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率测量标准是建立在运动心率与运动员需氧量的基础上,并参考能量供应系统等个人特点的情况下,反映出身体的负荷。因此,运动员需氧量的某种值是与能量供应性质的特殊变化息息相关,用心率的能量标准对控制运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自行车运动中首先必须研究用心率来评价训练负荷的方法及区分个人心率水平、需氧量、有氧或无氧能量供应的方法。对于训练课中的某练习以心率进行监督,可以限制训练的作用,使之与运动员的需氧量机密结合并得以提高。现在,我将对各阶段运动员的负荷分为五个阶段:恢复性阶段、有氧性阶段、混合性阶段、乳酸无氧阶段、非乳酸无氧阶段。
一、恢复性阶段
这种负荷是有氧能力不产生实质性变化的心率,所产生的代谢物和刺激对外周血液循环可建立更为有效的条件。从整体上看是有利于负荷后恢复训练过程的加速。
这种负荷的能量标准是可以计算运动员需氧量的水平,负荷能持续多长?这个时间并不是说有机体有氧能的不足,而主要应是与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心率在耐力性训练中的极限时间。
在目前自行车运动中,训练和比赛负荷的最大限度的时间很长,因而可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小心率有一个目的性的确定,以保证完成完成最大限度的负荷。这个时期运动员的心率应为130次/分以下,血乳酸含量为1.5—2.0毫摩尔/升。这是恢复性阶段的负荷,对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的影响很小。
二、有氧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标准之一为无氧阈。无氧阈为血液中乳酸出现高于运动员原有水平的时刻。肺活量非线性增长、呼吸效率非线性增长、二氧化碳非线性增长。此时的乳酸浓度约为2—4毫摩尔/升,并且与运动员呼出气体中需氧百分比是最大值的相吻合。由此可见,有氧训练负荷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负荷心率值的界限上,一方面,是无氧阈心率,另一方面,心率要限制在130—150次/分。这个阶段的负荷主要作用是形成运动员有机体的有氧基础,而且在自行车训练的运动量中有相当大的比重。
三、混合性阶段
在运动员达到最大需氧量要持续的时间。在这个阶段运动员的需氧量已经不会再增大,有时甚至还会下降,而运动员的心率则一直可持续增长,这种现象是运动员需氧量的不适应,在运动负荷高水平时的心率给教练员必须在此阶段引起重视的必要性。所以,不管是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都是有必要的。无氧训练在开始时运动员的心率在150—170次/分时,有氧训练为主要手段,而后,在运动员心率达到170—190次/分时,无氧训练的分量增加,而且,越接近运动员所负荷的上限,无氧训练的分量越大。这时运动员的乳酸浓度为4—12毫摩尔/升。
四、乳酸无氧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在有氧训练水平达到极限时的反应,是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需氧量后心率的一直增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也达到最大值,最大需氧量的心率指标就在这里体现。这时运动员的心率下限为190次/分,上限可达到运动员最大心率。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乳酸浓度为12—24毫摩尔/升。
五、非乳酸无氧阶段
在这个阶段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并不长,有时只需3—25秒,是可以达到运动强度的训练,这种段时间的训练是依靠运动员的磷酸肌酸机制完成的。运动心率以及乳酸浓度可以在此不考虑。这样的强化训练不仅可以促使运动员非乳酸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引起运动员肌肉ATP数量级磷酸盐的增加,而且这也是提高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训练中,控制好运动员每一阶段的心率指标是教练员的首要任务。恢复阶段最大心率65%以下,有氧阶段65—75%,混合阶段心率负荷为75—85%,主要是无氧阶段心率负荷85—95%,乳酸无氧阶段为95—100%。
掌握好运动员的各项训练指标及心率变化对个体差异安排训练手段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有助于通过训练后针对每一个机体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考虑个体对训练强度的反应。对于自行车运动员来讲,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动态指标,动作协调结构指标以及运动员各项运动状态指标,是训练成绩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指标,并在最大限度接近比赛条件下得到强化。
在自行车运动中首先必须研究用心率来评价训练负荷的方法及区分个人心率水平、需氧量、有氧或无氧能量供应的方法。对于训练课中的某练习以心率进行监督,可以限制训练的作用,使之与运动员的需氧量机密结合并得以提高。现在,我将对各阶段运动员的负荷分为五个阶段:恢复性阶段、有氧性阶段、混合性阶段、乳酸无氧阶段、非乳酸无氧阶段。
一、恢复性阶段
这种负荷是有氧能力不产生实质性变化的心率,所产生的代谢物和刺激对外周血液循环可建立更为有效的条件。从整体上看是有利于负荷后恢复训练过程的加速。
这种负荷的能量标准是可以计算运动员需氧量的水平,负荷能持续多长?这个时间并不是说有机体有氧能的不足,而主要应是与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心率在耐力性训练中的极限时间。
在目前自行车运动中,训练和比赛负荷的最大限度的时间很长,因而可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小心率有一个目的性的确定,以保证完成完成最大限度的负荷。这个时期运动员的心率应为130次/分以下,血乳酸含量为1.5—2.0毫摩尔/升。这是恢复性阶段的负荷,对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的影响很小。
二、有氧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标准之一为无氧阈。无氧阈为血液中乳酸出现高于运动员原有水平的时刻。肺活量非线性增长、呼吸效率非线性增长、二氧化碳非线性增长。此时的乳酸浓度约为2—4毫摩尔/升,并且与运动员呼出气体中需氧百分比是最大值的相吻合。由此可见,有氧训练负荷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负荷心率值的界限上,一方面,是无氧阈心率,另一方面,心率要限制在130—150次/分。这个阶段的负荷主要作用是形成运动员有机体的有氧基础,而且在自行车训练的运动量中有相当大的比重。
三、混合性阶段
在运动员达到最大需氧量要持续的时间。在这个阶段运动员的需氧量已经不会再增大,有时甚至还会下降,而运动员的心率则一直可持续增长,这种现象是运动员需氧量的不适应,在运动负荷高水平时的心率给教练员必须在此阶段引起重视的必要性。所以,不管是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都是有必要的。无氧训练在开始时运动员的心率在150—170次/分时,有氧训练为主要手段,而后,在运动员心率达到170—190次/分时,无氧训练的分量增加,而且,越接近运动员所负荷的上限,无氧训练的分量越大。这时运动员的乳酸浓度为4—12毫摩尔/升。
四、乳酸无氧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在有氧训练水平达到极限时的反应,是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需氧量后心率的一直增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也达到最大值,最大需氧量的心率指标就在这里体现。这时运动员的心率下限为190次/分,上限可达到运动员最大心率。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乳酸浓度为12—24毫摩尔/升。
五、非乳酸无氧阶段
在这个阶段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并不长,有时只需3—25秒,是可以达到运动强度的训练,这种段时间的训练是依靠运动员的磷酸肌酸机制完成的。运动心率以及乳酸浓度可以在此不考虑。这样的强化训练不仅可以促使运动员非乳酸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引起运动员肌肉ATP数量级磷酸盐的增加,而且这也是提高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训练中,控制好运动员每一阶段的心率指标是教练员的首要任务。恢复阶段最大心率65%以下,有氧阶段65—75%,混合阶段心率负荷为75—85%,主要是无氧阶段心率负荷85—95%,乳酸无氧阶段为95—100%。
掌握好运动员的各项训练指标及心率变化对个体差异安排训练手段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有助于通过训练后针对每一个机体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考虑个体对训练强度的反应。对于自行车运动员来讲,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动态指标,动作协调结构指标以及运动员各项运动状态指标,是训练成绩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指标,并在最大限度接近比赛条件下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