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具体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感知能力与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运而生。虽然该课程的设立无疑是高中教育一个大的进步,但在教学方法上却出现了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目标导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1.教学方式过于呆板
在信息技术学科刚刚走进高中课程大门的今天,很多教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理解并不透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未能作出有效的调整。从实际情况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了传统型的教学方法,即“一言堂”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并督促学生记笔记、做习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概念,但是,学生对学到的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或者仅仅是停留在了文字表面,对深层次的意义一无所知。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传统类型诸如数学、化学等学科,它讲究很强的“实际性”,而传统类型的教学方式则让信息技术课程变得过分抽象化和理论化。因此,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生难以理解信息技术的真谛,自然也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率。
1.2.教学目标不够科学
清晰、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先要完成的步骤。只有教学目标设置的清晰了、科学了,才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就拿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它走进高中课程的初衷就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重要作用,并启发学生去应用甚至开发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却变成了一个极为尴尬的角色: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实用化,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将应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概念与内涵被当做了四书五经去死记硬背,违背了该课程设置的初衷(也即出现了教学目标的偏差);其次,由于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应对高考,而作为高考考试范围之外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质量不仅得不到教师的重视,甚至连学生也觉得不以为然。这导致信息技术课程长期被当做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总而言之,教学目标不够科学,直接影响到了该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1.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脱离生活
众所周知,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仅仅依靠一本教材,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缺乏例如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师只能死板的把自己的教案读给学生,根本无法将抽象的概念和基本内涵直观的表达给学生。而且,信息技术课程也仅仅被限制在课堂范围内,缺乏必要的实践,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使得学生很难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再者,教学方法上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进一步地应用到生活中去。而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严重背离了这个初衷。再加上很多高中学校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安排的课程很少,政治课外实践课被严重压缩甚至取消,由于缺乏课外实践活动,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同实际生活关联起来,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长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明確教学目标
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无论什么类型的课程,都讲究学以致用。因此,若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仍然是教会学生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教师不应当因此而忽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锻炼。信息技术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获得、加工整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上。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及时摒弃“只学不用”的教学思路,而要转变为要“学以致用”。换句话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要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概念的背诵与记忆程度,而是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将学生信息技术实际能力的作为课程培养目标,为教学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规划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宏观教学目标的落实方式。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内容,指的就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教师需要综合考量课程特征、学生认知阶段,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差别。也就是活,在规划课程内容时,既要切合该门课程的特点,也要适应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实际感知能力。在实际规划时,既要安排足够的课程课时用于基本概念的讲解与理解,也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要规划课程时间与实习。总而言之,教学内容的规划既要有理论教学,也要有实践教学,双管齐下,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2.3制定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步骤
从目前情况看,很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妄图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但是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高中生既不是神童,也不是超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学习水平突飞猛进。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深刻的了解这一点。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而且落实制定的计划时,可以先从教高中生基本定义与概念开始,然后逐步教他们理解更深层次含义的能力,循序渐进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在让高中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的提高他们的应用与实践能力。
此外,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也是提高高中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资质与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不在学习中落后,从而提高综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晓鸿 .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2012(05).
[2] 夏学华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D]. 山东师范大学,2009(05).
关键词:目标导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1.教学方式过于呆板
在信息技术学科刚刚走进高中课程大门的今天,很多教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理解并不透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未能作出有效的调整。从实际情况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了传统型的教学方法,即“一言堂”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并督促学生记笔记、做习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概念,但是,学生对学到的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或者仅仅是停留在了文字表面,对深层次的意义一无所知。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传统类型诸如数学、化学等学科,它讲究很强的“实际性”,而传统类型的教学方式则让信息技术课程变得过分抽象化和理论化。因此,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生难以理解信息技术的真谛,自然也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率。
1.2.教学目标不够科学
清晰、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先要完成的步骤。只有教学目标设置的清晰了、科学了,才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就拿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它走进高中课程的初衷就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重要作用,并启发学生去应用甚至开发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却变成了一个极为尴尬的角色: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实用化,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将应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概念与内涵被当做了四书五经去死记硬背,违背了该课程设置的初衷(也即出现了教学目标的偏差);其次,由于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应对高考,而作为高考考试范围之外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质量不仅得不到教师的重视,甚至连学生也觉得不以为然。这导致信息技术课程长期被当做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总而言之,教学目标不够科学,直接影响到了该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1.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脱离生活
众所周知,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仅仅依靠一本教材,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缺乏例如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师只能死板的把自己的教案读给学生,根本无法将抽象的概念和基本内涵直观的表达给学生。而且,信息技术课程也仅仅被限制在课堂范围内,缺乏必要的实践,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使得学生很难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再者,教学方法上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进一步地应用到生活中去。而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严重背离了这个初衷。再加上很多高中学校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安排的课程很少,政治课外实践课被严重压缩甚至取消,由于缺乏课外实践活动,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同实际生活关联起来,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长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明確教学目标
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无论什么类型的课程,都讲究学以致用。因此,若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仍然是教会学生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教师不应当因此而忽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锻炼。信息技术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获得、加工整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上。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及时摒弃“只学不用”的教学思路,而要转变为要“学以致用”。换句话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要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概念的背诵与记忆程度,而是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将学生信息技术实际能力的作为课程培养目标,为教学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规划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宏观教学目标的落实方式。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内容,指的就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教师需要综合考量课程特征、学生认知阶段,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差别。也就是活,在规划课程内容时,既要切合该门课程的特点,也要适应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实际感知能力。在实际规划时,既要安排足够的课程课时用于基本概念的讲解与理解,也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要规划课程时间与实习。总而言之,教学内容的规划既要有理论教学,也要有实践教学,双管齐下,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2.3制定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步骤
从目前情况看,很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妄图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但是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高中生既不是神童,也不是超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学习水平突飞猛进。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深刻的了解这一点。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而且落实制定的计划时,可以先从教高中生基本定义与概念开始,然后逐步教他们理解更深层次含义的能力,循序渐进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在让高中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的提高他们的应用与实践能力。
此外,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也是提高高中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资质与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不在学习中落后,从而提高综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晓鸿 .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2012(05).
[2] 夏学华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D]. 山东师范大学,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