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审改公文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亲自起草了大量的公文,也审阅修改了无数的公文。凡是经过毛泽东审改后的公文,无一不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更加具有政策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学习和领悟毛泽东审改公文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提高起草、审阅、修改和运用公文的能力与水平。
  准确把握政策
  领导机关所发公文须有极强的政策性、指导性,保证各项工作正确开展,不出现丝毫偏差。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央拟发的每个文件,认真审阅报送的每个文件稿,对于涉及方针、政策的提法,是慎之又慎,再三斟酌,亲自修改。
  1948年10月26日,毛泽东审阅经中共中央修改过的张闻天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他将第29页上“决不可采取过早地限制私人资本经济的办法”一句话,改为“决不可以过早地采取限制现时还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经济的办法”。这一修改,在“私人资本经济”前加上“现时还有益于国计民生的”11个字,清晰地划出了一条政策界线。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因为就我们的整个经济政策说来,是限制私人资本的,只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才不在限制之列。而‘有益于国计民生’,这就是一条极大的限制,即引导私人资本纳入‘国计民生’的轨道上。”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中,毛泽东就敏锐地提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949年10月8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中央关于湖北省政府干部配备问题给华中局的电报稿。电报稿中有“副主席及委员和厅长副厅长中最好能有若干民主人士担任”的提法,毛泽东将“最好能”改为“必须”,并在末尾加写了一句话:“原名单中民主人士太少。”安排民主人士在各级政府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电报稿“最好能”尽管有强调的意思,但仍有相对的弹性,改为“必须”,就排除了任何可能,使它变成了硬性要求。关键改动,字字千钧。
  科学看待形势
  领导人讲话稿、党的机关报社论也属于公文。二者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精神与声音,其中对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作出如何判断,会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地分析、判断形势,就能像毛泽东所说的,“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
  1950年4月29日,刘少奇在北京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干部大会上发表讲话。之前,毛泽东阅读了这个讲话稿,并作了一些修改。毛泽东为此致信刘少奇:“不要说‘今年是困难的最后一年’,因今后几年内都会有困难,而且仍将是相当严重的困难,不过将一年一年地减少罢了。其他说到困难‘很快就可以过去’的话都删掉了。”新中国刚刚成立半年多,困难重重,百废待兴。客观看待困难,正确分析形势,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1951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发表前,毛泽东仔细地审阅了社论稿,作了多处修改。他将社论稿中“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一句,改为“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些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有些正在完成着改善生活的条件”。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将当时“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分为三种,这比社论稿的单一说法更符合实际。
  明确工作范围
  公文主要用来传达要求、指导工作,必须明确具体,不能过于简单、模糊不清。毛泽东有时还亲自加写内容,使其具体化,让人看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1952年1月4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人民日报》社论稿《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发动群众的关键何在?》。他在社论稿中“必须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毫无例外地充分发动群众,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形成一贯广泛的群众运动”一段中的“必须立即在全国范围内”之后,加写了如下文字:“在一切党组织,一切政府部门和军事部门,一切国营和公营的工业、交通、银行、贸易的机关和事业,一切合作社组织,青年团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各级领导机关,以及一切和上述各方发生关系的私人工商事业,都应”。开展“三反”斗争的范围由此明确、具体了。
  规范党内称呼
  毛泽东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倾向性问题,提醒全党同志加以注意,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1958年12月5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中共中央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草稿。他看到稿中有“毛泽东同志很久以来就教导我们”“毛泽东同志又指示我们”的提法,便将两句中的“教导”和“指示”均改为“告诉”。他还批示说:“注意:‘教导’‘指示’这类字面,用于个人,很不好,缺乏民主气氛,使人看了不顺眼,以后不可再用。”毛泽东是从推进党内民主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在阅读会议简报时发现一个问题,因此给刘少奇、周恩来等写信,指出:“简报上对于同志的称呼不妥当,这种旧习惯应当改过来。”在毛泽东倡导下,中共中央1965年12月发出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重视公文校对
  公文是官方文书,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还涉及外交等重大问题,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就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毛泽东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审阅和处理公文上倾情投入,殚精竭虑,既把握大处,又注意小节。
