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关键词:形成 发展 语文素养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教学一线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新型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授受习得,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个性和主动性。要转变旧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改变一种习惯。可以认为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做起,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尽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写作,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探究,并让学生互动起来多交流、多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在辨析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总结和归纳,达到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应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平等对话中彰显学生个性
  
  《新课标》中的“对话”告诉我们: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说,阅读是一种多重对话。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在课内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語文素养就成为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再是灌输与被灌输、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应是平等对话主体;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在民主气氛中,师生双方自由去说,互相倾听,在对话中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分享探索文章深邃内涵后的精神愉悦,这会在无形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搭建生活的平台,在生活大舞台中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标》关于“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新教材是以文选为本按单元形式编写的。每个单元后面均编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及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学应给予学生充足时间直接去阅读文本实现“审美期待”,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如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学生读后可感悟到作者博大胸襟和高尚人生观;流沙河的《理想》、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等,学生读后可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追求美好的理想;而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学生读后既可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又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而学好语文新教材的关键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生活的平台,给学生时间,还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如组建校园文学社、广播站、朗诵会、演讲赛、文艺汇演等兴趣活动。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走进生活,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努力开发课外资源,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用所学知识、能力去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从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角度来说,也是要求我们放手学生到课外从社会实践中学习。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学习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一面要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一面更要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尽管举步维坚,我们还是在积极地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生到抗震纪念碑前、大钊公园等地瞻仰凭吊,到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观看一些老人唱皮影戏等。
  总之,语文教学旨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在其学生时代“形成”与“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
其他文献
学生天生就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表现的安静好学,却无法让他们的思想去我们指定的地方。如果教学中我们只是照本宣科,空洞地说教,学生的思绪也许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都喜欢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那么,怎么才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呢?    一、做好开头,事半功倍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篇导入对一堂课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像一
期刊
摘要:晨读,是英语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英语展读课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培养兴趣 英语晨读 感情投入    就语言课而言,晨读课作用之大是其它任何课型所不能替代的。“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就“读”而言,重视加强这一环节的训练,能促进“听”、“说”、“写”的进一步提高。一堂高效的英语晨读课能使无论成绩好或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使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一次變革,代表了现代科技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方向,是当前教育深刻变革的突破口。    注:
期刊
摘要: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教学工作的好坏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命脉,教学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优化教学管理过程,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 管理 质量    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教学工作的好坏是一个关键因素。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    一、以人为本,优化教
期刊
数学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轻视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到控制,课上单一的机械问答更使学生失去了表达的意愿,形成小学低年级课堂热热闹闹,高年级课堂冷冷清清,中学课堂鸦雀无声的局面。这与当前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极不适应。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教师改变
期刊
摘要:多媒体具有吸引力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好等优点,能将抽象的东西通过影屏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动听的音乐及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帮助其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对储备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重要性 多媒体 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普及,这一技术的应用给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课堂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无限生机。  应用多
期刊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目前,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改革。如过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发现探索法、实验探究法、目标教学法等。通过对这些改革的思考和分析,我认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教学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制定单元课题的教育目标时,一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成为现实。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条件下,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学生道德的培育者。  关键词:组织者 引领者 培育者    远程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更好地开发、整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物质保证。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广大教育
期刊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握好这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途跋涉去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自我。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政治老师,从教几年来,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这也是每位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听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
期刊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里,提起历史课,都会认为那不就是讲故事吗?只要老师口才好,一堂课热热闹闹下来,学生知道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这课就算是教好了。如果老师还能启发学生以史为鉴,借古喻今,则更属不错。但是,从当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教师仅仅意识到这些,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分析史料,还是论证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