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领域的投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投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种金融风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金融贸易的发展。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大环境呈现出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且金融环境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客观来说,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金融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如何在投资管理中利用金融风险预算理论合理规避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金融行业从业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投资管理 金融风险预算理论 应用探讨
一、金融风险预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金融风险预算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来说,金融风险预算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投资企业在制定投资方案时提供强有力的可靠依据。在进行金融风险预算时,要明确投资方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同时对投资风险的来源和种类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并加以系统性的分析,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合理分配和管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实际的投资情况、经营情况等时常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金融风险预算能够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转变,为投资方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通常来说,目前金融风险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对投资方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与投资方的交流沟通以及综合对投资方经营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分析来总结投资方承受风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后期制定投资风险预算方案提供依据;第二,在经过对投资方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来进行风险的管理与分配,这就要求投资风险预算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并据此合理分配不同环节的风险,加强对风险的控制;第三,对投资风险预算方案进行科学分析评价,预估风险投资方案给投资方带来的风险及利益。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投资风险管理人员来说,在进行投资风险预算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与投资方的沟通工作,要明确投资方是否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其次要对投资方所能承受的投资风险的大小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投资方的意见和意愿对投资风险进行分配。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项工作环环相扣,具有传承性和顺序性。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是后续投资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既是对投资方的负责,也是对被投资方的负责,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证各经营管理环节正常进行的保证。因此风险投资预算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责任意识,对风险投资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发展历程
客观来说,当人类初步开始进行金融活动时,投资风险预算也就随之而诞生,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风险投资预算体系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初步萌芽。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际投资,都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和认同,国际范围内的贸易额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这也就使得世界各国对科学的、现代化的风险投资管理理论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分别爆发于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且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投资风险也在加大,这也让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投资风险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经验性质的风险管理方法,在现代投资风险预算体系诞生以前,传统的投资者过于依赖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想法来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缺乏科学的投资风险预算方法,管理手段非常落后,通常来说,以前的投资者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如何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对投资风险的预估,一旦出现各类突发情况,往往会使投资者损失惨重。第二个阶段是投资组合理论阶段,1952年,数学期望与标准差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投资风险预算理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数学期望与标准差理论中,将投资收益看作为一个随机变量,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投资风险看作是标准差,而数学期望则是指投资方希望从这次投资中所获取的利益,在数学期望与标准差理论诞生后,相关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尤其是后来单指数模型的诞生,大大减少了投资风险预算过程中的计算量,在实际的投资风险预算工作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大量应用。风险投资预算管理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以上世纪九十年代VAR理论的诞生为标志,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发生了数起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大案,尤其是1997年爆发于泰国进而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最为人所熟知,在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科学的投资风险预算理论的需求更为迫切,而VAR理论则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风险投资预算新理论,VAR理论堪称数学与经济学的完美结合,随着人类数学水平日益精进的当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数学,尤其是概率学,在投资风险预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学的发展使得经济学范围内风险的预测成为可能。虽然VAR理论是投资风险预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VAR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VAR理论只能对市场风险进行比较精准的预估,但是缺乏对信用风险的有效评估,而且如果在应用VAR理论进行分析时的假设条件运用不当,会导致得出的结果偏离实际,也就是说单纯的依靠VAR理论进行投资风险预算往往得不出准确的结果,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风险评估问题。而第四阶段则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风险预算理论,可以说风险预算理论的诞生,为投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框架,实现了风险管理与投资过程的融合,这就解决了前三个发展阶段中投资过程与风险管理相互分离的问题,现代的风险预算理论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事前与事后并重,在投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风险控制日趋重要的当下,风险预算理论为各国的投资者提供了风险预算的可靠保证,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养老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过程中都大量应用了风险预算理论,风险预算理论为投资方加强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保证。 