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生活化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5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和课后的延续,通过注意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化的理解,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学习研究;教学方法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对学生的教育不止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不仅要利用45分钟的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以数学作业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开发、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充分让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进行自我能力的挖掘与塑造。
  一、让小学数学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1)结合生活实际常识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又高于实际生活,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更应该将小学数学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案例。在一个农场中,农民从事鸡兔的养殖,一个笼中有鸡十二只、兔五只,问笼中脚有几何?在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时,学生要结合实际生活的知识,如果对这些不了解的话,就无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了。鸡有两只脚,而兔有四只脚,鸡十二只兔五只,通过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乘法计算公式,这样就可以很快得出结果。所以,学习数学是为了以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作业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分析数学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实际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数学素材还有很多。
  (2)当前正处于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机器设备等换代更新速率明显加快,我们的数学知识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也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以粉笔盒的一面为模型,进行面积的测算。放假在家时,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计算出自己家电视机屏幕的面积(S=长×宽)等。再进行举例说明: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吗,可以运用举例联想法,加强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晾衣服使用的衣架,古代建筑的屋顶都是类似三角形的结构等。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这些数学知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和一双慧眼,就一定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好小学数学。
  二、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研究方法
  (1)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作业的设计。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各处各地都会存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素材无处不在,在这个多元化的生活中,通过搜集材料,不断的探索,努力去发现,就可以寻找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以一项活动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关于这个主题的数学内容,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时间结果,并在活动的结尾进行活动记录。在课外,有规律性的布置一些分组讨论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又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团队意识。
  (2)通过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白这件事情的人比不上喜欢这件事情的人,喜欢这件事情的人比不上以这件事情作为乐趣的人。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然,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也应该通过有趣味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乘法口诀表时,可以用学生喜欢吃的糖果进行举例,假设现在超市的糖果都是盒装售卖的,每盒中装有9颗糖果,那么小明購买一盒、二盒、三盒……分别可以吃到多少颗糖果呢?学生不仅可以练习乘法计算,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到很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捕捉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素材,在作业设计时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出与学生认知能力、接受程度相契合的数学作业。此外,作业设计还可以通过分小组进行、团队讨论等轻松活泼的方式开展,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这样可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化相衔接,让教育不至于理论与实际脱节。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1902 - 2001)和查尔斯·范多伦(1926 -)共同编著的,出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管何时阅读这本书,都一定会钦佩作者对阅读研究的用心。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弯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部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
期刊
摘要:现如今,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担越来越大,学生肩上的学习任务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作为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刻不容缓。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而又对于学习毫无用处的课后作业,减去对于学生来说繁重无用的教学内容。减负提质顾名思义,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在减负的基础上设法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减负提质”是每个学
期刊
正如2013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中说的一样,“研究表明,如果你对某事感兴趣,你的大脑就会更活跃,你的注意力也更长久”,“ 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厌倦。”“不用就会作废。即使你学得很好的东西,要是你不使用,也会遗忘。熟能生巧。好的学习者会不断地练习他们已经学到的东西,而且他们不怕犯错。”英语学习中,兴趣和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而另外一段话“听见的容易忘掉,看见后能够记
期刊
我常常探索我的学生,或有“一叶知秋”的细微情怀,或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艺术魅力,或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必有不同,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之成为朋友,发现其潜在的能力,从而因材施教,传道授业解惑。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感情,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憧憬着:即使学的一般的同学,在进到我的课堂之后,是微笑的,轻松的,热烈的。我努力着:孩
期刊
創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意识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1)知识的迁移。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是
期刊
摘要:抓好教育科研,就是解放和发展教育的生产力。一所学校,只有真正重视教育科研,才能夯实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基,将学校带上内涵发展的快车道。教育科研只有选对了着力点和用力方向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在课堂教学改革。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道路,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聚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发力,着力构建新型教学关系,
期刊
与传统的语法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语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语法教学是句法(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教学的结合,语法学习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学生的元认知(meta-knowledge), 通 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
期刊
众所周知,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目标。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美术的教育理念,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法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教育方法。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的美术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
期刊
摘要:互动式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双赢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践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互动式 主动性 方法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互动式的教
期刊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是行为习惯基本成型时期。要使学生把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