线上资源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利器;实践性强调线上资源能够促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满足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要求,满足学生主动学习要求;开放性、先进性强调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全员”(教师、学生、技术人员、优秀企业等)参与,促进先进科学技术有效应用。
   实化阶段:将上述组分与“1+X”和学分制等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在校内进行试点,进而推广到校外供学习者选择,推动“1+X”证书、学分制学习落地落实。
   优化阶段:一要做好总体规划。在初期阶段,可以规划20%左右的课程进行建设,在中期阶段,可以规划40%左右的课程进行建设。二要做好细分工作。每名教师完成一门课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其是否达到优质水平将作为教师评优、评职称的重要依据。三要做好统合工作:(1)在校内将所有课程开放给全部学生,供学生学习。(2)学生可以选择某名教师的整门课程,也可以选择某名教师一门课程的某一个或几个组分学习。(3)学生学习某个组分,考核合格后,可获得该组对应的学分。(4)学生通过学习若干个组分,获得学分累计达到毕业要求的数量,即可毕业。(5)教师的课酬,按学习选择组分量统一计算。(6)按照开发课程组分数、优质课程组分数、学生选择组分数进行加权计量,将其作为考核评价各个院系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
   三、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的具体要求
   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过程中,其课程组分、交易机制、付费方式、定价机制、课程组分开发应用的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教师开发的课程组分,应当有以下几个特性:(1)独立性。每个课程组分都有其相应的学分,可进行单独计量。对应的教师成果可以被独立评价。(2)不可拆分性。每个课程组分的内容应当相对完整,可成为一个或多个教学单元,要契合国家所提倡的活页式教材模式。(3)可评价性。每个课程组分都具有过程和总体两个评价环节,学生完成该组分的学习后,经独立考核合格,可获得该组分的相应学分。(4)关联性。每个课程组分必须与某门课程具有强关联,是某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某门课程所有组分的学分累加构成该课程的总学分。    2.交易机制。建立完善的课程组分交易机制,教师完成课程组分建设,供学习者在线上选择学习,或同科同课教师选用,由学习者或教师付费购买,达成交易。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其交易方式既要尊重课程组分教师的意愿,又需考虑組分对整个课程交易方式的影响。
   3.付费方式。学分制学习者或同科同课教师使用者,按学分制标准付费。学年制学习者,按折算以后的标准,由所在学校付费,或教师利用自己的项目经费进行付费。
   4.定价机制。在具体定价过程中,可由参与课程组分建设的教师自行定价。但在具体操作成果中,需要考虑单个课程组分定价对整个课程定价的影响。
   5.课程组分开发应用的程序。(1)由行指委或学校对所属课程划分为若干组分。(2)由全国范围内同科同课或其他教师自由选择开发一个或多个的课程组分。(3)按课程审核的相关规定程序,开展科学性、政治性审核。(4)上线:将建设好的课程资源上传到规定的网站,供交易与学习。(5)交易:根据确定好的交易机制以交易方式进行交易。(6)学习与互动:购买者购买后,可以让学生线上进行学习与互动。(7)考核评分与师生互评,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对课程及各个授课教师进行评分。
   四、高职院校课程线上资源建设效果及展望
   采用“去繁为简、化整为零”的思路建设高职院校课程的线上资源,将一门完整课程划分成若干组分,由同科同课教师或其他教师分别开发,可使教师集中精力攻于一点,降低开发难度,实现精品建设,节约社会成本。而且,由于引入市场机制,可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出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精品课程。同时,课程组分的开发应用,可使学习者的选择多样化,将更加有力推动学分制和“1+X”落地落实。此外,当前尚未形成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认可的网上学习和交易平台,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是当务之急。
   五、小结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信息化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常态,而线上资源建设将是信息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建设模式对最终质量有重要影响,传统的一个教师包干一门课程的做法较为粗放,根据现代社会精细分工思路,对课程进行细分,采用“去繁为简、化整为零”模式,再结合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出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永平.高职MOOC、SPOC与传统教学融合设计要求及策略[J].职教论坛,2019(12):39-46.
   [2]刘芳.大数据背景下高职实践性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资源共享[J].科技风,2019(30):36.
   [4]沈言锦,张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10):58-61.
   [5]佟军民,马广礼,蔡静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职教通讯,2019(18):38-42.
   [6]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141-142,145.
   [7]蒋吉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56-59.
   [8]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11):48-51.
   [9]丁丽军,蒋春茂,袁华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平台架构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以宠物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7):5-6.
   [10]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9):13-17.
   [1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指委高职工作组成立大会暨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会在我院召开[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2.
   [12]沈言锦.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式开放性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51-52.
   [13]罗彩林,罗婉妹,郑晨娜,等.线上线下组合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3):55-57.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摘 要] 跨学科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我国多次发文要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施跨学科创业教育。然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探索实践跨学科创业教育,既缺乏理论层面的引导,也缺少实践运行层面的经验。因此,学习、借鉴、本土化欧美发达国家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是推动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捷径。专著《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
期刊
[摘 要] 社区作为城市功能的基本单元,其建设发展与城市生产、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低碳社区建设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居民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低碳社区建设的进程,也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通过分析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转变居民行为模式的策略。  [关 键 词] 低碳社区;居民行为;模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也急剧增长。统计表明,到2020年,我国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1200万人。而以目前发展速度而言,至2015年,我国高等院校保险专业人才供给将不到1.3万名。可见,保险人才供需缺口非常明显。作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就业需求较强的一环——保险,在长时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以及发展。立足于洛阳理工学院经济
期刊
[摘 要] 央视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讲述了山区孩子们的上学經历,来自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等地区的孩子们以特殊的上学路走进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震惊之余,也给人们留下了对教育的反思。教育不是个人事件,而是社会事件。教育目的的实现,究竟如何受其背后的社会事实所影响。教育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教育与它所在的时间与地点紧密相关,除了家庭、个人对教育的影响外,地理环境、学校、社
期刊
[摘 要] 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为例,分析了在高职经管专业贫困生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并根据这些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贫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困境;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24-02
期刊
[摘 要]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人发展的核心理念,信息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应围绕全人的“人”字为育人核心,创新育人模式,打造全人发展背景下的高职办学特色,创建“六化三课堂”立体育人模式,进行融合化、课程化、项目化、社团化、活动化、社会化与三大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探索机构健全与课堂融合的立体网络建立、教学内容与体系构建、加强专题培训与师资建设等解决对策。  
期刊
[摘 要] 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志愿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成为自媒体、融媒体时代最主要的文化吸纳者与传播者,这对高校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实绩,通过建设并发挥易班网络平台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建设新举措,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德育实效。以校级易班网络工作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易熠星光”志愿文化(网络)
期刊
[摘 要] 职业素养是在进行相应职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而高职院校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制造业人才,更需强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技能教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践、实训、操作项目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渗透贯彻 “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民办高校在基层党组建设中遇到了新问题,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成为民办高校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必修课。推行“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向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师生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民办高校在党员队伍建设及管理方式
期刊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中职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一种与行业、企业、就业密切相关的教育形态,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2017—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中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要求,找到有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