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雷特延宕之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剧作之一。哈姆雷特在复仇之路上的长久延宕也成为人们争议颇多的话题。除去自身性格中内向,犹豫的因素外,对生命的尊重使他冒险求证而丧失复仇的先机;宗教信仰使他错失手刃仇人的良机;重整乾坤的重任使他举步维艰,迟迟难以动手。
  关键词:哈姆雷特;延宕;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徐芳(1975-),女,河南荥阳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完成于1602年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剧作,也是他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而且篇幅最长的一部,被誉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年轻英俊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怀抱着人文主义理想,在乱世之中承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抖起为父复仇的长剑,最终却倒在了重重阴谋之下。从无忧的快乐王子到决断的复仇王子,哈姆雷特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这其中围绕着哈姆雷特决心为父复仇后迟迟无法行动的延宕是历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扼腕叹息者有之,批评指责者亦有之。延宕,《辞海》中解释为“拖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那么,除去自身性格中内向,犹豫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哈姆雷特的延宕呢?
  一、对生命的尊重使他冒险求证
  英国学者布拉德雷曾提出过一个问题:“哈姆雷特干吗不听从鬼魂的吩咐,立即动手复仇?这样就不用一死就是八条命,另外七条人命可以保全了。”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在复仇的道路上,哈姆雷特一开始是绝对占有先机的。当鬼魂向他解释了老王被害的真相并交给他复仇的重任时,克劳蒂斯对秘密泄露的事实懵然不知,这个时候,哈姆雷特有太多先下手为强的机会。可他偏偏都不用,要去装疯,要去导演戏中戏,要去一步步试探克劳蒂斯是不是真凶,最终,他试探出了克劳蒂斯的罪行,却也把自己正大光明的摆在了克劳蒂斯的对立面,先机尽失,一步步落进克劳蒂斯的连环套中,命丧毒剑之下。这实在是让无数读者扼腕叹息。
  但是,仅凭一个黑夜中的鬼魂的几句话就随意判定一个人的生死,不是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作风。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主张以“人”为本,要求把人的思想、情感、智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智慧。作为一名在当时的人文主义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新式教育的王子,哈姆雷特尊重人的生命,崇尚理智。即便在與鬼魂谈话之后,他仍然十分谨慎,需要认真求证,将克劳蒂斯的罪行明确无误的落实之后才能放心复仇,以防是被不确定的鬼魂所骗。所以他宁愿冒丧失先机的险也要通过戏中戏来证实克劳蒂斯的罪行。
  二、宗教信仰使他错失手刃仇人的良机
  莎士比亚没有在《哈姆雷特》中明确哈姆雷特的宗教信仰,但我们通过对作品的仔细研读可以发现,哈姆雷特应该是有基督教信仰的。
  首先,哈姆雷特出场时有一段独白:“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溶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这段话明确地表明了他信仰上帝且不允许自杀,这正是基督教的基本特征。
  其次,鬼魂在第一次与哈姆雷特见面时曾恨恨地说由于“来不及举行圣餐礼,忏悔,涂膏”,自己“在罪孽深重里一命归天”,所以只能在白天空肚子忍受火焰燃烧,直到烧尽所有生前的罪孽。临终前需要忏悔,否则生前的罪孽将带入地狱受罚这样的设定也同样出自于基督教。
  正因为哈姆雷特的宗教信仰,才使得他在戏中戏之后,看到克劳蒂斯方寸大乱,背对着自己祈祷时,犹豫再三,放过了这个绝好的复仇机会。因为“我现在解决他却是趁他正在把灵魂洗涤清净、准备成熟的时候,这能算报仇吗?不。”把仇人送上天堂算不得是真正的复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在与母亲发生争执时,他以为克劳蒂斯在窗帘后偷听,这时他会毫不犹豫一剑刺死偷听者。因为这时,弑兄的罪名已然明确,又没有宗教仪式的束缚,正是绝好的复仇机会,只可惜窗帘后躲着的是多事的波勒纽涅斯,复仇的利剑刺错了对象,复仇大任依旧任重道远。