三、风险预算的基本含义与基本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头寸的大小以及市场的波动程度,其中市场的波动程度对风险的影响最大,市场波动程度越大,风险就越大,所以减轻市场的波动程度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应政策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投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制定的所谓风险目标,其实是投资方愿意承担或者按照其自身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的风险的平均值,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方所承担的实际风险往往会大于预先制定的风险目标。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对于投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统筹考虑,以量化手段为基础,在投资过程中不断跟踪预先制定好的风险目标,根据市场波动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尽量降低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方所面临的风险,减小风险目标与实际风险之间的差距,为投资方尽量降低风险水平。在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者首先要认真研究投资方制定的投资方案,以投资方案为依据,对投资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设定投资方愿意承担或者按照其自身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在确定投资方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之后,投资风险预算工作者要利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将投资风险配置到具体的投资种类中,对资产管理的各个过程进行科学的风险分配和管理。前文中已经提到,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市场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投资风险预算方案一成不变,那么会大大增加投资方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投资风险预算工作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投资风险预算方案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比如在某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后,形成一份详细的市场变化情况报告和预算报告,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对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调节预算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在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操作过程中,既要注重对以往工作情况的总结,制定严格、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根据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和调整,尽可能地协助投资方进行风险的规避,可以说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最完备的流程应当是制定预算方案——总结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投资风险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阶段性总结——调整下一阶段的预算方案,做好各个流程的工作,使投资风险预算工作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投资预算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点工作: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规模,一个合理的预算规模应该是投资方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以及其期望达到的预算目标之间的平衡值;第二,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将整个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合理分配到具体的风险种类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去。
四、投资风险预算过程中的风险测度方法
(一)跟踪风险投资预算方案中的误差
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客观来说,仅仅是跟踪风险以及事后對投资风险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强针对风险的管理,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才能保证投资工作的最后成功。在被动式指数投资过程中,最常用的投资方法是复制标的指数,通常来说,投资者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支出增强其自身资本的流动性,一般会在各类证券中进行取舍,多购进流动性较强的证券,适当避开流动性较低的证券,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标的指数很难被十分精确的复制,也就是说投资过程中获得的标的指数与实际的标的是有一定偏离的,这种偏离会造成超额收益的产生。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希望这种超额收益的存在,至少应当保证超额收益的累积,因此这就需要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投资预算方案误差中的追踪。除了被动式指数投资外,还有主动式投资,在主动式投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结合市场当前的情况对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且以评估结果为依据,通过偏离相关基准来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效益,这种投资效益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偏离基准带来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的波动程度,而主动式投资过程中的误差追踪能够对超额收益的波动程度进行预估和分析。总的来说,无论是被动式指数投资还是主动式投资,都需要做好投资过程中的追踪误差工作,同时对追踪误差大小的限制在目前的投资指令中也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对投资过程中的极端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限制,在投资过程中,个体或者集体的风险因素会导致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而压力测试的用途就是减轻这些极端事件给投资者带来的冲击。在进行投资风险预算工作过程中,一般会采取不同的压力测试方法来对不同的投资组合进行相关的检测,之所以要采取不同的压力测试背景,一方面是避免与之前的风险投资预算方案发生冲突从而产生较高的相似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以前类似的错误,从多个角度入手,积极吸取以往的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防止在投资过程中发生各种不利事件,尽量减少由于个体或集体因素产生的极端事件给投资者带来的冲击和利益损失。
五、投资管理中金融风险预算理论的应用
前文中已经指出投资风险预算理论对已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投资风险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一)对投资方案进行风险预测
对投资方案进行风险预测,是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开端,也是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对投资方案进行风险预测时,除了要做好前文中提到的投资过程中的误差追踪工作以及利用不同的压力测试情景对不同的投资组合进行测试外,还要利用好VAR模型。前文中已经提到,VAR理论的诞生是现代投资风险管理发展第三阶段的标志,而VAR模型则是以VAR理论为基本框架所制定的投资风险预算模型。所谓VAR,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投资者可能会遭受的最大经济损失,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实际投资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应政策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正是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无法避免,才导致单纯地依靠VAR理论很难得到准确可靠的计算结果,在实际的投资风险预算过程中,应用VAR模型时,往往会辅以蒙特拉罗模拟法、历史法、资料参考法等多种辅助方法,力求计算结果尽可能精确。 (二)对投资过程和资产管理中的风险配置
