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maju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感受颇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我认为,中共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对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城乡教育教学工作举足轻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就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来说一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文章,写的是少年时代周恩来的一件事,他亲自看见在外国租界里的中国人受洋人欺负却没有地方申诉的事情,当时的他能深刻地领会到伯父当时说的“中华不振”深层次的意思,从而立下远大志向,要为振兴自己的祖国而读书。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我先定下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 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联系实际,积极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为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而努力学习。我上课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周恩来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大家在学习中表现非常好;但老师还是希望大家一起再一次认真地阅读课文、学习。进一步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以及所体现的人物品质。
  问:课文中具体讲了周恩来的哪几件事?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三个阶段中,少年周恩来的情感所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二、 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
  1. 学习课文第1到第6自然段。
  (1)读课文,教师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么样?(很疑惑)。他究竟在疑惑什么呢?板书:中华不振。
  (2)PPT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让周恩来产生疑惑的语句。PPT出示相关句子。
  ①“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②“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③“租借地是什么樣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3)自由读以上句子,并努力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4)指名读,并评价。
  (5)同桌分角色互读对话。
  2. 学习第7到第9自然段。
  (1)认真读这部分。
  (2)问:此时此刻,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因为什么事情让他感到气愤?
  (3)展开想象,让孩子们体会情感。PPT出示
  ①课文中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这里只是想写这位妇女吗?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位妇女可怜的句子。“他们急忙奔了过去,……”
  ②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她为何哭诉?哭诉什么?
  ③此时此刻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理解“中华不振”)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
  (4)思考: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少年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具体写出来?这段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3. 学习第10到第15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思考:周恩来沉思些什么,你从哪里看出?
  (3)理解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明理、做官、挣钱、吃饭的这些读书目的,全部是为了能很好地满足自己在生活上的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确是把个人与民族联系起来,更深入地体会到当时周恩来立下的“天下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志向。
  (4)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板书:博大胸怀、远大志向。
  4.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体读)
  三、 畅谈感受
  (1)感受人物:引导孩子们从“不解地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想”、等处深入体会周恩来除了爱国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2)学习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对课文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回头看看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抓准切入点,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华不振”。上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一点组织教学。第一,是我用来贯穿整节课的全部的教学内容的其中一条线索就是——“中华不振”,从目睹“中华不振”到体会“中华不振”到思考“中华不振”,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慢慢地去体会感悟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第二,我又把文中的“中华不振”定为本节课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中华不振”细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第8自然段中所体现的“中华不振”的整个环节部分,不仅能激发当时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进行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通过这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讨活动,我有以下体会。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根据习总书记的一系列关于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就是要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融进教材,走进课堂,深入学校,入心入脑的要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很好地融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融入社会活动实践的原则,紧密联系小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在当下的小学生中要不断地、积极开展这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并要很好地进行实践。做到入脑入心,人人皆知,让小学生真真正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凌成树.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现实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1998(08).
  [2]陈玖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J].群文天地,2013(02).
  作者简介:
  闭云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陶圩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美,人皆爱之!因美,人皆悦之!而美无处不在,语文教学就是一个美的世界,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引导出语文之美并让其如清泉润入学生之心,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促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进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为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和日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必要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究“读—写—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
摘 要: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改革重点提出的课堂改革形式,在中小学教学领域,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重视高效课堂合理构建。同时,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评价体系优化与创新。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农村地区当下高效课堂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展开有效分析,并根据高效课堂构建需求,就如何优化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效果展开有效分析,希望能够为农村中小学顺利完成素质教育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效
摘 要: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才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出问题;开放教学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仅仅是学习技能的事,但是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
摘要:爱,是万物间最伟大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也只有爱才能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孩子是纯真的,同时他们也是敏感的,对于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能感受其中所含的情感。话语中,眼神里,动作上,是爱,是敷衍,他们都能感受得到。  关键词:责任;师爱;希望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教育意识的提高,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近年来,德育教育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了德育的发展,特别是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没能满足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且家庭、社会与学校缺乏必要的结合,使得学生德育未能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问题分析出发,来解析德育生活化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提升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水平,
摘 要:依据诗歌本身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取“吟唱”的视角——从《诗经》探析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美感。本文从《诗经》艺术特色入手,分析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艺术形态,并对经典吟唱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艺术特色;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摘 要: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被誉为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作为积极投身美国消费文化的作家,二十世纪的美国在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剧烈变化都在菲茨杰拉德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他的作品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消费文化,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蓝本,探讨一战后美国的消费文化以及它对人产生的影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鉴于此,笔者以“面积”的模块教学为例,从实物演示、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构建小学生空间概念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概念;实物演示;多媒体技术  空间概念是指由长度、宽度和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有助
摘要: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同时,学生的学习内容绝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如何将学生教育成人格高尚、爱国守法、讲道德有素养的新时代青年才是教育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教育重点。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拥有高尚品格的新青年。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