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精心预设形成一堂有效、灵动的语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预设;课堂教学
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教学活动场所;是宣扬人文思想,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平台;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全面教育的活动。再次,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强调“教”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精心预设的语文理想课堂应该突破以往的“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多思考,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1.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强调根据学情做好教学预设。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对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预设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丰富;预设不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会极为匮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依据学情来预设课堂教学。综合考虑教案、学生以及和课堂有关的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为课堂生成搭建“着陆平台”。但需要注意的是预设不是为课堂教学设计不同的模板,按照模板来教学。模板越多,也许提供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限制了思维的发散。有效的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多角度设想和了解。课前预设可以全面但是预设方案不妨“简单”,删繁就简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的空间,以“简而精”的课堂预设来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生成舞台,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激活。比如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批改学生作文,分析学生写作问题,做到对问题的了然于心。同时综合考虑学生接受水平和思维状态,细化学生问题,设定教学目标逐个解决。作文教学是讲练评的结合,讲是基础,学生习作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后续写作。只有对作文课堂做好充分有效的预设,才能让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的教案不仅仅写在纸上,更要装在心里。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熟悉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留下更大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课上课下学习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以学定教”可以让教学预设更具有针对性。
2.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在做好教学预设的基础上引领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学契机的捕捉者。学生的一点疑问,一个答案甚至一句玩笑都可能是“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契机。高效的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密不可分。抛弃生成,只做预设,课堂落入窠臼;抛弃预设,一味生成,课堂难言效度。例如,讲评任务驱动型作文“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教师先展示出学生的文段“当大李发现了科学的奥秘,他便投身生命科学的研究,矢志创新是一种风采;当老王发现了工作的价值,他便投身绝活的练就,爱岗敬业是一种风采。但最美的风采还是当小刘发现了世界,用脚步丈量寥廓天地,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让学生来判断是回答问题做选择还是比较三人做阐释。在做课堂预设时,已经通过学生习作充分了解了学生对于选择和比较,容易混淆的情况。所以对学生的回答的预估较准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立马抛出第二个问题,“怎样修改这个选择段落使之成为比较段落?”有学生开玩笑说小刘找到了诗和远方,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教师迅速的抓住了这句表述里的两点:1.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否是眼前的苟且?2.小刘有诗意和远方,大李和老王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得出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专注于眼前的实际的工作,而小刘的工作充满浪漫诗意;小刘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大李和老王看到的是科学和技艺之美。“诗意和实用”便是这段表述的比较条件所在。教师利用这样的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迅速理解了“比较是建立在同等条件下的”教学点。然后再通过课堂训练巩固了比较段落的语言表述。这堂课正是利用了学生的一句玩笑话,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是灵感的体现。李镇西说:“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他的“等待”就是抓住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顺学而导”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精巧预设的落实,影响学生思维的培养。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一定程度上就看教师对教学预设和生成如何把握处理。“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貌似时髦,实则低效;一味强调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这是演戏。”教师教学应该恰切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把握得力,预设引导下的生成就是一节课的亮点;处理不好,就会让生成成为这节课的负担。
3.导以致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语文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基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最终导向的是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学习《鸿门宴》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史记》中对比互见的手法。按照课堂预设,在完成语法知识讲解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来理解手法。可是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为什么尾段是“立诛杀曹无伤”而不是立杀曹无伤?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动态生成契机。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是文本的语言表述。理解词义分析语言是文本解读的基础。所以立即让学生查找词义:“诛”在字典里有谴责、杀死和要求的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反复阅读,比较同为告密者的曹无伤、项伯的相关语言描写;比较项羽和刘邦两个领导者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了刘邦和项羽的不同性格特点,而“诛”字正好充分体现出刘邦作为成熟政治家的杀伐决断。与刘邦相比,项羽则显得粗疏寡谋。在预设中,语法和手法是教学的两大板块。而学生的这个问题,恰好将两个板块串联起来。從琢磨词义到人物分析再到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引导着自觉地挖掘文本,不断地深入到语言的内部,拨开纷杂的表象,认清语言的本质。使得文本教学由浅入深,呈现出递进状态,这种不断剥离以致本质的研读方式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为清晰。
总之,预设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进行预设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构建理想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乐于质疑、积极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徐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8(07):74-75.