风险配置是投资风险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中的重要应用,做好风险配置,有利于在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里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是做好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般来说,在风险配置工作中往往要根据对投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結果来对投资者的资产进行相应的分配。就当下的投资管理工作现状来说,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市场波动的影响,市场情况总是处于实时变化的状态,而市场的动态波动变化会给整体的投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风险管理中忽视市场变化给投资环境带来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给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风险配置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缺陷,通过对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配置,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对资产配置和风险配置的不同功能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资产配置能够实现风险在不同投资者资产与投资组合之间的流转和转换,而风险配置则能实现风险在投资者资产以及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流转和转换。可以说风险配置与资产配置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能够保证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选择投资基准
投资基准的选择对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制定准确的投资基准,能够保证投资工作的顺利展开,在选择投资基准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投资风险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确定投资者所期望获得的投资收益率;第二,在进行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时,要对投资者的投资意向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掌握了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之后,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项投资意向,对该投资意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投资过程中风险特征以及可能获得的收益;第三,对投资风险的边界进行相关的界定工作,投资者要对市场上的某一方进行投资,就势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由于投资者对承担风险水平的意愿不同,且不同投资者的自身经济实力不同,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也不同,因此对投资风险边界的界定十分重要。前文中已经介绍了被动式指数投资和主动式投资的内容和优缺点,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意愿灵活选择投资方式,比如选择被动式指出投资,能够降低误差追踪工作的复杂程度,但是很难获得较大收益,也不容易实现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因此,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明确投资意愿,合理确定投资基准,对不同投资方式的收益水平、风险水平进行综合控制,采取更适于自身的、更加有效的套期策略,使自身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做好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能够帮助投资者有效规避投资风险,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资风险预算工作人员都应当对风险预算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马晨.简析金融风险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中的实践[J].财金论坛,2012,26(3):355-356.
[2]鲍奕奕,风险预算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集,2012,25(2):99-100.
[3]胡光涛,程兵,张晓军.金融风险预算理论及其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评论,2013,35(13):126-127.
[4]邓留保,我国金融投资的风险预算与控制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4,28(4):147-148.
【关键词】投资管理 金融风险预算理论 应用探讨
一、金融风险预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金融风险预算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来说,金融风险预算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投资企业在制定投资方案时提供强有力的可靠依据。在进行金融风险预算时,要明确投资方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同时对投资风险的来源和种类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并加以系统性的分析,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合理分配和管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实际的投资情况、经营情况等时常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金融风险预算能够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转变,为投资方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通常来说,目前金融风险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对投资方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与投资方的交流沟通以及综合对投资方经营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分析来总结投资方承受风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后期制定投资风险预算方案提供依据;第二,在经过对投资方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来进行风险的管理与分配,这就要求投资风险预算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并据此合理分配不同环节的风险,加强对风险的控制;第三,对投资风险预算方案进行科学分析评价,预估风险投资方案给投资方带来的风险及利益。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投资风险管理人员来说,在进行投资风险预算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与投资方的沟通工作,要明确投资方是否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其次要对投资方所能承受的投资风险的大小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投资方的意见和意愿对投资风险进行分配。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项工作环环相扣,具有传承性和顺序性。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是后续投资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既是对投资方的负责,也是对被投资方的负责,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证各经营管理环节正常进行的保证。因此风险投资预算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责任意识,对风险投资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发展历程
