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木雕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la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徽州木雕以其高超的雕刻手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徽州木雕艺术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徽州木雕的艺术形式多样,线条优美;风格质朴,格调明朗;雕刻精美,绘画性强。它作为古徽州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文化
  一、徽州木雕是徽州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并称徽州三雕
  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后,遵循儒家文化传统,回故乡置良田造豪宅,并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徽州木雕绘画性很强,且每个作品的正面欣赏效果最佳。
  四大木雕流派(徽州,东阳,潮州,莆田),徽州木雕以建筑装饰及陈列欣赏为特色,融合徽派盆景,新安画派,将实用性和观赏性完美结合。
  徽州木雕的现状:在徽派盆景和根雕基础上,挖掘吉祥动物题材和礼品木雕创作,每件作品都独具特色,实现销售和收藏完美结合。
  对于徽州木雕的发展,建议可将樟木作为首选(樟木本身带有浓郁迷人的香气,稍加以磨光,便可做成天然的屏风或室内装饰的艺术品)。天然造型的枯树头,巧雕成瓜果菜蔬,畜禽虫鸟等多题材。摆脱传统局限,展现现代感的切面雕法。
  力争在各级政府产业升级之下,徽州可以建【徽州木雕博物馆】,吸引木雕从业者来此定居,形成旅游加文化的特色市街景象。其馆主题可分为——木雕艺术概说、鬼斧神工、中国造像、徽州木雕的转型与展望、木雕之美体验学习教室、另外特开徽州木雕专题成列室与艺廊各一间,用以保存发扬地方特色并有现场创作与木雕馆的静态展览(销售与雕刻师现场工作相融合)。
  徽州木雕馆以木雕为主轴,结合古徽州的自然景观,黄山的奇松怪石,以及古徽州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持,逐渐扩展出在国内知名的木雕新景象。现代木雕也可融入西方美学技巧,不仅作品题材多元呈现,在工法、技艺表现、主题内涵都可以海阔天空,毫无限制的发展突破。
  二、徽州木雕的目前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 徽州木雕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藝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四、结束语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歙县黄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届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山石冈峦、竹林曲径,画中有一位年轻妇人倚间眺望,有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从山道上走来,这是一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间妇人凝眸远望,神态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亲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其构图之精巧,造型之生动,堪称现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现今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潘李仂.古徽州三雕艺术鉴赏[J].艺术与投资;2006年09期.
  [2]黄凯,王茜.徽州木雕艺术美学价值论[J].装饰;2004年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唯一的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乡镇文化站能否以新颖的、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地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的现象,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广大乡镇文化干部责无旁贷的职责。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一、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政
期刊
摘 要:基于对地方构建的"村村响农村广播系统"的调研和对比,本文对典型"村村响农村广播系统"的系统功能、基本组成、系统架构及接收终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了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维护中涉及的标准。结合中国现有广播技术体制,论文进一步对典型"村村响农村广播系统"的特点、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更多还原  关键词:应急广播;大喇叭;村村响;调频  一、应急广播(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发展,以及如何面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自治县普米族民族文化发展为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语言传承危机、文化资源流失和文化意识淡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普米族文化;传承;保护  一、云南兰坪县普米族文化的特色与发展状况  
期刊
摘 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信息的阐述,也明确表示要通过各种正规途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本文将以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仔细分析其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近几
期刊
摘 要:赵家沟的桥是赵家沟“带头大哥”的血汗结晶,也是群众力量的显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赵家沟的桥是一个典型的奋斗实例,它赢得的不仅是雷鸣般的喝彩,更是浃髓沦肌的文化传扬。  关键词:赵家沟;桥;富裕  赵家沟背靠牛岭山,乌龙河从村前穿过,村里的农田主要在河对岸。这乌龙河如同系在赵家沟脖子上的一条飘带,不发水时,让赵家沟增添一份南方水乡的风韵;可一旦发水,村人不便过河料理农事,这飘带便勒得赵
期刊
三官庙就是供奉天官、地官、水官的庙宇,是我国古代各地多处都有的标志性建筑。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座三官庙,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三官神像,就是千万民众顶礼膜拜的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记载曾经、感念当年的历史存在。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的西侧就是三官庙的遗址,现存一通《三官庙施茶碑记》碑,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刻立。青石质地,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属于公共文化,关系到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文化传承的载体,必须加强公众对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能够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属性出发,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  關键词: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来自民族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一直是由社会公众自发的进行传承,而公共文化则是由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富多彩,构成了共同的民族文明。如果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有多长,民族文化的渊源就有多远。在华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就成了各民族的一种品性、一种文化、一种气质。  关键词:羌族民间打击乐;艺术特色  21世纪是各国民族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时期。中国打击乐除了在继承传统演奏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也开始吸收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全新的中国打击乐。中
期刊
摘 要:石林是我国独特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造型不仅在国内享誉盛名,2007年6月27日以云南石林为主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为石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将针对石林景区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为石林景观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石林;自然遗产地;景观规划  随着石林风景名胜区名气越来越大,到石林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游
期刊
摘 要:现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了当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依托其鲜明的的特色文化更是大受欢迎,因此,研究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策略,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有很大帮助。本文通过阐述妥乐村的旅游开发的现状及措施,论证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要点,并就此给出一些补充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建议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蔓延,乡村旅游这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新型旅游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