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信息化。依据我国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需要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打破传统博物馆建设的不足,提高博物馆建设的信息化程度。鉴于此,文中分析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给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运用“互联网+”新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 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新技术
  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高藏品管理质量
  在智慧博物馆视角下推进博物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利于对博物馆人员的管理,更方便博物馆其他工作的开展。实际上,我国博物馆管理工作依赖人工,造成博物馆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增加,但工作效率却一直得不到提升。而开展博物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建立电子管理的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完成管理整理分类,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传统管理模式下博物馆管理工作需要大量人手,人工成本较高,造成实际工作效率偏低,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安全。另外,由于纸质文件的大量存在,印刷费用也是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消耗品的存在也不利于节约型管理模式的形成。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藏品管理质量与效率,逐渐增加馆藏电子书籍的数量,节约纸质书籍采购成本。
  (二)提高馆内的安全性
  推进博物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提高馆内的安全性。传统管理模式下需要在馆内存放大量的纸质书籍、资料,如果管理不当容易诱发火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馆员日常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手进行管理,不利于监督管理,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博物馆强化智慧化建设,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各项事务的管理,降低人力成本,控制人为误差的出现,促进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降低信息泄露的情况,提高博物馆的安全性。
  (三)合理配置各项资源
  博物馆组织结构呈现线性特征,这种组织方式侧重发挥个人作用,有着清晰的责权,稳定性大,但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基层馆员无法参与决策事务,只能被动地执行相关决定。
  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大量内容,要通过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主动收集相关信息资源,做好分析处理工作,对公众的参观倾向进行分析。博物馆管理人员要确定网络访问权限,制定合适的访问权限,实现信息共享。
  二、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重视度不足
  虽然国家级博物馆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但部分地方博物馆的行政或直接管理单位不重视信息化建设,不仅没有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而且不重视信息化的深入运作。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博物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足,由于受到行政模式的影响,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上由领导决定,如果领导这方面的认知不足,就会出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問题;博物馆从业者不了解信息化建设,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有限,限制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建设资金相对有限
  与其他行业领域相比,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得到的财政资金较少。加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差异性,使得地区之间博物馆信息化发展出现失衡情况。
  信息化建设资金有限体现为:硬件设施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数据硬件设备等,这使得部分地区博物馆无法开展信息化建设;缺少软件设施。部分地区博物馆已经完成硬件设备的购买,但却没有购买相应的软件系统平台,投资失衡直接造成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程度不足。
  (三)缺少专业化人才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限制到行业发展。在藏品信息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表现出明显优势,为工作人员提供诸多便利,但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同时后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博物馆管理时,缺乏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三、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
  (一)搭建特色数据库,奠定藏品推广服务的基础
  博物馆是各类信息资源汇集、存储以及传播的场所,因此,在开展数据推广服务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通过积极开展数据推广服务,博物馆可以助力数据的长期开发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工作。另外,数据的推广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过程,博物馆在开展数据的推广服务时,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特色数据库,借助统一的检索途径向全社会开放,并使用开放存取的特色化数据库服务模式。第二,及时做好数据的加工工作,将其转化为科技信息,面向特定的企业或者研发机构进行推广,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博物馆要不断建设以广大公众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数字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资源获取工具和数字服务环境,提高整体的数字服务能力,使馆内服务水平能够与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达成合理匹配。
  (二)建立用户感知反馈体系
  所谓用户感知体验,是指用户在博物馆开展阅读活动时的整体感受和体验,是基于服务性质而与藏品管理员面对面接触时,对于整个互动过程的感知和评价,它决定了用户在整个阅读体验过程中对于博物馆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程度。
  智慧化博物馆的建立需要利用多种渠道以及方式方法,对用户在博物馆中的行为和目标进行精准化分析、感知和评估,从而针对用户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反馈,针对用户提出的建议以及个性化需求等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整理和归类。在基于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为其开展专题性、交互式、情景化、智能化以及具有即时性的感知反馈服务系统体验,通过对用户实际阅读行为和需求的分析,对用户开展按需服务。
  通过用户感知反馈系统的建立,能够帮助博物馆推进一站式服务进程,不仅方便用户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找,同时能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感知反馈系统,能第一时间获取用户针对博物馆服务的整体体验,并且以此为基础,对目前博物馆服务体系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感知化、需求化、多元化、精准化以及智慧化的推送服务,提升用户整体的阅读体验。   (三)推进网络平台建设,提高藏品推广服务质量
  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下,可以快速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共享。但技术性服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人文环境建设,也会导致科研团队过分依赖博物馆,不利于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的提升。博物馆为了全面做好咨询服务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优化服务内容,重视数据管理手册的编制,提升公众的意识和道德伦理认识,使团队能够明确数据管理的政策和发展方向;第二,积极培养专职的数据管理人员,帮助其快速掌握咨询服务的相关规定和原则,为科研团队和博物馆搭建良好沟通的桥梁。
  (四)5G时代下的VR/AR智慧博物馆
  VR/AR技术的成功研发,将人们带入了沉浸式体验时代,这种技术的出现可以改变传统的体验,以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这种技术的研发并非是从5G时代开始的,只是这种技术本身对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质量等方面的参数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种VR伴随5G时代的来临,可以提升体验的舒适程度,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加便利的交互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强化体验式学习,其在训练要求较高、危险系数较高的实训项目中都有重要应用。
  对于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而言,AI智慧博物馆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智慧馆舍的建设。在博物馆中部署各类的环境采集终端,对博物馆的温度、湿度、亮度以及人员的密集度进行采集,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应的控制技术,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公众可以更好地享受服务。第二,智慧安防。视频监控是当前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使用5G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反馈信息的处理速度。AI人脸识别术、体温监测等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博物馆快速获取数据,保证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第三,AI机器人服务。传统的博物馆管理对人工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博物馆的智能管理水平较低,不仅影响公众的体验,同时也会造成效率低的问题。随着AI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智能技术的应用,AI技术的学习能力将会不断增强,甚至可以实现人机的无障碍交流,而5G技术可以为相关的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五)工作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架构
  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也是员工的必备技能,因此,需要对大数据的应用情况以及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才可以安排相应的工作,对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其工作进行调整,从而優化整个队伍的结构。另外,利用大数据做好信息管理工作,需要重视用户与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藏品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加准确地向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并重视用户的意见反馈,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实现客户与管理者的共赢,推动藏品事业的健康发展。利用计算机对藏品资料进行管理时,需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保存工作。由于藏品资料管理工作相对复杂,藏品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学习,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依据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可以明确现代博物馆不再是简单地收藏藏品与标本,而是具备向社会与公众展示文化、开展教育的综合性机构。
  参考文献:
  [1]毛维军.关于智慧景区建设助力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甘肃科技,2021,37(12):83-84+169.
