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飞快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建筑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前景,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室内采光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室内居住舒适性。采用自然光设计手法,可以更好实现自然光的利用,为室内提供照明需要,改善室内采光环境。本文就自然光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展开探究,把握设计要点,提升建筑设计合理性。
关键词:自然光;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手法
当前人们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致使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大幅度增加。在建筑工程設计和建设中,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应注重自然光设计手法的合理运用,满足人们对室内采光需求同时,减少能源损耗,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所以,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选择合理的自然光设计手法,调整自然光辐射角度与强弱。
一、建筑设计中自然光应用的意义
建筑设计中,自然光设计手法的引用尤为必要,自然光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受到了高度重视。当前很多资源由于开发过度,导致资源总量急剧减少,所以很多行业开始关注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光是必然选择[1]。自然光可以发散光能与热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法来设计自然光,实现自然光的合理转化利用,可以起到减少电能、燃煤采暖的作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光,自然光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选择合理的自然光设计手法,适当的扩大建筑物采光度,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合理利用自然光来调整室内自然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间,在增加建筑物亮度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
二、自然光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1、内部设计
在建筑内部设计阶段,应充分认识到自然光的重要性,结合建筑物整体构造来优化自然光设计,但是部分建筑物内部结构复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以往的自然光设计经验来设计合理的采光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运用。部分建筑物自然光线强,设计合理的方案降低照明工具的使用频率,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2]。
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光设计手法,应该推动建筑内部设计方案变革,摸索自然光照射规律和建筑物光照情况,优化建筑物内部结构,在合理的设计下合理利用自然光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视觉感同自然光设计手法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房屋内部光线较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心境感官,可以选择合适的自然光设计方法,为人们视觉感官带来丰富体验。自然光亮度不足的区域,结合区域照射情况编制合理的采光方案,优化房屋建筑的内部构造,适当的减少电气设备获得最佳的采光效果[3]。
2、外部设计
为了保证建筑物结构体系稳定、安全,除了关注内部结构的完整性以外,还要重视外部的结构特征,内外部协调配合,选择合理的自然光设计手法规划设计,获取更加完美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通过设置合理的采光设备,即便光照强度较弱,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自然光利用效率。结合物理知识的反射原理,依托于光影技术对自然光进行有效处理,优化建筑外部性质功能。如果建筑结构较为复杂,设计人员还要适当的加强建筑物外部构造的设计,如基于光线发射、折射原理,合理的增强自然光。如果季节较为寒冷,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冬天,优化墙体内部结构设计,如玻璃幕墙,可以合理利用自然光来满足人们居住的阳光需求,冬日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契合绿色环保理念。
3、优化建筑物平面图设计
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筑平面图纸设计,建筑平面图纸设计是后续作业活动的首要前提,直接关乎到工程整体质量。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勘察建筑物区域地理位置情况和日照情况,优化图纸设计,选择合适的自然光设计手法,合理控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优化建筑物整体布局。如果间距设计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自然光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故此,建筑物局部设计要遵循相应参数和指标,在满足规定要求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房屋冬天日照时间较长,减少采暖能源的消耗。
4、合理运用反射法和导光管法
自然光设计手法中,导光管法较为常见,是借助采光罩将阳光引入到室内通风良好的区域,过滤掉阳光中的放射光线,分散到室内各个角落。此种方法需要根据室内布设将采光器布设在合理位置,采集自然光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反射法则是借助棱镜折射阳光,可以实现自然光合理采集和利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为了装饰而忽视的室内环境,应选择合适的自然光设计方法,可以整合资源,实现清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充分契合绿色环保要求,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保证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小建.自然光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采光效果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1(06):70.
[2]董功,梁琛.光的空间 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媒介&冥想空间建筑设计[J].建筑创作,2015,23(04):107-113.
[3]董功.光的空间: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媒介&冥想空间建筑设计[J].世界建筑,2014,31(07):128-129.
(作者单位:沈阳新大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自然光;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手法
当前人们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致使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大幅度增加。在建筑工程設计和建设中,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应注重自然光设计手法的合理运用,满足人们对室内采光需求同时,减少能源损耗,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所以,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选择合理的自然光设计手法,调整自然光辐射角度与强弱。
一、建筑设计中自然光应用的意义
建筑设计中,自然光设计手法的引用尤为必要,自然光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受到了高度重视。当前很多资源由于开发过度,导致资源总量急剧减少,所以很多行业开始关注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光是必然选择[1]。自然光可以发散光能与热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法来设计自然光,实现自然光的合理转化利用,可以起到减少电能、燃煤采暖的作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光,自然光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选择合理的自然光设计手法,适当的扩大建筑物采光度,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合理利用自然光来调整室内自然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间,在增加建筑物亮度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
二、自然光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1、内部设计
在建筑内部设计阶段,应充分认识到自然光的重要性,结合建筑物整体构造来优化自然光设计,但是部分建筑物内部结构复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以往的自然光设计经验来设计合理的采光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运用。部分建筑物自然光线强,设计合理的方案降低照明工具的使用频率,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2]。
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光设计手法,应该推动建筑内部设计方案变革,摸索自然光照射规律和建筑物光照情况,优化建筑物内部结构,在合理的设计下合理利用自然光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视觉感同自然光设计手法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房屋内部光线较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心境感官,可以选择合适的自然光设计方法,为人们视觉感官带来丰富体验。自然光亮度不足的区域,结合区域照射情况编制合理的采光方案,优化房屋建筑的内部构造,适当的减少电气设备获得最佳的采光效果[3]。
2、外部设计
为了保证建筑物结构体系稳定、安全,除了关注内部结构的完整性以外,还要重视外部的结构特征,内外部协调配合,选择合理的自然光设计手法规划设计,获取更加完美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通过设置合理的采光设备,即便光照强度较弱,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自然光利用效率。结合物理知识的反射原理,依托于光影技术对自然光进行有效处理,优化建筑外部性质功能。如果建筑结构较为复杂,设计人员还要适当的加强建筑物外部构造的设计,如基于光线发射、折射原理,合理的增强自然光。如果季节较为寒冷,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冬天,优化墙体内部结构设计,如玻璃幕墙,可以合理利用自然光来满足人们居住的阳光需求,冬日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契合绿色环保理念。
3、优化建筑物平面图设计
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筑平面图纸设计,建筑平面图纸设计是后续作业活动的首要前提,直接关乎到工程整体质量。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勘察建筑物区域地理位置情况和日照情况,优化图纸设计,选择合适的自然光设计手法,合理控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优化建筑物整体布局。如果间距设计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自然光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故此,建筑物局部设计要遵循相应参数和指标,在满足规定要求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房屋冬天日照时间较长,减少采暖能源的消耗。
4、合理运用反射法和导光管法
自然光设计手法中,导光管法较为常见,是借助采光罩将阳光引入到室内通风良好的区域,过滤掉阳光中的放射光线,分散到室内各个角落。此种方法需要根据室内布设将采光器布设在合理位置,采集自然光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反射法则是借助棱镜折射阳光,可以实现自然光合理采集和利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为了装饰而忽视的室内环境,应选择合适的自然光设计方法,可以整合资源,实现清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充分契合绿色环保要求,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保证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小建.自然光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采光效果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1(06):70.
[2]董功,梁琛.光的空间 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媒介&冥想空间建筑设计[J].建筑创作,2015,23(04):107-113.
[3]董功.光的空间: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媒介&冥想空间建筑设计[J].世界建筑,2014,31(07):128-129.
(作者单位:沈阳新大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