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谁的奶酪?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9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罐茶火了之后,茶行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小罐茶太贵” “小罐茶营销炒作”等标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朋友圈、淘宝、微商里默默出现了小罐茶同款包装,在材质和设计感上有那么点形似而神不似的味道。看上去,似乎对小罐茶质疑声最大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惊慌于被小罐茶“动了奶酪”的茶业从业者。
  不过,在《茶道》看来,小罐茶并非抢了同行的奶酪,而是想共同把奶酪越做越大了。
  打破“潜规则”,把“奶酪”做大
  在品牌创立之初,小罐茶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对茶叶市场进行调研,总结出茶行业的“潜规则”:首先,信息不对称,大量标榜正宗、以次充好的假茶混迹茶市,非专业消费者很难辨别品质;其次,消费价格透明度低,商家看人“下菜”,定价无标准;另外,茶叶种植门槛低,原材料极易获取,供给极度分散,流通渠道混乱不堪,导致销售难以形成规模,品牌集中度低。
  小罐茶开启了一块近乎空白的品牌茶市场,用新的姿态打破“潜规则”,迎合消费需求,用品牌统领品类,来简化用户对茶行业复杂的认知体验。就拿统一定价来说吧,小罐茶的价格很透明,不论你在专卖店还是烟酒店,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个价。在小罐茶出现之前,想要以同等的价格,购买同等品质的茶叶,往往依赖消费者的运气。商家的茶叶价格,常常会有很大波动,而风险是由消费者自己承担的,小罐茶统一价格的做法为消费者降低了風险。
  对于茶来说,消费者分三类:从不喝茶的“茶小白”,常年喝茶但并不懂茶的“茶习惯”,专业级的发烧友“茶领袖”。为了打动基数最大的茶小白,小罐茶耗费近三年的市场研究,最终诞生了4g装这一将茶小白的消费心理揣摩到位的产品。市场调研发现:对于不喝茶或不经常喝茶的消费者,茶叶在4克基础上越往上递增,他们的接受度越低。小罐茶基于对茶小白的干亿级市场增量的深度洞察,在渠道的选择上也是另辟蹊径:他们认为,商场目前依然是人流最为聚集的地方,也是离茶小白生活最近最便利的场所,通过时尚的门店和良好的消费场景体验,将会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
  其实,价格透明、启用4g装等行为,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小罐茶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为茶行业做出了一个更大的奶酪。精耕上游促进产业升级,做放心“奶酪”
  目前,茶行业整体还停留在粗放的生产阶段,现代化科技设备的应用相对落后。2017年,小罐为建立茶行业的更高标准,砸了15亿真金白银投资茶叶供应链上游,建设智能工厂。
  在小罐茶黄山中央工厂,我们看到一条花费两年多时间研发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这是世界第一条茶叶全自动化铝罐灌装生产线。抓罐机将整层铝罐吸附后放置于输送带上,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造成的污染源误入;罐装机将称量好的茶叶自动填充到铝罐中,并完成充氮、盖膜、密封等一系列步骤;装盒环节,通过机械手臂等自动化设备,将半成品依次放入包装盒中,代替人工作业。整个过程全部由智能化、全自动机械手臂完成,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企中尚属首家。
  从小处看,小罐茶实现了清洁化生产,并为洁净取茶、喝茶提供了解决方案;从大处看,小罐茶投资智能工厂,即将开启茶叶产业升级时代,为茶叶品质的提升保驾护航,为中国茶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它也打开了茶业同行的思维,让大家看到对于传统中国茶的创新,是消费者所认可的。这种认可能激励更多的中国茶企产生更多创新,从而迎来中国茶行业的一次巨大升级。
  与时俱进丰富茶生活,“奶酪”有新昧
  茶行业有种现象,以小众文化为傲,看似是对茶生活的追求,实际上却把圈子越做越小。自娱自乐的圈子文化,并非主流,成为了茶叶与大众消费者的隔阂。
  茶文化不该只是一种谈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小罐茶想用标准的茶叶量、标准的容器、标准的水温加标准的泡制时间,将茶叶化繁为简,让消费者即使不懂茶,也能喝上一杯感觉不错的茶。除了设计时尚的茶产品,设计简单化的茶生活,小罐茶还以文化、艺术为切入点,进行大量跨界合作,在保持调性的同时,让更多人爱上茶生活,为饮茶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元素。
  2017年12月,小罐茶与严歌苓小说《芳华》合作,推出衍生IP限量珍藏版茉莉花茶;用好茶激活读好书时的灵感和思考,用好书丰富品尝好茶的感官享受。这样的跨界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不到一周就已在全国销售一空。2018年春茶季,小罐茶邀请视觉艺术家陈漫为演员陈乔恩拍摄一组春茶时尚大片,借以表达传播中国茶现代、时尚、优雅的气质风貌。
  小罐茶跨界是一种对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它不按部就班地传播传统茶文化,而是更突出茶的现代感、时尚感,让茶与音乐、餐饮、旅行、艺术、设计等不断跨界合作,解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枷锁,让它融入到今天更多人群的生活场景中去,如此中国茶才能更有机会被年轻一代所接纳。
  毋庸置疑,小罐茶给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表面上,小罐茶的“横空出世”和“一骑绝尘”的销售额冲突了同行的利益,似乎“瓜分”了行业的奶酪。实际上,小罐茶突破了固有思维的束缚,让大家意识到“原来茶叶还可以这么做”!可以说,小罐茶在一个新维度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奶酪。现在市场上的大小茶企,无茶店不“小罐”,看上去更像是同行们动了小罐茶的奶酪。