  [2]陈霖.“互联网+”新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J].电子世界,2021(12):194-195.
  (作者简介:旦增欧珠,男,硕士研究生,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数字化)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上译厂的辉煌无奈早已成为过去,过去了三十年,然我知道有一些影迷对上译厂的这份情结依然不离不弃,他们至今依然牵挂着上译厂的故事、上译厂的人。而后来居然又有一些年轻的朋友,或受网络、或受父母的影响加入了这个行列,说真的,我如同又在做梦了。   初夏那会儿,去了一次天津。本无接受采访的项目,还是糊里糊涂被他们逮住了。那位精明的主持专挑一些棘手的话题向我提问,不过也蛮好玩的。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佐罗”之
期刊
记得当年问过老爷叔刘琼:电影厂介许多出名个地下党,倷当时辰光晓得伐?   老爷叔回答我:“哪能勿晓得,伊拉一是居无定所,今朝钱家塘明朝盖司康公寓(淮海中路1202号)。二是呒没钞票辰光一日天三只大饼过日脚,有了钞票请侬霞飞路吃咖啡……”   “居无定所”我晓得眼,秦城监狱出来于伶老师畀我看过一张上海地图,上头斑斑点点圈出了伊当年同柏李老师两家头蹲过个场化,于老师讲:“打一枪换个地方。”每当接到
期刊
文学,是民族的一种精神现象。诗,当然地属于文学。诗,在我们的身边冷静地存在着。  对于当代诗歌的写作,我视其为诗人一次次秉烛夜游的精神历程。这样的“夜游”是不轻松的,因为诗人在背负天空的同时,更肩负了来自诗歌本身的责任。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在黑夜里,他所看到的不单是俗世的种种,更多的是触及人类生存的安危,精神的扩张或萎缩。我曾在《一个秉烛夜游者》里写道:“必需的夜游,使你无法离开一片烛光安歇
期刊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渐渐被边缘化,且某些具体的工艺美术类别将在此进程中消失.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家和观察者,我们要以研究、呐喊、接续的方式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同时为保持我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做出贡献.
喜欢下雨的傍晚  听雨滴敲打瓦片  没有行色匆匆  没有喧闹声声  只有带着香味的袅袅炊烟  看青阶流水  看青苔蔓延  看小鸟躲雨  看小鱼飞天  这个潮湿的雨季  没有离合  没有悲欢  过客  你不过是我生命中的过客  所以  你来的时候我欣喜  你走的时候我淡漠  这一路  会有太多的萍水相逢  你不必因我改变航向  而我也不会太过执着  就像这寂寥的夜空  我更愿意保持几万光年的距离  
期刊
那年我们小区刚刚建成,新入住的一户王姓人家有个老太太精神不太好,经常在中午或夜间,脱离家里人的监护,跑出来闹腾,弄得小区白天夜里都乱成一团,居民根本过不上安宁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老太太精神不好,一般人都害怕被误伤,没人敢出头管这件事。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小区的妇女主任甘小琴却不怕灾祸连带了自己,不但不关门户逃避,反而开门主动迎客进屋。病重时老太太总爱在地上打滚,弄得满身脏兮兮的。看到老太
期刊
十八岁的初夏,你们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高考,将你们十二年的辛勤求学之路,用两份完美的答卷,给你们的中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八岁的仲秋,你们将满怀成人的自信,带着全家人的祝福,踏上你們的另一个征程——大学。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代表全家老少,将我们对你们的期许和关心,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你们的疼爱和希望,转述给你们,希望对你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能有些许的帮助。  未来的路很长,你们可以暂时不
期刊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也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脉。为了使黄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应当在明确黄河文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系统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黄河文明传播渠道,同时注重发挥黄河文化的礼俗功能,依据现实情况探索出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黄河文化 传承 弘扬 路径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
摘要:《候鸟的勇敢》以候鸟保护地金瓮河湿地为背景,聚焦一批边缘人物,讲述了在四季更迭中瓦城这座小城市的人情世事,展现了东北自然曼妙的生态图景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图景,在这片看似祥和的土地上,却编织着生态与世态的庞大秘网。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析,研究《候鸟的勇敢》的生态叙事。  关键词:《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人性 生态叙事  一、引言  在迟子建的创作世界中,风景的自然之美和人性的深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一些行业为了解决生存压力,寻求突破,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发展,而当下备受关注的文旅产业与社会中介组织融合就是代表之一.本文以社会中介组织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为主题,以山西省合唱协会为例,分析近几年立足文旅主题举办的具体活动实例,探索两者融合发展的新途径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