[2] 王渊伟.巧预设,妙生成——彰显高中语文教学的精彩[J].求知导刊,2016(07):8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预设;课堂教学
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教学活动场所;是宣扬人文思想,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平台;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全面教育的活动。再次,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强调“教”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精心预设的语文理想课堂应该突破以往的“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多思考,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1.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强调根据学情做好教学预设。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对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预设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丰富;预设不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会极为匮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依据学情来预设课堂教学。综合考虑教案、学生以及和课堂有关的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为课堂生成搭建“着陆平台”。但需要注意的是预设不是为课堂教学设计不同的模板,按照模板来教学。模板越多,也许提供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限制了思维的发散。有效的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多角度设想和了解。课前预设可以全面但是预设方案不妨“简单”,删繁就简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的空间,以“简而精”的课堂预设来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生成舞台,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激活。比如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批改学生作文,分析学生写作问题,做到对问题的了然于心。同时综合考虑学生接受水平和思维状态,细化学生问题,设定教学目标逐个解决。作文教学是讲练评的结合,讲是基础,学生习作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后续写作。只有对作文课堂做好充分有效的预设,才能让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的教案不仅仅写在纸上,更要装在心里。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熟悉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留下更大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课上课下学习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以学定教”可以让教学预设更具有针对性。
2.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在做好教学预设的基础上引领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学契机的捕捉者。学生的一点疑问,一个答案甚至一句玩笑都可能是“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契机。高效的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密不可分。抛弃生成,只做预设,课堂落入窠臼;抛弃预设,一味生成,课堂难言效度。例如,讲评任务驱动型作文“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教师先展示出学生的文段“当大李发现了科学的奥秘,他便投身生命科学的研究,矢志创新是一种风采;当老王发现了工作的价值,他便投身绝活的练就,爱岗敬业是一种风采。但最美的风采还是当小刘发现了世界,用脚步丈量寥廓天地,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让学生来判断是回答问题做选择还是比较三人做阐释。在做课堂预设时,已经通过学生习作充分了解了学生对于选择和比较,容易混淆的情况。所以对学生的回答的预估较准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立马抛出第二个问题,“怎样修改这个选择段落使之成为比较段落?”有学生开玩笑说小刘找到了诗和远方,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教师迅速的抓住了这句表述里的两点:1.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否是眼前的苟且?2.小刘有诗意和远方,大李和老王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得出大李和老王从事的工作是专注于眼前的实际的工作,而小刘的工作充满浪漫诗意;小刘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大李和老王看到的是科学和技艺之美。“诗意和实用”便是这段表述的比较条件所在。教师利用这样的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迅速理解了“比较是建立在同等条件下的”教学点。然后再通过课堂训练巩固了比较段落的语言表述。这堂课正是利用了学生的一句玩笑话,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是灵感的体现。李镇西说:“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他的“等待”就是抓住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顺学而导”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精巧预设的落实,影响学生思维的培养。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一定程度上就看教师对教学预设和生成如何把握处理。“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貌似时髦,实则低效;一味强调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这是演戏。”教师教学应该恰切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把握得力,预设引导下的生成就是一节课的亮点;处理不好,就会让生成成为这节课的负担。
3.导以致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语文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基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最终导向的是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学习《鸿门宴》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史记》中对比互见的手法。按照课堂预设,在完成语法知识讲解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来理解手法。可是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为什么尾段是“立诛杀曹无伤”而不是立杀曹无伤?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动态生成契机。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是文本的语言表述。理解词义分析语言是文本解读的基础。所以立即让学生查找词义:“诛”在字典里有谴责、杀死和要求的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反复阅读,比较同为告密者的曹无伤、项伯的相关语言描写;比较项羽和刘邦两个领导者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了刘邦和项羽的不同性格特点,而“诛”字正好充分体现出刘邦作为成熟政治家的杀伐决断。与刘邦相比,项羽则显得粗疏寡谋。在预设中,语法和手法是教学的两大板块。而学生的这个问题,恰好将两个板块串联起来。從琢磨词义到人物分析再到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引导着自觉地挖掘文本,不断地深入到语言的内部,拨开纷杂的表象,认清语言的本质。使得文本教学由浅入深,呈现出递进状态,这种不断剥离以致本质的研读方式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为清晰。
总之,预设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进行预设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构建理想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乐于质疑、积极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徐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8(07):74-75.
[2] 王渊伟.巧预设,妙生成——彰显高中语文教学的精彩[J].求知导刊,2016(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