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绵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集聚了中华先民们的生态智慧,这些经过历史考验的智慧和经验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倡导生态文化,其核心任务是,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思想,从而提高全民的生态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文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辉煌,但在其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西方工业文明内在困境也逐渐暴露出来。面对这样的现状,西方学者已经开始全面研究世界各大文明和古老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试图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路径。这些西方学者们的思维转变和研究成果给我们巨大的启示。“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先辈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解决这些种种疑难杂病的好办法、好途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和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其中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有着取之不竭的智慧。从总体上来说,中华民族先辈们所传承下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主要包含在传统文化的四个方面中:
  一、 “天人合一”是对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理念的集中概括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也就是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古代和现代学者们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总体来说,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对于“天人合一”的阐释始终贯穿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观。张岱年先生的总结更为贴切:“天人合一”深刻含义为,人是天地生成的,与天的关系是局部與整体的关系,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二、 儒、道、释思想内核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从“仁者爱人”扩展到“仁者爱物”,体现了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这种人类对生物的关爱不能仅仅是一种科学的认知,而是性善的人类情感归属的需要,儒家把这看作是“孝”和“义”的体现。这些都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儒家《周易》写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些思想说明了,人与自然是同一本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在2500多年前老子早就提倡道法自然,提出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道要服从天道理念。道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观点有“道法自然”、“道常无为”、“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等,其中“无为而治”是道家理论的核心所在。道法自然,确立以自然法则为主导的伦理价值观。道常无为,减少强为乱为对自然界的干预和破坏。无为而治,减少对社会事务的干预,提高资源环境使用效率。道家也有“道生万物”的说法,这里的“道”指天地万物之始。
  佛教的生态观念则更为具体,他们身体力行,将释家的理念传承至今。佛教把人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把不杀生当作修身的重要信条。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以消除“分别心”是佛家最根本的原则之一,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佛教的生态理念。佛教徒独有的一些生活方式,也蕴涵着环保的理念,譬如素食、放生、佛化自然等行为。
  三、 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儒家重“人学”,从人伦社会关系契入天人关系,并将天道人伦化,以人伦解释天意,建立了一套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生态环境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因人而彰。柳宗元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与空山矣。”道家则从自然之道出发,以自然无为为基本要求,告诫世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释家告诫世人,以节欲苦修来世,减少生活资源的消耗,节制社会的物欲横流,从而求得精神与肉身的平衡,人体与世间万物的平衡。《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道生万物,德育万物”,为此要尊“道”、守“德”,厚德载物。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对人自身的完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人的生活要节俭。老子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要心地纯正、生活俭朴、知足常乐,才会有幸福。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必被其所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多为社会奉献、努力丰富精神生活的绿色生活理念。
  四、 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上古舜治天下,设九官,其中“虞”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等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事宜。到了周代,朝廷分设山虞、川衡、林衡、泽虞四个部门来加以管理。秦汉时改设“少府”,三国以后又恢复“虞官”,唐宋明清历代朝廷均设“虞衡司”或“虞部”。可见历代皇朝对于环境资源都是十分重视的,这既是出于物产之考虑,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敬畏之心,具有平衡生态,保护环境的潜意识。《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曾发布春季“山禁”、夏季“休渔”的命令,目的同今天的相关法规完全一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生态平衡的理念相当清晰。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不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现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正是这一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中繁衍生息,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当前,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超.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8,(5):183-188.
  [2]张文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生态观与建设生态文明[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97-100.
  作者简介:
  王志慧,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的数学学习是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目前,随着数学在初中课程中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优化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成了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仍旧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讲述如何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广大数学老师提供方便。  关键词:初中數学;活力;策略  数学是目前初中教育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创新数
目的探讨HSP70对活性氧所致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热休克预处理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采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阻断HSP70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
摘 要:近几年一直担任低年级的体育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我就不断尝试使用游戏开展体育训练,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运用游戏教学能大大提高体育课的效率。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游戏、娱乐游戏,它是以身体训练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锻炼方法,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样,组织起
为研究接触力模型对含间隙铰接副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接触力模型中阻尼系数和耗散能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以单球碰撞为例对比分析了各模型耗散能的大
针对依赖硬件设施的晶圆分割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且分割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以仿射迭代最近点(ICP)算法为核心的基于图像形状配准思想的晶圆分割方法。该方法采用Canny算子提取图像边缘,建立晶圆模板图像与目标图像的特征点集;对目标图像的边缘图像进行基于Hough的直线检测,得到粗略的晶圆矩形边框信息;以矩形左上角的点坐标作为匹配搜索区域的初始值进行基于仿射ICP算法的精确配准,通过晶圆产品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便要求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了几点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并且锻炼活动缺乏目的性
养成教育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小学教学发展下去的必然趋势。进行养成教育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也
【正】 影片“亲切的劝告”是去年美国一位独立制片家摄制的一部较好的影片,该片不仅在美国上映时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被选为参加奥斯卡金像奖的竞选,不久前,在戛纳国际
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改革也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分析目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植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思路和实施措施:实现全
【正】 在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之后,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但代表大会所提出的问题却还没有失掉它们的尖锐性和迫切性。大概没有一个作家不会想到,代表大会给他的创作和我们整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