  三、重整乾坤的重任使他举步维艰
  按说戏中戏之后,哈姆雷特已经明确了克劳蒂斯的罪恶,就应该心无旁骛的专心复仇了,可是没有,哈姆雷特并没有急于和克劳蒂斯撕破脸,雷厉风行的复仇。而是继续犹豫不决,先是被克劳蒂斯打发到英国,差一点中了借刀杀人之计,好不容易借海盗来袭逃出生天,回国以后还不急于行动,直到被克劳蒂斯安排的三重比剑陷阱逼到绝路,母亲被毒死,自己也即将毒发身亡,才绝地反击,击杀仇人。可惜大仇得报之时也是他的生命终结之时,多少理想,多少抱负,还来不及实现就已抱恨离世。
  如果说哈姆雷特前期的延宕是为了追求复仇的正当性和宗教思想的束缚,那么他后半段的延宕则来自目标的沉重。对哈姆莱特而言,他肩上的重任绝不是一剑刺死克劳蒂斯那么简单。为父复仇只是他所肩负的重任的起点,而此后,重整乾坤才是他真正要实现的目标。他多次自问:“除了我——倒霉的我以外,谁还能改变这‘混乱颠倒的世界’?”他已经把个人复仇提高到重整乾坤的高度,四面楚歌的丹麦,仅仅铲除一个弑兄的国君远远不够的,当时的丹麦,国内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国外强敌压境,岌岌可危,复仇之后的路,任重道远。孤掌难鸣的哈姆雷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为何,却缺乏通达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因此,他犹豫,彷徨,迟迟不敢着手复仇,唯有一拖再拖,最终便主动为变动,死在克劳蒂斯的阴谋之下,徒留遗憾。
其他文献
摘 要:纪录片《中国女红》是对女红艺术品的展示,在一个个艺术品之后映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女红是女性表达情感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男耕女织文化的继承,是自然崇拜文化的精神寄托、是情感追求的媒介。女性们巧妙地运用了女红织制品、图案饰样来阐释对生命的感悟与敬畏。  关键词:女红;文化原型  作者简介:王凤(1994.11-),女,汉族,皖和县人,现就读于北华大学文学院2017级文艺学专业,主
摘 要:《重游花都》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之一。这部作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主人公“浪子”查理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时代主题。本论文拟从小说主人公查理二十年前后在“花都”巴黎生活的轨迹入手分析查理的“多面人”形象,以期更深刻地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揭示其作品的深刻社会涵义。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重游花都》;查理;多面人形象  作者简介:张善衍(1996-),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往往会在交际的过程中利用这类语言现象制造幽默和谐的交际氛围.众多喜剧作品更是在台词中灵活地运用该现象组织幽默语言以制造喜剧
摘 要:当代美国著名戏剧作家爱德华·阿尔,其早期作品《动物园的故事》是一部围绕着杰瑞与彼得的对话展开的剧本:通过两个陌生人之间交谈、冲突的简单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隔阂以及沟通的失败。剧中充斥着许许多多荒诞不经的事迹……折射出人类所处环境的混乱、荒诞和人类本身孤独的特质。本文结合从三个方面阐释主人公杰瑞的悲剧人生:主人公杰瑞所遭遇的不幸的人生变故,探究杰瑞陷入身份危机的以及最后走向毁灭结局的
期刊
期刊
摘 要:爱奇艺自制选秀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一夜爆红,成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随之而来的,嘻哈音乐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中国嘻哈文化终于从“地下”走到台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角度切入,研究该节目如何运用符号成功的向大众传播嘻哈文化。以期为今后我国其他类型节目的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符号学;中国有嘻哈;嘻哈文化;传播  作者
摘 要:《黑客帝国》以降,众多的电影电视剧开始借用声光影的第七艺术展示人类的哲思。美剧《西部世界》再次借用人工智能觉醒的故事文本,将真实和虚拟的本体论话题推向舆论中心。笔者发现在剧中也有很多携带隐喻意义的符号,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隐喻和文本所构成的整体意义。  关键词:隐喻;象征;拉康;真实;多重世界  作者简介:杨奕(1988.10-),女,汉,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