客观来说,当人类初步开始进行金融活动时,投资风险预算也就随之而诞生,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风险投资预算体系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初步萌芽。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际投资,都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和认同,国际范围内的贸易额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这也就使得世界各国对科学的、现代化的风险投资管理理论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分别爆发于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且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投资风险也在加大,这也让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投资风险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经验性质的风险管理方法,在现代投资风险预算体系诞生以前,传统的投资者过于依赖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想法来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缺乏科学的投资风险预算方法,管理手段非常落后,通常来说,以前的投资者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如何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对投资风险的预估,一旦出现各类突发情况,往往会使投资者损失惨重。第二个阶段是投资组合理论阶段,1952年,数学期望与标准差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投资风险预算理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数学期望与标准差理论中,将投资收益看作为一个随机变量,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投资风险看作是标准差,而数学期望则是指投资方希望从这次投资中所获取的利益,在数学期望与标准差理论诞生后,相关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尤其是后来单指数模型的诞生,大大减少了投资风险预算过程中的计算量,在实际的投资风险预算工作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大量应用。风险投资预算管理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以上世纪九十年代VAR理论的诞生为标志,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发生了数起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大案,尤其是1997年爆发于泰国进而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最为人所熟知,在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科学的投资风险预算理论的需求更为迫切,而VAR理论则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风险投资预算新理论,VAR理论堪称数学与经济学的完美结合,随着人类数学水平日益精进的当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数学,尤其是概率学,在投资风险预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学的发展使得经济学范围内风险的预测成为可能。虽然VAR理论是投资风险预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VAR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VAR理论只能对市场风险进行比较精准的预估,但是缺乏对信用风险的有效评估,而且如果在应用VAR理论进行分析时的假设条件运用不当,会导致得出的结果偏离实际,也就是说单纯的依靠VAR理论进行投资风险预算往往得不出准确的结果,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风险评估问题。而第四阶段则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风险预算理论,可以说风险预算理论的诞生,为投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框架,实现了风险管理与投资过程的融合,这就解决了前三个发展阶段中投资过程与风险管理相互分离的问题,现代的风险预算理论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事前与事后并重,在投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风险控制日趋重要的当下,风险预算理论为各国的投资者提供了风险预算的可靠保证,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养老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过程中都大量应用了风险预算理论,风险预算理论为投资方加强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保证。 三、风险预算的基本含义与基本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头寸的大小以及市场的波动程度,其中市场的波动程度对风险的影响最大,市场波动程度越大,风险就越大,所以减轻市场的波动程度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应政策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投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制定的所谓风险目标,其实是投资方愿意承担或者按照其自身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的风险的平均值,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方所承担的实际风险往往会大于预先制定的风险目标。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对于投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统筹考虑,以量化手段为基础,在投资过程中不断跟踪预先制定好的风险目标,根据市场波动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尽量降低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方所面临的风险,减小风险目标与实际风险之间的差距,为投资方尽量降低风险水平。在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者首先要认真研究投资方制定的投资方案,以投资方案为依据,对投资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设定投资方愿意承担或者按照其自身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在确定投资方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之后,投资风险预算工作者要利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将投资风险配置到具体的投资种类中,对资产管理的各个过程进行科学的风险分配和管理。前文中已经提到,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市场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投资风险预算方案一成不变,那么会大大增加投资方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投资风险预算工作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投资风险预算方案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比如在某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后,形成一份详细的市场变化情况报告和预算报告,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对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调节预算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在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操作过程中,既要注重对以往工作情况的总结,制定严格、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根据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和调整,尽可能地协助投资方进行风险的规避,可以说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最完备的流程应当是制定预算方案——总结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投资风险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阶段性总结——调整下一阶段的预算方案,做好各个流程的工作,使投资风险预算工作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投资预算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点工作: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规模,一个合理的预算规模应该是投资方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以及其期望达到的预算目标之间的平衡值;第二,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将整个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合理分配到具体的风险种类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去。
四、投资风险预算过程中的风险测度方法
(一)跟踪风险投资预算方案中的误差
