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校由中师向师范专科学校的顺利转型,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小学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但是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却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笔者在分析原因的同时,结合对我校第三期行知教育实验班的跟踪研究和指导,将行知班的教育管理经验扩展开来,就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教材、课程、专业思想教育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希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 培养模式 行知班
在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这一形势下,我校完成了由中师向师范专科学校的转型,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小学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然而,由于我校刚刚跨入高等教育系统,缺乏高教相应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同时还受到生源质量不高、资金严重短缺、社会力量支援不到位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严重影响到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内容缺乏研究,教材使用欠合理。
我校原属中等师范学校,所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后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所录取的却是同类学生中的中低层次学生。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目标要求,积极构建能够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正常对接的教材体系。但是有时在教材使用上却不够慎重,过多使用 21 世纪本科教材和已经过时的旧专科教材。选用教材偏难,形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严重脱节,学生对教材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给教与学双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課程理念滞后,教学范式陈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在总结继承我校中师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创新转变,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把课程新理念引入教学过程,教学范式总体上仍然以单一的讲授式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固然,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也与学生素质低、教学资源不够充分、教学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等有着必然的联系。
3、课程实施有过于专业化倾向。
由于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培养体制的变革,全省小学教师培养机构的招生与职业生的招生没有多大区别。招生的门槛很低,有些学生在初高中无论是思想修养,还是文化素质都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地说,我们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基地,生源却是比较差的初高中毕业生,这与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的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显然是不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学校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就应该办成“专科”这一观念的影响,在课程实施中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窄专业、细学科”的格局。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校这一新升格的师范专科学校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基本上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发展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教育势必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行动目标。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目前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任务还得靠师范专科学校来承担,这就要求像我校这一类型的师范专科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客观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对培养模式进行理性思考,为农村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小学教师。鉴于此,我校对外大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的建立,对内秉承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传统,先后组建了三期行知教育实验班,多渠道、全方位谋求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空间。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
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胜任小学现开设的所有科目教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当然,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小学课程设置的情况,只是按照师范院校十几门学科分院系的情况应采取一系列实质性的措施加以转变,同时还要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将分班分科授课与按兴趣特长分组训练、全校协同活动相结合,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全科教学的实践平台。
2、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方案,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
以综合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宽口径、 大学科、厚基础、强能力”已成为我国师范院校专业方向和课程方案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选用教材一定要考虑时代性与前瞻性,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力求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开设农村地方课程或教育讲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小学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以农村这一背景帮助小学生学习各门课程,更应该掌握好农村这门“课程”本身,因此,作为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自然首先应当了解和熟悉农村情况。但是,从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来看,不了解农村情况的大有人在,使得教育教学脱离农村实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挫伤了家长、社会对教育的信心。由此可见,开设农村地方课程或教育讲座,可以帮助我校学生在职前教育过程中提前了解和掌握农村情况及教育现状。
4、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我校主要是为农村培养小学教师,而目前农村相当一部分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工作条件艰苦,使部分学生对将来去农村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巩固,毕业后不愿到农村小学从教。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招生简章宣传做起,让学生在进校前就明白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是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进取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呼吁高水平的师范教育,我校从中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不仅是发展,是层次的提升,更应该是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规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A】.教师〔2005〕4号.
[2]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 培养模式 行知班
在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这一形势下,我校完成了由中师向师范专科学校的转型,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小学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然而,由于我校刚刚跨入高等教育系统,缺乏高教相应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同时还受到生源质量不高、资金严重短缺、社会力量支援不到位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严重影响到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内容缺乏研究,教材使用欠合理。
我校原属中等师范学校,所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后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所录取的却是同类学生中的中低层次学生。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目标要求,积极构建能够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正常对接的教材体系。但是有时在教材使用上却不够慎重,过多使用 21 世纪本科教材和已经过时的旧专科教材。选用教材偏难,形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严重脱节,学生对教材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给教与学双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課程理念滞后,教学范式陈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在总结继承我校中师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创新转变,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把课程新理念引入教学过程,教学范式总体上仍然以单一的讲授式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固然,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也与学生素质低、教学资源不够充分、教学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等有着必然的联系。
3、课程实施有过于专业化倾向。
由于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培养体制的变革,全省小学教师培养机构的招生与职业生的招生没有多大区别。招生的门槛很低,有些学生在初高中无论是思想修养,还是文化素质都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地说,我们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基地,生源却是比较差的初高中毕业生,这与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的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显然是不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学校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就应该办成“专科”这一观念的影响,在课程实施中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窄专业、细学科”的格局。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校这一新升格的师范专科学校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基本上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发展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教育势必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行动目标。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目前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任务还得靠师范专科学校来承担,这就要求像我校这一类型的师范专科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客观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对培养模式进行理性思考,为农村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小学教师。鉴于此,我校对外大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的建立,对内秉承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传统,先后组建了三期行知教育实验班,多渠道、全方位谋求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空间。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
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胜任小学现开设的所有科目教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当然,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小学课程设置的情况,只是按照师范院校十几门学科分院系的情况应采取一系列实质性的措施加以转变,同时还要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将分班分科授课与按兴趣特长分组训练、全校协同活动相结合,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全科教学的实践平台。
2、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方案,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
以综合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宽口径、 大学科、厚基础、强能力”已成为我国师范院校专业方向和课程方案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选用教材一定要考虑时代性与前瞻性,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力求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开设农村地方课程或教育讲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小学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以农村这一背景帮助小学生学习各门课程,更应该掌握好农村这门“课程”本身,因此,作为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自然首先应当了解和熟悉农村情况。但是,从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来看,不了解农村情况的大有人在,使得教育教学脱离农村实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挫伤了家长、社会对教育的信心。由此可见,开设农村地方课程或教育讲座,可以帮助我校学生在职前教育过程中提前了解和掌握农村情况及教育现状。
4、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我校主要是为农村培养小学教师,而目前农村相当一部分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工作条件艰苦,使部分学生对将来去农村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巩固,毕业后不愿到农村小学从教。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招生简章宣传做起,让学生在进校前就明白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是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进取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呼吁高水平的师范教育,我校从中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不仅是发展,是层次的提升,更应该是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规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A】.教师〔2005〕4号.
[2]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