  所以说,小罐茶不是给茶行业带来破坏,而是以新的方式继承茶文化。正如计算机是对算盘的继承,汽车是对马车的继承,手机是对电话的继承,任何行业都有变革,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小罐茶引发行业的变革,为茶行业增加了一条广阔发展道路去探索。茶行业,是时候换换玩法了。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逐步实现,以及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必将完成伟大复兴的愿景,中国茶叶也必“重新走向世界”,干亿级甚至万亿的茶行业大奶酪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还需要所有同行携手同心,共同完成。
其他文献
有关布朗山的记忆,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它古树生茶的记忆上。布朗山的古树普洱生茶总是带着狂放不羁的个性,冲击着口腔,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布朗熟茶偶有接触,但几乎都是过眼即忘。这次与布朗熟茶的接触,良久后,记忆仍清晰如初。  压制于2009年的这款熟茶。刚满3周的岁月对于崇尚年份的普洱茶来说,并无任何称道之处。所以这里的“大家”范儿,取普罗大众之意。这是款在繁多的普洱熟茶中有着某种代表性的茶。  年份不久
期刊
台湾的茶艺文化约在30年前开始蓬勃发展,林荣国说当时所使用的茶器具不外乎三种类型:艺术家作品、一般陶瓷工厂制品与大陆宜兴的制品。陶艺家的作品虽有创意,但由于多系手工拉胚,不仅单价过高且无法大量制作。而陶瓷工厂制品虽可大量生产,但创意和质量可能有待加强。由于自己本身专攻工艺、工业设计与陶艺创作,也曾至陶瓷工厂实习,可说兼具了量产的技术以及艺术创作的能力。林荣国矢志打造独具台湾特色的茶器。从客厅设立工
期刊
“君欲登寿城,常饮茶作阶”。茶叶是健康饮料,喝茶对于身体的众多好处中,较为人所称道的就是茶叶具有延缓人体衰老的功效。然而,延缓衰老之类的是现代人所具有的概念,古人喝茶,不讲延缓衰老,在精神上,他们探究的是哲学意义上的“茶德”,而这是第一位的。古之圣人君子,对于生命的认知是谦卑的,他们永远有一股要一窥生命之堂奥的动力,所以喝茶也是去观察和感受茶身上所具有的品性德行,也因此才会有“茶道”的产生。其次才
期刊
读郑燮的墨迹《竹枝词》,仿佛看到一个大胆率真的姑娘,依在柴门口大声说话。她一口的方言土语,又在说什么呢?  她说:郎若有闲,请来吃茶。  这真是一个春情萌动的少女,在紫荆粲粉、月色朗照的夜晚,从茶香四溢的茅屋里跑出来,对着满天的星辰自言自语了。我不知道她心中的郎君身在何方,但真的想去湓江,想与这样一位姑娘在月色澄明的夜晚里邂逅。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的诗、
期刊
厦门市思明区槟榔边上沿着湖整条街,原来的酒吧全部休业了,两三年的重整经营,变成清一色的高档装修茶业会馆。昔日的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现在由以茶为媒介的商务会所替代。从社会关系学而言,这是否也能算是人类在对物质需求和追逐的一种进步呢?  昨晚和一友及此,该会所门店形象很好,老板原是做工程出身,懂得那些设计门道和材料搭配,再加上舍得花钱,效果很好。会所里穿梭的经理清一色半熟青女,口齿清甜,打情骂俏恰到好处
期刊
2017年中国茶产业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茶园总面积4588.7万亩,全年毛茶产量达到260.9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全年滞销近36万吨的数据意味着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依然是产业发展主基调。  小罐茶是谁?茶行业如何转型升级?“让中国茶重新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在哪?小罐茶創始人杜国楹说,古老的茶要与年轻人搭界,喝茶要简单、时尚、优雅起来。选茶更容易、
期刊
春风一夜长灵芽。  茶丛里,新芽扎堆着冒尖,采茶人则忙不迭地采摘。“早采三日是个宝,迟采三日变成草”。无疑,这是一场同时间展开的激烈赛跑。  尽管如此,在不可逆转倒流的时间面前,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终究是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弱者。著名诗人余光中、法国时尚品牌创始人休伯特·德·纪梵希、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知名作家李敖、诗人洛夫,接二连三地离去,让人真有些猝不及防,给活泼泼、充满生机的春日染上
期刊
因为对茶生执着之心,大学毕业后独自行走了十余省市,从各种领域学习与茶相关的一切。一般功夫茶者并不重视绿茶。因绿茶与其他茶类如乌龙、普洱、白茶等相比缺乏口感的丰富性与变化性,资深茶人的重心也就难以落到绿茶上。近一年多来,我始终在向周围开始对茶感兴趣的人群与部分茶友强调绿茶的重要性。首先绿茶是一切茶类的基础,唐、宋、元、明的茶文化皆建立在绿茶之上;再者。品质优异的绿茶其口感的厚重程度与耐泡度不亚于其他
期刊
“两年过去了,品牌名还没确定;三年过去了,产品还没做出来;一个亿快花完了,还没开始卖。我们甚至做好了六年不盈利的准备。”在小罐茶北京总部的茶室里,杜国楹一句话轻描淡写,却道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无人解”的感慨。在杜国楹不知疲倦地讲了整整四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说: “茶行业,是我创业的终极梦想。”  用消费品思维做茶  社国楹在商海拼搏了20余年,喝茶这个爱好也伴随着他整个创业史
期刊
小罐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受到各方关注,其最大的“爆点”莫过于“小罐茶,大师作”的品牌定位输出:整合茶产业优势资源,邀请制茶大师共同监制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覆盖了中国五大茶系,12款品类。那么这几款大师茶的魅力究竟何在?为此,我们特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荣冰,和我们在12款小罐茶中甄选出五款代表性茶品,對小罐茶的茶味密码进行全方位解读。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在茶区奔波了四年后,总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