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我校工学结合实习的运作模式——进行周密的前期准备安排,科学的实习过程管理以及合理的后期总结,阐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习基地 课程设置 人文关怀
工学结合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由学校与经济效益较好、管理规范、与学校专业相近的企业联合,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校企合作方式。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开展进行工学给合实习,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学校的主要实习基地——广东中山正洲汽门有限公司和深圳加阜精密模具厂进行工学给合实习。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工学结合实习运作模式。
一、周密的前期准备安排
1.实习基地的确定。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实习基地的选择与专业基本对口,企业技术和设备先进,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生产比较正常,重视学生实习,并有能力指导学生做好实习。我校领导经过考察研究,确定了主要实习基地是广东中山正洲气门有限公司和深圳加阜精密模具厂。学校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鉴定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协议涉及劳动时间、工资待遇、劳动纪律、安全保障、管理方式等。
2.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的心里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导向。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与实习企业相对应,如加阜实训室的建立,在该实训室里有深圳加阜精密模具厂赠送的教学用设备,如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铣床、注塑成型机等。学校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研修和实践,教师在生产一线学到的知识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室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为他们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机械加工和工艺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要求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实习,并且不因实习生的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往往被安排在某一个具体的岗位,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的管理原则等。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
二、科学的实习过程管理
1.加强学生管理力度,学生管理重点要适时调整。学生在工作期间,学校安排专人进驻,管理学生及监督工厂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离校做工出现的思想情绪波动。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如挨批评、受委屈、待遇不合理等,都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实习中断,严重时会出现集体混乱,会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制定有实习管理老师的职责,校外学生实习期间班主任的职责。学校领导还经常到实习单位巡查,及时到企业看望、鼓励和安慰实习学生,遇到共性问题与企业协商解决。
2.原本在校内实施的一些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结合生产实际,安排白天或晚上集中授课。比如在中山正洲气门有限公司,学生学习到了生产气门的制造工艺过程,学习了无心研磨技术,手动大、小车床的操作、量具的正确使用,还学习了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如5S、QCDSS管理方法等。
3.多给实习学生一些人文关怀,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一些活动。如在中山正洲气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常组织学生打篮球赛,我校学生最后还参加了公司的比赛,获取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节假日期间,我们采用带实习学生出游、会餐以及举行一些岗位技能比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疲劳进行疏导,让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家一样的温暖。
三、合理的后期总结
1.实习结束时,由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填写好实习鉴定表,再由学生实习时所在的工作班组的主管,给学生书写实习鉴定,并给学生评优,对被评为优秀员工的实习学生,公司给予一定的奖金和证书。最后由实习管理老师给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给予奖励。
2.工学结合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岗位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致参与产品的生产,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公司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3.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困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解决了生活困难,协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重要的是,通过实训教学,学生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贫困学生自尊自立,非贫困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心态更好。
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习基地 课程设置 人文关怀
工学结合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由学校与经济效益较好、管理规范、与学校专业相近的企业联合,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校企合作方式。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开展进行工学给合实习,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学校的主要实习基地——广东中山正洲汽门有限公司和深圳加阜精密模具厂进行工学给合实习。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工学结合实习运作模式。
一、周密的前期准备安排
1.实习基地的确定。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实习基地的选择与专业基本对口,企业技术和设备先进,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生产比较正常,重视学生实习,并有能力指导学生做好实习。我校领导经过考察研究,确定了主要实习基地是广东中山正洲气门有限公司和深圳加阜精密模具厂。学校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鉴定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协议涉及劳动时间、工资待遇、劳动纪律、安全保障、管理方式等。
2.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的心里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导向。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与实习企业相对应,如加阜实训室的建立,在该实训室里有深圳加阜精密模具厂赠送的教学用设备,如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铣床、注塑成型机等。学校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研修和实践,教师在生产一线学到的知识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室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为他们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机械加工和工艺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要求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实习,并且不因实习生的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往往被安排在某一个具体的岗位,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的管理原则等。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
二、科学的实习过程管理
1.加强学生管理力度,学生管理重点要适时调整。学生在工作期间,学校安排专人进驻,管理学生及监督工厂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离校做工出现的思想情绪波动。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如挨批评、受委屈、待遇不合理等,都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实习中断,严重时会出现集体混乱,会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制定有实习管理老师的职责,校外学生实习期间班主任的职责。学校领导还经常到实习单位巡查,及时到企业看望、鼓励和安慰实习学生,遇到共性问题与企业协商解决。
2.原本在校内实施的一些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结合生产实际,安排白天或晚上集中授课。比如在中山正洲气门有限公司,学生学习到了生产气门的制造工艺过程,学习了无心研磨技术,手动大、小车床的操作、量具的正确使用,还学习了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如5S、QCDSS管理方法等。
3.多给实习学生一些人文关怀,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一些活动。如在中山正洲气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常组织学生打篮球赛,我校学生最后还参加了公司的比赛,获取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节假日期间,我们采用带实习学生出游、会餐以及举行一些岗位技能比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疲劳进行疏导,让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家一样的温暖。
三、合理的后期总结
1.实习结束时,由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填写好实习鉴定表,再由学生实习时所在的工作班组的主管,给学生书写实习鉴定,并给学生评优,对被评为优秀员工的实习学生,公司给予一定的奖金和证书。最后由实习管理老师给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给予奖励。
2.工学结合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岗位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致参与产品的生产,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公司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3.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困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解决了生活困难,协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重要的是,通过实训教学,学生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贫困学生自尊自立,非贫困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心态更好。
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