  1950年2月14日,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三个重要文件。同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审阅了新华社社论《中苏友好合作的新时代》,并将修改意见电告刘少奇、胡乔木,同时叮嘱:“请乔木负责改好校正无讹,并请少奇同志精校一遍,务使毫无遗憾,与中苏双方所发表的条约及协定内容完全一致。否则参差不齐,影响很坏。务请注意,至要至要!”《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的签订,不仅涉及中苏两国的根本利益,也关乎世界格局的基本走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毛泽东叮嘱胡乔木、刘少奇,“负责改好校正无讹”“精校一遍”,强调“务使毫无遗憾,与中苏双方所发表的条约及协定内容完全一致”。接着,指出“参差不齐”的危害。最后,又特别提醒:“务请注意,至要至要!”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毛泽东经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公文要“校对清楚,勿使有错”。如果发现差错,毛泽东会立即指出,并亲自为公文改错。1953年4月7日,毛泽东发现他的一个批示印错了,便写信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第一页上‘讨论施行’是‘付诸施行’之误,印错了,请发一更正通知。”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公文关乎党和国家的大事业。
  (摘自《刊授党校》)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简政放权的改革,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的主要特点是:权力主要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不断划分。1958年,国家为克服权力集中弊端,开始有计划权力下放,1961年开始,为了整顿国民经济混乱的局面,国家又开始有计划收权。1966年3月,毛泽东再次提出了简政放权的思想,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政治经济局势很快被搞乱,简政放权改革不得不搁置起来。1
全面深化改革,基础在社会,关键在市场,组织实施要靠政府。政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决定改革的深度、进度和成效。提升政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才能有效推动改革。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好愿不愿、敢不敢、会不会、能不能改革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有为政府”。  一、政府应当做引领改革的先行者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及社会治理理念、行政运作模式和工作链条的再造,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能否在国家利益、群众利益、团体利
近来,听到一些“权威人士”惊呼,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正在“急剧动荡”,质疑中国“过度自信”与“强势”,以致陷入“亚太困局”和“孤独大国的地位”,外交上“处处被动”与“无所作为”。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不妨沿着中国周边走一走,看一看到底是寬广的“阳关道”,还是风雨交加的“独木桥”。   东北亚,除了需要高度警惕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外,并不存在什么“急剧动荡”。日本右翼也许想放把火,但他们既没有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点之一,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不仅明确了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所在,更是对市场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是市场
【策划人语】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是突破口,是总开关。行政审批事项的繁多,不仅带来行政效率的低下,行政服务水平的降低,而且直接导致各种寻租腐败问题越来越多,行政体制改
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对于我们的这个邻居,习主席去年在会见巴总理谢里夫时,说过一番“暖心窝”的话:“中巴是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印证中巴关系到底有多“铁”,近日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发现,中巴两国网民对双边关系的看法惊人相似,中巴无愧是实打实的“铁杆朋友”和“全天候伙伴”。   本次调查于4月12日启动后,不到一天就有6万多中国网友参与。截至16日的调查
坚决打击走私  1982年1月5日,新年刚过,很多人还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这时,中央纪委向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递交了一份《信访简报》,反映广东一些地方走私活动猖獗,少数领导干部带头走私。如广州市电信局党委书记王维经,自1978年以来,利用职权之便,从港商、港澳同胞及亲属那里套购外汇,购买彩色电视机、收录音机等高档商品,让其爱人先后两次到山东烟台地区倒卖,牟取暴利1.78万余元……  陈云时任中央
1986年6月,我到中央办公厅办公室(即现在的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前身)党群组工作。那时,习老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负责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负责联系干部工作,负责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我所在的党群组工作领域正好包括习老分管的范围,领导就安排我和党群组另外一位同志为习老做一些文字服务和信息反映工作。那些年,每个夏季20天左右时间,中央领导同志都到北戴河办公,中办工作人员也分批到北戴河做服务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启动两轮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一大批手握重权、身居要职的官员落马,显示了中央高层惩贪反腐、澄清吏治的决心,而不少高官频频落马与中央巡视组巡视反腐有着直接关联,巡视制度在惩贪反腐上的确功不可没,真正做到了既打“老虎”,又打“苍蝇”。  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直接派
前不久,学者刘刚、李冬君的《中国近代的财与兵》面世。  本书从兵权、财权角度看近代史。作者认为,自宋、明、清至于民国,纷繁百态无外乎地方兵权、财权与国家兵权、财权的博弈,而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虽一脉相承,却各有千秋。后来者袁世凯与各方势力的较量,也是以兵权、财权相搏。  文化视野下的财与兵  作者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把中国的财与兵问题纳入到文化视野,用思想史的眼光去打量,从而提供一种全新而独