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全面进行创新创化教育己经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院校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初步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民办院校
“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将互联网和其他各个行业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生态。随着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与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显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挑战。互联网能够有效缩短学习与交流的距离,大大的提高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为大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创新提供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技术平台。而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大学生能够抓住机遇,则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决策[1]。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更需要进行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来促进民办髙校的发展,提升民办高校核也竞争力,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优势,如民办高校具有自主办学的特色,在进行人才培养修订,课程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更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而进行,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并且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与实际岗位技能的联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这方面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与自身办学定位较一致。
然而目前,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
1.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部分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经济时期的战略意义缺乏明确的理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停留在模仿学习阶段,因而不能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功能。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课程资源相对欠缺,课程类别较为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授课方法形式较为单调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专业化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导致教师授课偏重理论而实践性不强。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学校在引进尤其是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博士学位教师上困难重重。
4.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对创新创业及创业活动的深刻认识。由于关于创新创业的应用型讲座相对较少,宣传不足,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含义,因而对于学校安排的创新活动、实训、比赛等参与不积极。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差,整体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针对民办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应对问题,构建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构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标准开放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建设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行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教学"和"专业能力综合训练",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强调校企优势互补、深入融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狂会实践相结合。
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责任要从“学校时代”的国家层面回归到“学徒时代”的学习者身上,而且学习者将对自己的学习和教育享有更多自由并承担更大责任[2]。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课方式更加灵活多元,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锻炼创新思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跨专业、跨领域的要求比较高,而针对民办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一方面,需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现有师资队伍引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培训。
4.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以协助大学生完成创业的各项具体事务为宗旨,以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及意识为关键,以进行实际创业活动作为锻炼载体,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精神和兴趣作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思想。在校内外活动及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同时,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典型案例进行积极宣传,邀请创业成功学生进校做报告讲座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深刻把握“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的内涵和模式,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05-04.
[2]谭维智. 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2):47.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民办院校
“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将互联网和其他各个行业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生态。随着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与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显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挑战。互联网能够有效缩短学习与交流的距离,大大的提高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为大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创新提供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技术平台。而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大学生能够抓住机遇,则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决策[1]。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更需要进行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来促进民办髙校的发展,提升民办高校核也竞争力,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优势,如民办高校具有自主办学的特色,在进行人才培养修订,课程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更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而进行,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并且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与实际岗位技能的联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这方面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与自身办学定位较一致。
然而目前,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
1.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部分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经济时期的战略意义缺乏明确的理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停留在模仿学习阶段,因而不能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功能。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课程资源相对欠缺,课程类别较为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授课方法形式较为单调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专业化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导致教师授课偏重理论而实践性不强。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学校在引进尤其是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博士学位教师上困难重重。
4.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对创新创业及创业活动的深刻认识。由于关于创新创业的应用型讲座相对较少,宣传不足,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含义,因而对于学校安排的创新活动、实训、比赛等参与不积极。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差,整体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针对民办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应对问题,构建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构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标准开放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建设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行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教学"和"专业能力综合训练",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强调校企优势互补、深入融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狂会实践相结合。
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责任要从“学校时代”的国家层面回归到“学徒时代”的学习者身上,而且学习者将对自己的学习和教育享有更多自由并承担更大责任[2]。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课方式更加灵活多元,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锻炼创新思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跨专业、跨领域的要求比较高,而针对民办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一方面,需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现有师资队伍引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培训。
4.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以协助大学生完成创业的各项具体事务为宗旨,以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及意识为关键,以进行实际创业活动作为锻炼载体,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精神和兴趣作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思想。在校内外活动及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同时,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典型案例进行积极宣传,邀请创业成功学生进校做报告讲座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深刻把握“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的内涵和模式,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05-04.
[2]谭维智. 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2):47.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