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获得感知,受到启迪,在吸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善待我们家园、善待地球的勇气和力量。
关键词 生态德育 实例 主题活动 反思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它要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并要求学生“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需要端正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呢?
第一,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
对于初中生来说,铃声响后其注意力还未能有效地转移到课堂上,利用课前的3分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上,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前3分钟讲一讲关于生态环境的小知识。同学们兴趣很高,有些同学还在课前制作了PPT。有同学讲的是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有同学讲的是关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带来的生态灾难的事例: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温室效应”等。有同学讲的是罗布泊的例子,原来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有同学例举了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导致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这些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通过这些事例,同学们深受感触。他们喊出了: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
第二,实例教学注重生活化。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我注意选取既典型又贴近生活的实例。例如,在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教材中有项活动:做一个小调查,看看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以学校所在地(万盛经开区南桐镇)为例让同学们展开调查------
师:同学们,谈谈你居住在南桐这个地方的感觉?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生:电厂的大烟囱排出的浓烟,使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
生:南桐水泥厂排出的气体很刺鼻,熏得人头脑昏沉沉的,尤其是晴好天气时。
生:南桐煤矿洗选厂排出的污水,使得它经过的地方都是黑黢黢的。
生:煤矿采空区导致的地漏使刘家河干涸,存不起水。
生:车辆经过时扬起的尘土。
……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许多污染企业的存在。
生:政府监管不严,只注重经济效益。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南桐镇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紧缺;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等。因此,我们在保持万盛经开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像这样的实例既典型又贴近现实的生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例如,针对九年级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结合乡土课程资源,围绕“人与自然”主题,开展三例探究性体验作业:“黑山谷、龙鳞石海旅游资源开发与现状调查”;“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活动中调查孝子河和刘家河的情况;“农村家庭父母收入分配方式调查”。开展主题体验性作业研究,首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内容、人员分工、选出负责人;然后组织学生周末进行探究访问,做好记录,填写调查表。再次,针对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写体会或给有关部门提建议。最后,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展示成果,如诗歌、剪纸、演讲、实物图片等。通过实施“人与自然”主题作业研究,将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这些主题探究活动,有利于开发乡土德育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深深体会到课本中所难以理解的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从而增强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进行课堂反思
课堂中我讲到了藏羚羊和骆马的不同命运:藏羚羊因其轻柔保暖的绒毛而惨遭盗猎者的屠杀,几乎被斩尽杀绝;骆马绒的珍贵程度仅次于藏羚羊绒,热爱大自然的秘鲁人用传统的“查卡”捕猎方法,在不伤害骆马的情况下剪取绒毛,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请同学们反思:人类和大自然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同学们在思考中体会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德育的首要任务也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而应为学生营造文明优雅、进取向上的人文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主动协助班主任、配合校领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获得感知,受到启迪,在吸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善待我们家园、善待地球的勇气和力量。
关键词 生态德育 实例 主题活动 反思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它要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并要求学生“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需要端正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呢?
第一,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
对于初中生来说,铃声响后其注意力还未能有效地转移到课堂上,利用课前的3分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上,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前3分钟讲一讲关于生态环境的小知识。同学们兴趣很高,有些同学还在课前制作了PPT。有同学讲的是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有同学讲的是关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带来的生态灾难的事例: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温室效应”等。有同学讲的是罗布泊的例子,原来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有同学例举了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导致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这些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通过这些事例,同学们深受感触。他们喊出了: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
第二,实例教学注重生活化。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我注意选取既典型又贴近生活的实例。例如,在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教材中有项活动:做一个小调查,看看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以学校所在地(万盛经开区南桐镇)为例让同学们展开调查------
师:同学们,谈谈你居住在南桐这个地方的感觉?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生:电厂的大烟囱排出的浓烟,使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
生:南桐水泥厂排出的气体很刺鼻,熏得人头脑昏沉沉的,尤其是晴好天气时。
生:南桐煤矿洗选厂排出的污水,使得它经过的地方都是黑黢黢的。
生:煤矿采空区导致的地漏使刘家河干涸,存不起水。
生:车辆经过时扬起的尘土。
……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许多污染企业的存在。
生:政府监管不严,只注重经济效益。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南桐镇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紧缺;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等。因此,我们在保持万盛经开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像这样的实例既典型又贴近现实的生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例如,针对九年级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结合乡土课程资源,围绕“人与自然”主题,开展三例探究性体验作业:“黑山谷、龙鳞石海旅游资源开发与现状调查”;“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活动中调查孝子河和刘家河的情况;“农村家庭父母收入分配方式调查”。开展主题体验性作业研究,首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内容、人员分工、选出负责人;然后组织学生周末进行探究访问,做好记录,填写调查表。再次,针对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写体会或给有关部门提建议。最后,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展示成果,如诗歌、剪纸、演讲、实物图片等。通过实施“人与自然”主题作业研究,将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这些主题探究活动,有利于开发乡土德育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深深体会到课本中所难以理解的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从而增强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进行课堂反思
课堂中我讲到了藏羚羊和骆马的不同命运:藏羚羊因其轻柔保暖的绒毛而惨遭盗猎者的屠杀,几乎被斩尽杀绝;骆马绒的珍贵程度仅次于藏羚羊绒,热爱大自然的秘鲁人用传统的“查卡”捕猎方法,在不伤害骆马的情况下剪取绒毛,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请同学们反思:人类和大自然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同学们在思考中体会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德育的首要任务也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而应为学生营造文明优雅、进取向上的人文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主动协助班主任、配合校领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获得感知,受到启迪,在吸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善待我们家园、善待地球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