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某些误区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某些误区。
  1 迷失了自我的语文教学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只重视文本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文本语言形式的教学;只追求让学生围绕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中对学生的语文要求。有的语文教师深挖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上得有些像思想政治课;有的深入分析文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探索有关的自然奥秘,甚至动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上的似乎是生物课、物理课。语文学科迷失了自己。
  语文教学必须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重视训练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必须重视培养提升学生语言的领悟和表达能力。
  2 曲解的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解读现在是个很时髦的词语。自从课程改革提出这一概念以后,有关语文和语文教学的媒体时常提到它,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师的口里更是经常说到它。可是,从运用实践看,误解者不在少数。
  所谓个性化阅读,从动机和过程看,应该是解读者的本真阅读,主动地参与,真心地投入,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放弃自我。
  钱梦龙先生曾经这样说:“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创造也不能离谱太远……这种发现恐怕比老师提供标准答案更糟蹋了名作。”
  3 教师主体地位的弱化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课程标准的片面理解,把教师的主体性与教师霸权混为一谈,以为教师的主体性意味着教师的权威性,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甚至被忽略。
  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体现所谓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将文本抛给学生而放手课堂,一切由学生做主。于是,学生各投所好,各行其是;学生跟着感觉走,教师跟着学生走。教材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不能下结论,只能设问。学生不管作出什么样的回答,教师都回避评判,更不能反驳。理论上强调师生平等对话,但是实际上,只鼓励学生对教师质疑,而忘却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的合法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的。在学习上,无论谁都代替不了学生。然而,课是由教师来教的,教学是由教师来组织的。我们当然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学生很多时候会受到学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信马由缰或是达不到预期的高度,这样少不了教师的引导点拨。我们强调“师生平等”,但也别忘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不能以削弱教师的主体性来换取学生的主体性,相反,要以教师自觉的主体性,来提升学生自发的主体性。
  4 形式化的分组讨论
  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讨论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而效果呢?实际上流于形式,效率低下,且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程度较好的学生还能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而那些程度差的学生,本来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不善于互相讨论,就不得不沦落为“看客”或“听客”。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小组或团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旨在倡导建立一种人道的、民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追求的是既能塑造自己,也能惠顾其他成员的结果,营造一种“集体为人人,人人为集体”的合作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所提问题必须有讨论的价值,能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讨论,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
  5 模式化严重,忽视教师的个性化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有人戏称“城头变幻大王旗”,有人笑曰“语坛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二年”。一个时期倡导某一主张,便会造出某种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时候,便搞出了闹哄哄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便搞出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今走进新课程,某些地方又搞出了表现“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凡公开课必讨论,必课件,必拓展,一堂课老师只能讲“N分钟”多讲便成罪过……
  这实际上是讲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原则。的确,成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一旦走进他们的课堂听其讲课,就会强烈的感受到他们的教法不同,各具特色。这恰恰就是个性化风采构造的一种特别的语文教学氛围。
  6 盲目的拓展迁移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里有“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条目,许多教学设计类著作中,有专门“创造性教学设计”的章节来研究教学迁移,可见拓展迁移的重要性。但如果不顾文本,牵强附会,游离主旨,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拓展本质上是一种辅助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但许多语文教师把拓展当做时尚而盲目拓展。不顾文本的特点和拓展的目的,随意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建构就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
  7 由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闹
  当“填鸭式”教学人人喊打,满堂灌渐渐失去市场的时候,一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满堂问”又出现了。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由于问题设计十分浅显,有的问题近乎浅薄,根本谈不上什么价值。往往是该问的没问,不该问的乱问。这种形式实质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满堂灌”。
  还有一种形式现在更风行于语文课堂,这便是“满堂闹”。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而将语文教学娱乐化、游戏化。脱离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特点,搞一些学习性的娱乐、游戏活动。这种活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随兴所至、调侃搞笑,表面热热闹闹,实质毫无成效。
  【参考文献】
  [1] 《个性化解读的解读》程良炎 《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09期
  [2] 《请给训练留个空》钱梦龙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01期
  [3] 《为语文教学招“魂”》 钱梦龙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02期
  [4] 《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 吴格明 《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12期
  [5] 《走出语文公开课的五大误区》宋宏雄 康林益 陈礼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08期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学生敢于质疑生成,才会不断发现新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有效性生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特点,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分析典型事例,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对文章的结局质疑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升华。  【关键词】质疑 生成 创造能
期刊
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下面试举几例说明之。  1 创设导入情景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
期刊
为提高教学水平,我校开展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设景引趣—自学质疑—讨论理解—练习反馈—指导总结”的5个环节。我觉得,对学生说,“自学质疑与讨论理解”这两个环节很重要,为此,我主要抓好4个要素:疑—问—议—论。  1 引导寻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
期刊
【摘要】课题教学的优化,教师要掌握的三种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 学习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与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教研课题。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各位同仁悉心研究的首要问题。作为苦苦追寻教学良法的我倍受感触,现将我个人在课改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予分述。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应该在优化教学
期刊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迫在眉睫。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法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结论的思维活动。它具有想象丰富、观察敏锐、灵感活跃、表述新颖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本文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根据多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期刊
【摘要】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好与差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 宽松 和谐 关爱 氛围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
期刊
【摘要】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关键词】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  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自己在二十几年的工作中初浅总结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关爱和呵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身为人民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对数学的执着追求及严谨治学的态度去感化学生。同时必须从实际行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家庭、班级和社会中去详实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特
期刊
在壮族地区的小学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功课,首推语文课中的汉语拼音。虽然小学开设汉语拼音课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但由于汉壮两种语言差异太大的原因,即使在小学受过正规的汉语拼音教育,许多壮族学生讲起普通话来仍不很地道,由此可见,小学拼音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的。  要使壮族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教师必须弄清其难点,然后针对难点找出攻关的途径。  汉语拼音教学有多个分解的环节——声母、韵母、声调、拼读等。从教
期刊
【摘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尝试少教多学,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同时也能获得诸多收获与喜悦。  【关键词】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识字教学中的少教多学古诗中的少教多学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我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已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自认为是一位勤恳工作,敬业为尚,早出晚归的合格教师,并每每看到孩子们由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个个都在试卷上有着优良的成绩,更是满足的不得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