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客观来说,仅仅是跟踪风险以及事后對投资风险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强针对风险的管理,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才能保证投资工作的最后成功。在被动式指数投资过程中,最常用的投资方法是复制标的指数,通常来说,投资者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支出增强其自身资本的流动性,一般会在各类证券中进行取舍,多购进流动性较强的证券,适当避开流动性较低的证券,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标的指数很难被十分精确的复制,也就是说投资过程中获得的标的指数与实际的标的是有一定偏离的,这种偏离会造成超额收益的产生。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希望这种超额收益的存在,至少应当保证超额收益的累积,因此这就需要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投资预算方案误差中的追踪。除了被动式指数投资外,还有主动式投资,在主动式投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结合市场当前的情况对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且以评估结果为依据,通过偏离相关基准来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效益,这种投资效益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偏离基准带来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的波动程度,而主动式投资过程中的误差追踪能够对超额收益的波动程度进行预估和分析。总的来说,无论是被动式指数投资还是主动式投资,都需要做好投资过程中的追踪误差工作,同时对追踪误差大小的限制在目前的投资指令中也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对投资过程中的极端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限制,在投资过程中,个体或者集体的风险因素会导致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而压力测试的用途就是减轻这些极端事件给投资者带来的冲击。在进行投资风险预算工作过程中,一般会采取不同的压力测试方法来对不同的投资组合进行相关的检测,之所以要采取不同的压力测试背景,一方面是避免与之前的风险投资预算方案发生冲突从而产生较高的相似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以前类似的错误,从多个角度入手,积极吸取以往的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防止在投资过程中发生各种不利事件,尽量减少由于个体或集体因素产生的极端事件给投资者带来的冲击和利益损失。
五、投资管理中金融风险预算理论的应用
前文中已经指出投资风险预算理论对已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投资风险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一)对投资方案进行风险预测
对投资方案进行风险预测,是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开端,也是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对投资方案进行风险预测时,除了要做好前文中提到的投资过程中的误差追踪工作以及利用不同的压力测试情景对不同的投资组合进行测试外,还要利用好VAR模型。前文中已经提到,VAR理论的诞生是现代投资风险管理发展第三阶段的标志,而VAR模型则是以VAR理论为基本框架所制定的投资风险预算模型。所谓VAR,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投资者可能会遭受的最大经济损失,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实际投资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应政策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正是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无法避免,才导致单纯地依靠VAR理论很难得到准确可靠的计算结果,在实际的投资风险预算过程中,应用VAR模型时,往往会辅以蒙特拉罗模拟法、历史法、资料参考法等多种辅助方法,力求计算结果尽可能精确。 (二)对投资过程和资产管理中的风险配置
风险配置是投资风险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中的重要应用,做好风险配置,有利于在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里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是做好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般来说,在风险配置工作中往往要根据对投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結果来对投资者的资产进行相应的分配。就当下的投资管理工作现状来说,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市场波动的影响,市场情况总是处于实时变化的状态,而市场的动态波动变化会给整体的投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风险管理中忽视市场变化给投资环境带来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给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风险配置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缺陷,通过对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配置,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对资产配置和风险配置的不同功能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资产配置能够实现风险在不同投资者资产与投资组合之间的流转和转换,而风险配置则能实现风险在投资者资产以及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流转和转换。可以说风险配置与资产配置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能够保证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选择投资基准
投资基准的选择对投资风险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制定准确的投资基准,能够保证投资工作的顺利展开,在选择投资基准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投资风险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确定投资者所期望获得的投资收益率;第二,在进行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时,要对投资者的投资意向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掌握了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之后,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项投资意向,对该投资意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投资过程中风险特征以及可能获得的收益;第三,对投资风险的边界进行相关的界定工作,投资者要对市场上的某一方进行投资,就势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由于投资者对承担风险水平的意愿不同,且不同投资者的自身经济实力不同,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也不同,因此对投资风险边界的界定十分重要。前文中已经介绍了被动式指数投资和主动式投资的内容和优缺点,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意愿灵活选择投资方式,比如选择被动式指出投资,能够降低误差追踪工作的复杂程度,但是很难获得较大收益,也不容易实现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因此,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明确投资意愿,合理确定投资基准,对不同投资方式的收益水平、风险水平进行综合控制,采取更适于自身的、更加有效的套期策略,使自身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做好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能够帮助投资者有效规避投资风险,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资风险预算工作人员都应当对风险预算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马晨.简析金融风险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中的实践[J].财金论坛,2012,26(3):355-356.
[2]鲍奕奕,风险预算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集,2012,25(2):99-100.
[3]胡光涛,程兵,张晓军.金融风险预算理论及其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评论,2013,35(13):126-127.
[4]邓留保,我国金融投资的风险预算与控制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4,28(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